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7日
漏签
0
天
江苏吧
关注:
1,173,868
贴子:
13,061,207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9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江苏吧
>0< 加载中...
【江淮】李鸿章的临终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江淮文化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是李鸿章临终前的一首诗。在风云激荡的晚清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李鸿章都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究竟该怎样历史地评价李鸿章?他是如何发迹并成为清廷重臣?他创办淮军内幕及功过?……
送TA礼物
1楼
2009-03-14 10:16
回复
香帅在此
默默无闻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来看楼主的,好久不见。
IP属地:江苏
2楼
2009-03-14 10:17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7-17 03:52:51
广告
江淮文化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李鸿章的一生“少年科学,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
李鸿章创办淮军时,借军借将,成军十三营,并且虚心忍辱,学习洋枪洋炮的技术,为淮军改进装备。淮军不仅是19世纪70年代晚清的国防军,而且是一支近代文化含量高的军队,它从安徽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近代,并推动了我国军事的近代化,推动了人才的培养,李鸿章“为中国早期近代化事业作了历史贡献”。
3楼
2009-03-14 10:18
回复
收起回复
江淮文化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你好,香帅,好久不见了。
4楼
2009-03-14 10:19
回复
收起回复
香帅在此
默默无闻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呵呵,最近忙什么了
IP属地:江苏
5楼
2009-03-14 10:20
回复
收起回复
江淮文化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忙里忙外,盲东忙西,瞎忙一气。
6楼
2009-03-14 10:23
回复
收起回复
江淮文化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李鸿章--防止分裂第一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李氏先世本姓许,明季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至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李文安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入选优贡并奉父命入京应翌年(甲辰)顺天乡试,一举中式;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是科主考官潘世恩,副主考杜受田、朱凤标、福济,其房师则为孙锵鸣。
李鸿章在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就科举正途而言,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报国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栖居所。面对内忧外患,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曾国藩步亭林以自喻。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氏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见期望之殷。
咸丰三年(1853年)初,李鸿章得知太平军大举入皖的消息后,怂恿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并代为捉刀连夜赶写奏章。奏上,咸丰帝命吕担任安徽团练大臣,吕对李说:“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于是李鸿章与吕贤基一同回到安徽。翌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也由王茂荫举荐回乡办团练。李家父子的团练“整齐皆可用”。李鸿章先后随周天爵、李嘉端、吕贤基、福济等清廷大员在皖中与太平军、捻军作战。
李鸿章以书生带兵,既有“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也有“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他曾因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率团练收复庐州之功,“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次年又以克复无为、巢县、含山的战功,赏加按察使衔。然而,功高易遭妒,一时之间,谤言四起,李鸿章几不能自立于乡里。七年(1857年),皖抚福济奏报李鸿章丁忧,为父亲守制,从而结束了他为时五年的团练活动。翌年,太平军再陷庐州,李鸿章携带家眷出逃,辗转至南昌,寓居其兄李翰章处。他本人遂于九年(1859年)末投奔建昌曾国藩湘军大营,充当幕僚。
7楼
2009-03-14 10:34
回复
收起回复
江淮文化
崭露头角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http://tieba.baidu.com/f?kz=199097696
9楼
2009-03-14 10:36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7-17 03:46:51
广告
宝应板仔
富有名气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人亡,爱国之心未亡!
忠士也!
IP属地:重庆
10楼
2009-03-14 11:09
回复
收起回复
61.183.2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是“三百年来伤国步”
12楼
2009-07-16 10:26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海贼王洛克斯实力有多猛
1910433
2
马斯克推出AI女友,乐坏全球宅男
1854160
3
新歌单爆出单依纯这下没法作妖了
1593756
4
1岁就上班?22岁退休狂领69万
1334606
5
博主用48嘲讽Bin遭粉丝举报
1139400
6
薅外卖羊毛每天5杯奶茶喝成痛风
993288
7
永乐大典又乐又典
883085
8
南通Hero久竞输了这锅谁来背
739376
9
特斯拉带着新车来搅局了
736428
10
Zeus石油杯狂送人头致敬Bin哥
563260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