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晁吧 关注:36贴子:580
  • 3回复贴,共1

一些技巧声音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警告:女伪男要三思,不要以毁嗓的方式练伪音,不要过度练习,嗓子会变粗,声线不稳定,找不到本音女音的发音位置。
本音偏御姐等低沉声音伪男会有天生优势。
女生-女低音-中性偏男,女生一般一至两个月就会掌握基本方法,达到中间音(不男不女),之后会达到什么男音,靠灵感
声带嗓子尽量放松,呼吸较深,腹式呼吸,女伪男要练习胸腹式联合呼吸。
肺活量女生一般2000-3000,男生4000-6000
1、呼吸的练习 深呼吸一口气,然后把这口气沉到你的腹部,然后把这口气尽量憋住在腹部,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慢慢均匀吐气,这个必须经常练习的
2、练习声音靠后,尝试发【呜】音,吃东西时的吞咽动作,正常发呜音会出气,如果发音靠后,咽下去的话,声音会越来越低。
3、如何感受胸腔共鸣,共鸣很强的音会比较攻,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支撑下,练习【嗨霍哈】
4、气泡音的练习 使声音更有磁性,更性感,也可以掩饰声音中的小瑕疵,还可以按摩声带。胸腔里的气推动,类似金鱼吐泡泡的声音。
语气练习【伪声先伪心】
要有代入感,男性说话比较快,尾音比较干净,女性说话比较慢,尾音会拖尾,带修饰词。
听耽美剧,喜欢公子音多听古风,喜欢普通青年音就多听现代
女伪男,先正太,再少年,再青年。
女伪正太,男人跟女人在幼年阶段声音是比较相似的。女伪正太比男伪正太更容易。发【啊】的长音从低到高,音调拉高,嗓子压低,在少女的基础上,语气稚嫩,出气变小,推荐《小攻之路》酷狗搜索第二个歌就是了~
伪正太音,不需要音调特别高,有自己的声音特色在里面,可以加点口腔共鸣。


IP属地:陕西1楼2018-01-15 12:37回复
    气息训练
    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
    综合感觉:
      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怎样获得综合感觉:
      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对吐字的要求:
      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第一节 气畅(呼吸控制)
      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要领,首先要掌握呼吸的基本状态。这种基本状态的
      吸气和呼气要领分别如下:
      吸气要领:吸气要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这是一种深吸气。而在生活中只有将人体内余气全部吐出后才能有吸气的需求。在体会吸气要领时,应先将体内余气用叹气法全部呼出,再自然吸气,此时才容易体会到将气吸到肺底、两助打开的感觉,否则易成为胸式呼吸。在自被吸气的过程中,腹肌的配合是不明显的(尤其是女性)。在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中,吸气时我们要求除隔肌、肋间外肌等吸气肌肉群紧张工作外,腹肌、肋间内肌等呼气肌要从自然吸气时的松弛、休息状态。进入“准备工作”的预备状态,即“腹壁站定”状态。在吸气时,腹肌有意识地向中医经络的“气海”至“关元”穴集中,使腹肌与隔肌进人弱抗拮状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吸气时腹肌的紧张度不可过强,过强的腹肌收缩会阻碍隔肌下降而影响胸腔上下径的扩大,进而影响吸气量的增加。当吸气进行到比自然状态呼吸稍多又不至于失去控制能力时(初练者吸气至五、六成满即可,不必贪多),即可转入呼气阶段。在训练时。,吸气及呼气之间的屏气时间要尽量短而流畅,忌人为地扼喉。若吸气过满,超出了呼吸肌的抗拮控制能力,喉头声带会自动地屏气、扼喉,这不利于控制气流正常发声。
      呼气的要领:
      第一步要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其中应以快吸慢呼为训练重点;
      第二步是锻炼呼气的持久力,一般要求一口气呼气发声可持续30秒-40秒;
      第三步训练呼气与发声“挂钩”,掌握发声时呼气的调节方法。
      纵观呼吸控制基本状态的训练过程,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呼吸、说话用声都是下意识“自动化”的,而日常的呼吸控制能力,不能满足广播电视艺术语言的要求。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艺术从业人员,应以生活中的呼吸为基础,通过有意识地呼吸控制训练,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并进一步掌握艺术发声的呼吸控制方法;训练和使用尽量不要脱节,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说话发声时的实际呼吸控制能力。只要基本状态对了,应尽快结合实际发声训练,在发声综合训练中提高呼吸控制能力。呼吸控制方法的改善是改变不良呼吸习惯、养成良好呼吸习惯和增强呼吸控制能力的过程,需要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时间的锻炼才可见效,呼吸肌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的提高,只有坚持天天练,直至将生活中的呼吸控制与话筒前用声的呼吸控制统一起来。达到新的“自动化”调节呼吸控制时,才能使呼吸控制达到纵控自如。
      第二,呼吸能力的训练是一个过程。
      第三,呼吸控制应以实际发声效果来检验。
      第四,应学会换气、补气、偷气、救气等多变的用气方法。
      第五,发声时应把呼气的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转)气息浅谈
    气息 我现在运用的也不是很好,但是希望能把我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气息的重要性:气息是声音的支撑。这里就不说教材上的那些东西了,想看的可以在网上搜索。
    1.气息不足,说出来的话就没有力量。听起来就有也会很难受,会有种这人病泱泱的感觉
    2.在高音呼喊的时候,可以帮助你避免用嗓子而使得声带得到损坏。比如镜头是
    两个人分别在两个山上对喊,一遍两遍你能喊,不用气,导演说同不过,你再喊几遍基本就说不话来了
    3.可以声音优美动听,高音不紧
    低音不浊。大家都很喜欢的任志宏,他的音就比较低,但是我们却听得不但好听 还清晰,那全靠气息在托着。
    4.有了对气息的控制力后,才可以为以后角色的创造打好基础。现在,我发现,大家拿到论坛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本色声音,或者多加了点胸腔共鸣。但是真正的配音演员至少要能配3种不同的声音,在做超出你控制范围的声音的时候,没有气,没有几句话,嗓子就哑了。
    气息的作用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说那么多了,只是想强调气息的重要性。
    二,如何练习气息:还是想看教材的,网上有,这里是我自己说的,意思都差不多,但教材难懂,我的呢, 好懂但不够具体,也不是很有条理
    1.气息之源在脐下三寸处,是你把他想象在那里。为什么要这样呢,流传下来的气息方法是用小腹的力量(伸缩)来控制隔肌的上升或下降。
    2.吸气。吸气时,两肋打开,小腹微收,气要向下吸到小腹(实际上是不能的,但会有那里也有气的感觉)。双手卡在胯骨的上方,大拇指向后,就是叉腰。(用力卡住,是为了体会小腹的变化),吸气时,你可以感觉到小腹和后腰部位涨起,会把手撑开。要求严格一点,要腰也就是两肋先打开,小腹的起伏变化不大,不能鼓起肚子。所谓吸气如闻花,就是吸气要深,要沉。
    3.呼气,两肋保持状态,小腹肌肉紧缩,后腰挺立,最主要的就只增强控制力,否则,小腹肌肉无力,气就呼尽了。(以上一句话引自《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因为他比我说的要准确)
    练习气息的方法,我给个比较特别的,你可以先找个面巾纸,分出一层,放到墙上,用气吹它,不使它从墙上落下,以后可以2层 3层。
    三,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有了气不会用,等于白练。气息怎么用呢,我也在琢磨,以前想的很简单,控制好了一点点呼出来不就行了吗?可等进棚,练古诗的时候出了问题,古诗是对声,情,气要求最高的东西。在语速放慢,声断气不断的情况下,气息会向上走,压不住,一团团的堆积在胸,喉部,也就不是不顺畅,出来的声音还是那声音,可是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有东西堵着。
    气息要把他加到句子中去,划分好气口,该出的时候不要吝啬,不该出的时候一点也不给。在就是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气息,适当的用一点嗓子的本色,更显得生活化。
    最后,写出来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大家要辨证的看,毕竟,我也是个初出茅庐的,
    气息,不能着急,只要方法正确,早晚都会找到气息的感觉,并且把他练好的。
    怎样喊嗓练声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
    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
    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
    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 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
    枣两个枣三个枣 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
    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IP属地:陕西2楼2018-01-15 12:41
    回复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
      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
      这是声、气各半练习。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
      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
      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反复4—6次
      B.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工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
      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为声之本,气为声之帅的气息,已基本饱满,“容气之所”已基本兴奋、活跃起来,而声音一直处于酝酿、保护之中,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


      IP属地:陕西3楼2018-01-15 12:41
      回复
        最后我们说下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为流行唱法,比较强调歌唱者本人的自然噪音,并不特别讲究声音的共鸣和音量,但强调情绪的渲染,非常重视歌曲感情的表达.
        演唱上要求吐字清晰,音调流畅,表情真挚.,有时如口语说白似地低吟浅唱.有时又强劲有力地高声喊唱.带有极调的倾诉性和宣泄性,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和表现风格的能力:同时也很注意歌唱的自然化和生活化.使用话筒演唱也是通俗唱法的特点之一,很讲究使用话筒的技巧,充分发挥电声扩大音量和美化声音的作用..以减轻演唱的负担.在唱法上也有结合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前者如日本的浪曲新唱,.后者如法国小曲中的美声派.
        通俗唱法在表演形式上灵活自由,有较多的形体动作(甚至配上半舞),充分发挥演唱者的特长.在服饰上,往往标新立异,鲜艳夺目,在伴奏上大量使用电声乐器,并配以多变的灯光效果,造成听觉,视觉上统一的强烈刺激的演唱效果.
        补充下演唱的整体布局:
        歌唱的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要准确深刻地表现好歌曲的内涵,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认真分析研究乐谱,歌词和表情记号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是歌唱者进行再创造的首要任务..只有讲歌曲读熟,背熟,弄清歌词的内容和音乐中各种表情记号的意义和内涵,分析理解歌曲的基本风格情调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之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做进一步的艺术处理.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的同时,应讲歌词多朗读几遍,歌词的文学语言形象也是歌唱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
        音乐是歌曲的灵魂,在熟读乐谱的过程中,要反复体悟音乐的感情特征,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
        当我们讲一首歌曲已经唱得很准确,熟练,而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有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后,就可进入更为深入的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
        写文章讲究结构,作画讲究构图,演唱艺术表现也同于此理,演唱者在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结构形式之后,就要讲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溶金其内,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音乐想象,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声音形象..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对演唱的声音特质,色彩变化,音乐的连接方式,旋律的起承转合,高潮,收尾以及感情发展的层次变化等等进行整体的设计构思.选择最佳的演唱手段加以表现.例如如何用速度的快慢疾徐,音量的大小收放,力度的轻重强弱,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色的浓淡明暗,声音线条的连断圆润,语气及语调的变化等等声乐表现手段来体现。同时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的运用等方法作出统一的布局安排.调动一切的声乐技术手段为塑造完整动人的声乐艺术形象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声乐技巧的使用也必须得当.有如作画,什么地方需要浓墨重彩的涂抹,什么地方需要轻描淡写的勾勒,都必须服从歌曲内容和整体布局的安排,切忌脱离歌曲内容无目的地炫耀卖弄声音技巧..
        另外应当注意掌握歌曲不同的风格..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音乐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应有意识地去熟悉各种风格的歌曲........
        ]唱歌技巧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2 唱歌技巧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IP属地:陕西5楼2018-01-15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