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吧 关注:643贴子:6,655
  • 1回复贴,共1

京剧《大闹天宫》电影工程舞台预演小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空中剧院播出了京剧大闹天宫电影工程的舞台预演。我觉得演出是非常成功的。
   首先,整个戏内容更加完整和符合逻辑。以前闹天宫常常只从美猴王巡视桃园开始,既然猴王当弼马温上了一次当,怎么甘心第二次又去当巡视桃园的小官?现在改为猴王第二次上天是将计就计先去天宫一探虚实,就比较符合逻辑了。前面丰富了《弼马温》《二猴山》的内容我很赞成。过去李光先生还单独演出过。因为《弼马温》的昆腔味很浓,载歌载舞,又可发挥演员驯马时劈叉和斗马王时耍铁锤的武功;《二猴山》则让猴王有机会扎上大靠并展示翻台漫的技巧;所以丰富和调整得恰到好处。
   戏的布景大气华丽但不失清新,能符合今后电影的特性。脸谱比较规范,请了张关正教授专门指导。但是我提一个建议,因为要考虑今后电影的观众面会更宽,包括以前接触京剧不多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等,脸谱宜适度留有一定的俊扮。例如玉皇大帝就可以老生俊扮,以和托塔李天王区别;二郎神如果是俊扮,就更能突出额上的“三只眼”,便于电影特写,这些都不必拘泥过去的传统。
   武生演员个个发挥优秀。这次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璐,之前还担心被雪藏耽误武功,现在看来是越发进步,大气并动作干净利索,选择他来第一阶段猴王确实成功。演员方面我的建议是猴王由三个演员饰能恰到好处,戏份更平衡。最后一场让四个猴王一起上场值得商榷,因为将来这是观众面更广的电影,不同于京剧的封箱戏图个热闹观众能理解。另外有些细节,如猴王与女将战斗时先摸一摸她脸蛋,小学生看了就不妥吧。为了照顾到今后学生观众的看剧时间,后面的大开打似乎也可精练一些。
   这次的《大闹天宫》基本是李少春先生的风格。“京朝派”猴戏主要是《安天会》一折,“猴学人”写意为主,以杨小楼先生为代表。来源于杨派的猴戏重要的有李万春李少春两家,但两位都曾长时间在南方演出过,所以后来都结合过不少“外江派”的风格,所谓“南北结合”。以李万春先生更明显,他的脸谱是“倒栽桃”,桃口不能裂所以嘴小,台上很少张口要么发怒时呲牙咧嘴,两鬓有猴毛,亮相和台步经常弯腰曲腿。李万春的继承人董文华先生对这些“写实”的风格结合“天津猴王”小盛春的特色后来又有所发展,如《水帘洞》《弼马温》《五百年后孙悟空》中的猴步,今天我们在唐春园的《闹龙宫》中可见一斑。至于更加生活化的猴王脸谱和演出风格,如“张(翼鹏)家猴”“王(桂卿)家猴”等已不见于舞台,目前只能从绍剧电影和六小龄童的电视剧中略见一斑。李少春先生脸谱是“反葫芦”,很规范,他对《大闹天宫》是深耕细作的,加入中国京剧院以后有出国任务,所以增强了猴王的反抗精神。今天拍电影我们又注入了新的正能量。应该“猴学人”还是“人学猴”是一个学术问题,讨论没有底。我们只希望最后的电影在表演时既考虑猴王的战斗性又考虑猴王的活泼本性,使之更加完美。


IP属地:江苏1楼2018-01-08 15: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