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在这个日子这里也纪念下吧。
原本平常的周二早晨,迎来闺女的期末考试;然而不同寻常的却是起床后从朋友圈得知的噩耗。
我最爱的乐队(几乎没有之一),来自爱尔兰的The Cranberries(小红莓)的主唱Dolores在伦敦逝世,46岁的英年早逝,而具体死亡原因目前没有公布。

原本松懒的身体似乎一下变得松软,脑海中一个个画面有如电影镜头般不断闪现,像时空穿梭一般回到了那个年代。
不可否认我接触欧美音乐的日子并不早,在98年以前基本混迹诸如“中国歌曲排行榜”这样的华语金曲,中学的日子也都是郑阳和伍洲彤伴我左右,充其量偶有My heart will go on或者Can you feel the lovetonight这种视听入耳。
上大学后在同屋舍友的影响下才开始关注欧美音乐,从经典卡带“NOW”开始那Zombie的狂野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脑海里满是周末用录音机大声播放Zombie,而自己在水房洗漱的画面;满是上下学路上耳机里传出的狂野;满是自习室中爱华随身听的歌唱。(可惜现在微信在线音乐里Zombie歌曲变成混音的了,一点不好听,选了一个风格类似的Salvation)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坚持收听志飞主持的“世界歌曲排行榜”,几乎期期不落,甚至对于重播,只要有时间也会在第一时间坐到收音机前。
与此同时自己用录音机录下多期节目,将他们剪辑拼成一个个的精选集。至今抽屉里还放着当年的精选卡带——90年代最伟大50位乐队和歌手排行,这是世界歌曲排行榜在千禧年制作的特别节目。(其中The Cranberries接近前十)
那个时代的歌曲真的是能够做到过耳不忘,没有电子音乐的侵袭,没有后期夸张制作的污染,Ace of base,ROCKSITE,savage garden,Bon Jovi,George Michael等深深吸引了我。
之后群雄并起的男孩组合,BOYZONE ,911,Hanson,BACKSTREET BOYS,N’SYNC,Boyz II Men等等。那个阶段听歌真的是种享受,特别是当你入坑比较晚时,仿佛世间积攒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典歌曲都在不断为你服务似的。那是种欧美流行音乐大神感受不到的小白慢慢成长的幸福。
在那个快乐的日子里怀揣着家人给买的爱华随身听穿梭于食堂,宿舍,教学楼之间;耳机中出现最多的也许不是小红莓,但她在我生命中伴随的时间可谓最长。
随着岁月的变迁,歌手风起云涌,慢慢的一些昔日经典从磁带中隐去,而小红莓的promises,just my imagination ,Animal instinct等依旧占据着耳朵。
现在回头望,有些歌手的歌曲是朗朗上口,着实好听的,但终究不耐听,多年慢慢沉淀下来,在我心中Savage garden和小红莓成为了那最最钟爱的两支乐队。

迈过千禧年,我毕业了,工作了,恋爱了。那会的网络已然渐渐发达,资源也多了起来;因为不限制所以找起来比现在还丰富,那时通过国外P2P软件下载了很多中意的MTV,视觉的冲击给我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
频繁通过网络用QQ和女朋友分享着自己收藏的各式金曲影像,这让我们走得越来越近,感情变得越来越深。有时想想,美食和爱好真是爱情的法宝,他们让原本陌路的男女走向恋人,让如胶似漆的恋人走进婚姻殿堂。小红莓的Linger,Dreaming My Dream等金曲也渐渐稳定出现在我的播放列表。
世界杯阿根廷提前出局那一刻背景音乐响起的Dying in the sun,让整个人都几近哭泣。
生活慢慢模式化,日子慢慢平淡化,结婚生子后听歌的时间少之又少;音乐这个大树都已几近倒塌,树上的硕果又有什么不散之理呢?这期间所有歌手和音乐都淡出我的视线。
中间的一次偶然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了小红莓新作Stars的MTV,再次被深深感染,从此歌库再多一名干将。
到了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小红莓要来中国,要来北京开演唱会。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过演唱会的我,在31岁时才第一次有了去现场感受的冲动。我想那并不是因为岁月的渐渐变迁,而是出于对她们的深深喜爱。
纠结了半天最终“冲动”战胜了“理智”,一个人怀揣着从淘宝买的门票来到了五棵松体育馆。
那是一个从冷到热的夜晚,那是一个从期待到回忆的夏日,那是一个从拘束到放纵的感受。从那天起小红莓似乎在我心中的地位赶超了其他任何一个乐队或歌手,从那天起我似乎在生命中又找到了一些遗失的珠宝,那是Time IsTicking Out,那是Salvation,那亦是 Never Grow Old,而归根结底那是似曾相识却又失去多年的激情。

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人生不能只有锅碗瓢盆,还有那深入心底的荷尔蒙和多巴胺。生活慢慢过的同时也要学会慢慢过生活。
之后生活似乎又回到原点,继续着上班,继续着育儿。而相比之前多了一缕音乐的色彩。
小红莓的歌曲长期占据着QQ音乐的最爱,不过渐渐的跑步音乐,动漫音乐开始稀释她对我的影响,终于在更换手机音乐洗牌后她和SAVAGE GARDEN彻底离开了音乐APP,日式动漫(死神,柯南配乐)和权力的游戏OST成为新生力量占据着音乐的席位。
2018年1月15日随着她的逝去,他们又回来了。
那是Just my imagination的想象
是Zombie的狂野
是Stars的阳光
是Salvation的嘶吼
是Loud and clear的节奏
是Promises的致敬
是Dying in the sun的追忆
是Electric blue的电音
是Dreaming my dreams的轮回
是Ridiculous thoughts的另类
是Linger的迷茫
是You And Me的爱情
是Animal instince的直觉
是Dreams的名气
亦是Ode to my family的亲情
以及Never grow old的心态。
就这样在失去她的时候,他们再次回到我的怀抱。似乎人生经历又一个轮回。
对我而言今天绝对不是小红莓的句号,我想用一个大大的破折号会更加合适。
从此以后听小红莓的歌曲时多了怀念多了回忆多了感伤,而那份崇拜和欣赏的心依旧。
有时候觉得如果昔日偶像老去,代表自己长大;那么当这些偶像逝去,自己则真的老了。
2018年1月15日再见Dolores,再见The Cranberries
2018年1月15日Dolores再次与你相见,The Cranberries再次与你们相见。
天堂有意,R.I.P无言

原本平常的周二早晨,迎来闺女的期末考试;然而不同寻常的却是起床后从朋友圈得知的噩耗。
我最爱的乐队(几乎没有之一),来自爱尔兰的The Cranberries(小红莓)的主唱Dolores在伦敦逝世,46岁的英年早逝,而具体死亡原因目前没有公布。

原本松懒的身体似乎一下变得松软,脑海中一个个画面有如电影镜头般不断闪现,像时空穿梭一般回到了那个年代。
不可否认我接触欧美音乐的日子并不早,在98年以前基本混迹诸如“中国歌曲排行榜”这样的华语金曲,中学的日子也都是郑阳和伍洲彤伴我左右,充其量偶有My heart will go on或者Can you feel the lovetonight这种视听入耳。
上大学后在同屋舍友的影响下才开始关注欧美音乐,从经典卡带“NOW”开始那Zombie的狂野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脑海里满是周末用录音机大声播放Zombie,而自己在水房洗漱的画面;满是上下学路上耳机里传出的狂野;满是自习室中爱华随身听的歌唱。(可惜现在微信在线音乐里Zombie歌曲变成混音的了,一点不好听,选了一个风格类似的Salvation)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坚持收听志飞主持的“世界歌曲排行榜”,几乎期期不落,甚至对于重播,只要有时间也会在第一时间坐到收音机前。
与此同时自己用录音机录下多期节目,将他们剪辑拼成一个个的精选集。至今抽屉里还放着当年的精选卡带——90年代最伟大50位乐队和歌手排行,这是世界歌曲排行榜在千禧年制作的特别节目。(其中The Cranberries接近前十)
那个时代的歌曲真的是能够做到过耳不忘,没有电子音乐的侵袭,没有后期夸张制作的污染,Ace of base,ROCKSITE,savage garden,Bon Jovi,George Michael等深深吸引了我。
之后群雄并起的男孩组合,BOYZONE ,911,Hanson,BACKSTREET BOYS,N’SYNC,Boyz II Men等等。那个阶段听歌真的是种享受,特别是当你入坑比较晚时,仿佛世间积攒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典歌曲都在不断为你服务似的。那是种欧美流行音乐大神感受不到的小白慢慢成长的幸福。
在那个快乐的日子里怀揣着家人给买的爱华随身听穿梭于食堂,宿舍,教学楼之间;耳机中出现最多的也许不是小红莓,但她在我生命中伴随的时间可谓最长。
随着岁月的变迁,歌手风起云涌,慢慢的一些昔日经典从磁带中隐去,而小红莓的promises,just my imagination ,Animal instinct等依旧占据着耳朵。
现在回头望,有些歌手的歌曲是朗朗上口,着实好听的,但终究不耐听,多年慢慢沉淀下来,在我心中Savage garden和小红莓成为了那最最钟爱的两支乐队。

迈过千禧年,我毕业了,工作了,恋爱了。那会的网络已然渐渐发达,资源也多了起来;因为不限制所以找起来比现在还丰富,那时通过国外P2P软件下载了很多中意的MTV,视觉的冲击给我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
频繁通过网络用QQ和女朋友分享着自己收藏的各式金曲影像,这让我们走得越来越近,感情变得越来越深。有时想想,美食和爱好真是爱情的法宝,他们让原本陌路的男女走向恋人,让如胶似漆的恋人走进婚姻殿堂。小红莓的Linger,Dreaming My Dream等金曲也渐渐稳定出现在我的播放列表。
世界杯阿根廷提前出局那一刻背景音乐响起的Dying in the sun,让整个人都几近哭泣。
生活慢慢模式化,日子慢慢平淡化,结婚生子后听歌的时间少之又少;音乐这个大树都已几近倒塌,树上的硕果又有什么不散之理呢?这期间所有歌手和音乐都淡出我的视线。
中间的一次偶然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了小红莓新作Stars的MTV,再次被深深感染,从此歌库再多一名干将。
到了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小红莓要来中国,要来北京开演唱会。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过演唱会的我,在31岁时才第一次有了去现场感受的冲动。我想那并不是因为岁月的渐渐变迁,而是出于对她们的深深喜爱。
纠结了半天最终“冲动”战胜了“理智”,一个人怀揣着从淘宝买的门票来到了五棵松体育馆。
那是一个从冷到热的夜晚,那是一个从期待到回忆的夏日,那是一个从拘束到放纵的感受。从那天起小红莓似乎在我心中的地位赶超了其他任何一个乐队或歌手,从那天起我似乎在生命中又找到了一些遗失的珠宝,那是Time IsTicking Out,那是Salvation,那亦是 Never Grow Old,而归根结底那是似曾相识却又失去多年的激情。

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人生不能只有锅碗瓢盆,还有那深入心底的荷尔蒙和多巴胺。生活慢慢过的同时也要学会慢慢过生活。
之后生活似乎又回到原点,继续着上班,继续着育儿。而相比之前多了一缕音乐的色彩。
小红莓的歌曲长期占据着QQ音乐的最爱,不过渐渐的跑步音乐,动漫音乐开始稀释她对我的影响,终于在更换手机音乐洗牌后她和SAVAGE GARDEN彻底离开了音乐APP,日式动漫(死神,柯南配乐)和权力的游戏OST成为新生力量占据着音乐的席位。
2018年1月15日随着她的逝去,他们又回来了。
那是Just my imagination的想象
是Zombie的狂野
是Stars的阳光
是Salvation的嘶吼
是Loud and clear的节奏
是Promises的致敬
是Dying in the sun的追忆
是Electric blue的电音
是Dreaming my dreams的轮回
是Ridiculous thoughts的另类
是Linger的迷茫
是You And Me的爱情
是Animal instince的直觉
是Dreams的名气
亦是Ode to my family的亲情
以及Never grow old的心态。
就这样在失去她的时候,他们再次回到我的怀抱。似乎人生经历又一个轮回。
对我而言今天绝对不是小红莓的句号,我想用一个大大的破折号会更加合适。
从此以后听小红莓的歌曲时多了怀念多了回忆多了感伤,而那份崇拜和欣赏的心依旧。
有时候觉得如果昔日偶像老去,代表自己长大;那么当这些偶像逝去,自己则真的老了。
2018年1月15日再见Dolores,再见The Cranberries
2018年1月15日Dolores再次与你相见,The Cranberries再次与你们相见。
天堂有意,R.I.P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