
38军是我军第一个陆军集团军,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作战,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从而赢得了“万岁军”的美名。第38集团军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的湘军独5师第1团,之后汇入工农红军红五军,因此7月22日(平江起义日期)为第38集团军的纪念日。

在解放战争中,38集团军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以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组建了炮兵、工兵和汽车部队,兵力近50000人。入关后,38军参加了天津、宜沙、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从松花江畔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万余里。

1950年,38军由梁兴初将军率领,参加朝鲜战争,担负穿插重任。在第二次战役中,成功穿插三所里与龙源里。由于松骨峰阻击战中,38军表现突出,彭德怀总司令电报嘉奖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38军有“万岁军”的称号。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著名作家魏巍采访38军337团的“松骨峰阻击战”的英雄事迹写成的,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从朝鲜战场返回后,38军驻防东北。1966年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提议将该军调到保定地区,接替第69军的防务,拱卫京师。1983年,第112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

第38军的特种部队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神秘面纱也已揭开,多次被媒体公开报道集训情况。据报道,在第38集团军某特战旅的特训周训练场,48个高难度科目集中展开,几近残酷的战场环境,考验着特战队员的战斗意志,有的特战队员头部缝6针仍继续坚持。

据称,38军的神秘特种部队专门用于斩杀“敌首”。他们的训练也近似魔鬼,需要背负40多斤重的战斗装具,野战行军190多公里,途中特战队员们要完成山地攀登滑降、山地战斗射击等25个训练课目。

导演组给特战队员们设置了遭遇“敌”军、紧急撤离等险急难题,目的就是为了强化他们在急难险重条件下完成任务,一击必胜的特战技能。

经过四天跨昼夜、不间断的技战术课目处置,特战队员们的身体已接近透支,但第二阶段的训练随即展开。训练给队员们的身心带来巨大挑战,但未来的作战环境更残酷,所以训练一要突出实战、二要突出挑战极限。

在只有17摄氏度的水池中,特战队员还要经受高压水枪的冲击。因为训练科目十分残酷,一般的战士是扛不住的,但要想取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按照实战要求来训练,而且科目一个都不能少。

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能坚持到最后,但在抗催泪瓦斯训练中,有人忍受不住退出了。必须淘汰一些学员,只有加大淘汰率,留下来的才是精英,这就是特种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