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蜀国还是先亡了?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谁得到了他的帮助谁就能得到这个天下。诸葛亮神机妙算、兵法布阵、识能人用贤才,而且长得是高大帅气,相貌英俊这样一个有才有貌的美男子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娶了一个丑女为妻,想想都是觉得不可能。今天虎妞就扒一扒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是丑是美,诸葛亮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首先诸葛亮很有才学。在战争纷乱的三国中更是每个领导者更是得需要有才识能人帮助自己。诸葛亮的才华是招人欣赏的。曾经就有刘备不惜降下身份三顾茅庐之为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不过这一切的很大功劳都是归功于诸葛亮娶了妻子黄月英才开始被人熟知的。诸葛亮一家子有五个兄妹,两个姐姐、哥哥、弟弟和他。他们家里本来是挺富裕的,奈何母亲早逝,他的父亲在他8岁的时候也去世了,只跟着叔叔诸葛玄四处随遇而安。他们也就成了落难的穷苦人家。在他15岁那年,兵荒马乱,诸葛玄投奔到了荆州刘表的地盘。而姐姐的年龄也大了,得需要嫁出去。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他们家里没有背景姐姐很难嫁到好的人家,恰巧这时候关于黄承彦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了,却没有男子上门求亲,不用他打听都是关于黄月英长得丑的事情,没人敢娶。这黄月英的背景还挺大的,姨父是刘表、外公是蔡讽家族势力很是庞大、再加上父亲黄承彦都是名人,真真正正的一个千金娇女。自己本身也是学识渊博,温柔贤淑,聪慧过人。
无奈古代男子娶妻当娶美人的情况下,自然没人愿意娶黄月英了。而此时的诸葛亮等人都在刘表的帮衬下生活。所以来说诸葛亮的为人刘表很是清楚。通过关系黄月英的父亲向诸葛亮推举自己的女儿。诸葛亮应了下来。自己就当是娶贤妻了。这下子诸葛亮是水涨船高,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了,才华也流露了出去。在结婚的当晚,诸葛亮见得妻子却是温柔娇媚、仪态万方的那种女子。差点让诸葛亮以为自己娶错了人。黄月英的真实样貌在未出嫁之前,没有人见过。她本是在跟随师父到山上修炼。只是该出家了,让其下山给自己寻一良人。故意说出自己容貌丑的传言,其实是个美女。
另一方面说黄月英与诸葛亮本就认识,当时黄月英化名为阿丑与诸葛亮结交。诸葛亮的才华是吸引了黄月英,黄月英家里有钱,有权。自己并没有女儿家的娇气,反而是饱读诗书,才华并不比诸葛亮差。两人可谓是一见遇知音呀。黄月英从中了解到诸葛亮的身世,也是认为诸葛亮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最后家里人在给她考虑成婚的事情还要在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就托父亲去找诸葛亮说:“家中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意思说家中虽有丑女,但是她的才情却与你能相配。诸葛亮沉吟了下,爽快地答应了。可见诸葛亮只注重点在这个女子的才能上,并没有因为她的容貌而嫌弃这个女子。既然两方都同意了。诸葛亮娶了实际上貌美却被相传很丑的黄月英为妻。而这只是蒙蔽了世人而已。诸葛亮与黄月英的佳话也被流传了下来,很是不错。
所以来说我还是觉得诸葛亮娶得是一个美女而不是丑女,不知道大家怎么觉得呢?
(本文由虎妞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千百年来,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近千名诗人留下上万首传世名篇,成就了"奉节一中国诗城"美誉。
诗城文化成为了地域性标志,承载着三峡文化最精彩华美的篇章,是三峡文化旅游的灵魂所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彰显诗城风采,培育诗书情怀,增强文化修养是我们的追求。
奉节旅游官方微信平台从2月14日起连载《夔州诗百首赏析》,传播夔州文化,重塑旅游灵魂,将文化深植于这片神奇的土壤,发扬光大。同时,奉节旅游官方微信特意编制了这台“夔州诗新韵诵读”节目,让声音引领我们在诗的海洋里自由驰骋,让更多的人一起感受夔州诗的魅力!
八阵台
郭印
八阵台前水急流,累累石冢界沙洲。
机深已尽吞吴策,事变空成守蜀谋。
江月四时犹耿耿,云山千古谩悠悠。
天公若遂兴刘愿,功烈应非管乐俦。
作者简介:字不详,晚号亦乐居士,四川成都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1134)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八阵图为诸葛亮所布之阵,是作战时的一种战斗队形和兵力部署。相传诸葛亮所设八阵图有四处:陕西勉县境内、四川新都境内、重庆奉节城东江边的水八阵、白帝城东北草堂附近的旱八阵。纵观全诗,此诗中的八阵图应指奉节水八阵。
“八阵台前水急流,累累石冢界沙洲。”诗之首联,紧扣诗题目,点出了所写之物的情形。900多年过去了,当年诸葛亮在碛坝上所摆的八阵图依然默默地站在那里,而它面前的扛水湍流急下。
“水急流”除了表示江水湍急流得很快,还暗示时间飞逝,一去不复返,当年再多的英姿与丰功伟绩,都永远地成为了历史,再不复见。“累累石冢界沙洲”展示出八阵图的样子,“累累”指乱石堆积的样子,也暗示出八阵图历经的岁月的沧桑和那一去不复返的辉煌。
“机深已尽吞吴策,事变空成守蜀谋。”诗人从眼前的所见转移到历史的回顾,所写之事乃是三国蜀汉诸葛亮、刘备之事。刘备发动了名为关羽报仇,旨在夺回荆州的讨吴战争,破坏了诸葛亮筹划的联吴抗魏的长远计划,而讨吴之战也以刘备惨败而告终。
刘备的“吞吴”铸成千古大错,为后来诸葛亮迸行的北伐事业增添了巨大的困难。诸葛亮的战略本来是先联吴抗魏,灭魏后再吞吴,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刘备不听劝告,一意要举兵伐吴,蜀吴同盟破裂,破坏了诸葛亮的辛苦经营。一个“空”字点出诸葛亮的失望与遗憾,用尽心力,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刘备战畋,只得退回蜀国,郁郁而终,临死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终却成为空守蜀国的谋略。
“江月四时犹耿耿,云山千古谩悠悠。”颈联承颔联,借写景物来抒发诗人对额联所写之感受。“四时”与“千古”相照应,表示时间长久。“犹”,仍然之意,“耿耿”形容有心事的样子。“谩”是空的意思。
本句大意便是近千年来,江月仍然为失策吞吴的举动而耿耿于怀,是借江月与云山来表达诗人对失策吞吴的遗憾,同时也暗示出诸葛亮的遗恨。杜甫就八阵图遗迹也曾写下过诗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本诗中流露的遗恨也应与杜诗相通。
“天公若遂兴刘愿,功烈应非管乐俦。”功烈,即功业,功勋业绩。管乐,指管仲和乐毅。俦,本义是伴侣,这里是相比的意思。尾联抒写作者的假设与感慨。天公若顺应诸葛亮兴复刘氏的愿望,那诸葛亮的功绩是管仲和乐毅所不能相及的。
主办方:奉节县旅游局
投稿邮箱:@qq.com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但是再高明的人都会犯错误,诸葛亮也未能避免。这是因为他犯得这个大错误,导致他去世后,蜀国就成为三国中第一个被灭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大错误呢?
在东汉末年这样时局动荡的时期,地方豪强迅速崛起。刘备想要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就离不开这个地方豪强们的支持。所以在攻占益州后,刘备立即重用了当地的士族,就像李严、法正等人。
刘备死后,诸葛亮接替掌管蜀国。将蜀国打理得也算井井有条,但是他不认同刘备的用人策略。反而做出小家子气的事情,他重用自己家乡荆州籍的官员,完全不在乎蜀川籍的人才,此举必定让益州士族不高兴,让朝臣产生间隙。
事实上,诸葛亮非但没有重用益州的人,反而打压他们。孟达、李严就是其中的代表。诸葛亮根本不相信孟达,孟达本想着反叛曹魏归顺蜀汉,却不小心被曹魏知道这一想法,曹魏就直接把他给杀了。孟达被杀,诸葛亮丝毫没有想过去就他,就让孟达惨死在曹魏营中,同样也是去一个北伐的大好机会。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可是没多久,李严就被诸葛亮玩得下课,最终被贬为庶人。
甚至在诸葛亮离世时,嘱托辅政大臣,但是这些大臣中没有一个是益州的,这下加深了外地朝臣与本地益州士族之间的矛盾。矛盾进入白热化之后,内部就开始闹内讧,这是国家大忌啊。以至于后来魏国攻打益州,益州根本没有抵抗,直接投降了。
一个没有百姓支持的国家注定会被灭亡,所以蜀国最先被灭掉也在所难免。
刘备和诸葛亮相比,肯定是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更强一些。但是为什么刘备死后,蜀国也日渐衰落?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用人方面的见解不同。诸葛亮虽然有才能,但是在用人的方面还不及刘备。诸葛亮晚年的时候,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打二十军棍以上的惩罚措施都要亲自盯着。对于这样一个年事已高的自己未必有点过于苛刻,加上巨大的国家政务都要自己处理,时间长了肯定会深受其害。诸葛亮做事过于小心谨慎,所以他不能放手让他人去做事,唯恐别人做不好。长期以此,手下的人得不到锻炼和施展,自然很难出人才,即使有人才,不给他施展才华的平台最终也会被埋没。自刘禅登基以来,丞相诸葛亮掌握朝中重权,朝中之事、事无大小,丞相必亲自主张,而刘禅则在后花园中与黄皓饮酒作乐。即使刘禅天资聪慧,但不经历许多磨练也会如金属一样生锈。
所以刘备在的时候,属国有五虎上将。但是在刘备死后,姜维北伐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原来在关公账下做书记的廖化(曾做过山贼,后归顺关羽)做先锋。这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典故。之所以后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去培养年轻人,后续力量跟不上的缘故。
集权独断,毁邦误国。诸葛亮主政之后,以一己智绝而独撑西蜀全国,莫说天下贤士英杰请缨无门、投蜀无路,即使蜀中群臣也鲜有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要说五路大军围攻西蜀这样的军国大事,孔明闭门独议而不与群臣相商,凡事不委他人。就是这样的专权和独断,严重挫伤了蜀汉群臣的积极性,更令天下愿为蜀汉尽忠的人才望而却步,使蜀国错失了三国初建民心不稳的最后人才流动期。等到各国稳定之后,再想招纳天下英才已是晚矣!孔明一死,蜀国立刻陷入了人才缺乏,后续无人、政体混乱的尴尬境遇,单以此论,西蜀成于诸葛,亦败于诸葛。
诸葛亮再牛,终究是一个谋臣,最终决定在于皇帝,朱逝世后,没有能力优秀的谋臣,没有好的领导者,灭亡速度会跟快一些,对于战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可能一个决定错误,将影响整个政治格局。
“吾到无人到,只有伯温到”,看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果然不是吹的。
原来,这块碑文上刻的五个大字是“只有伯温到
于是刘伯温便命令下人把这块碑文敲碎,面对残缺破损的碑文刘伯温的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这说明诸葛亮没有那么牛。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谁得到了他的帮助谁就能得到这个天下。诸葛亮神机妙算、兵法布阵、识能人用贤才,而且长得是高大帅气,相貌英俊这样一个有才有貌的美男子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娶了一个丑女为妻,想想都是觉得不可能。今天虎妞就扒一扒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是丑是美,诸葛亮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首先诸葛亮很有才学。在战争纷乱的三国中更是每个领导者更是得需要有才识能人帮助自己。诸葛亮的才华是招人欣赏的。曾经就有刘备不惜降下身份三顾茅庐之为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不过这一切的很大功劳都是归功于诸葛亮娶了妻子黄月英才开始被人熟知的。诸葛亮一家子有五个兄妹,两个姐姐、哥哥、弟弟和他。他们家里本来是挺富裕的,奈何母亲早逝,他的父亲在他8岁的时候也去世了,只跟着叔叔诸葛玄四处随遇而安。他们也就成了落难的穷苦人家。在他15岁那年,兵荒马乱,诸葛玄投奔到了荆州刘表的地盘。而姐姐的年龄也大了,得需要嫁出去。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他们家里没有背景姐姐很难嫁到好的人家,恰巧这时候关于黄承彦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了,却没有男子上门求亲,不用他打听都是关于黄月英长得丑的事情,没人敢娶。这黄月英的背景还挺大的,姨父是刘表、外公是蔡讽家族势力很是庞大、再加上父亲黄承彦都是名人,真真正正的一个千金娇女。自己本身也是学识渊博,温柔贤淑,聪慧过人。
无奈古代男子娶妻当娶美人的情况下,自然没人愿意娶黄月英了。而此时的诸葛亮等人都在刘表的帮衬下生活。所以来说诸葛亮的为人刘表很是清楚。通过关系黄月英的父亲向诸葛亮推举自己的女儿。诸葛亮应了下来。自己就当是娶贤妻了。这下子诸葛亮是水涨船高,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了,才华也流露了出去。在结婚的当晚,诸葛亮见得妻子却是温柔娇媚、仪态万方的那种女子。差点让诸葛亮以为自己娶错了人。黄月英的真实样貌在未出嫁之前,没有人见过。她本是在跟随师父到山上修炼。只是该出家了,让其下山给自己寻一良人。故意说出自己容貌丑的传言,其实是个美女。
另一方面说黄月英与诸葛亮本就认识,当时黄月英化名为阿丑与诸葛亮结交。诸葛亮的才华是吸引了黄月英,黄月英家里有钱,有权。自己并没有女儿家的娇气,反而是饱读诗书,才华并不比诸葛亮差。两人可谓是一见遇知音呀。黄月英从中了解到诸葛亮的身世,也是认为诸葛亮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最后家里人在给她考虑成婚的事情还要在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就托父亲去找诸葛亮说:“家中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意思说家中虽有丑女,但是她的才情却与你能相配。诸葛亮沉吟了下,爽快地答应了。可见诸葛亮只注重点在这个女子的才能上,并没有因为她的容貌而嫌弃这个女子。既然两方都同意了。诸葛亮娶了实际上貌美却被相传很丑的黄月英为妻。而这只是蒙蔽了世人而已。诸葛亮与黄月英的佳话也被流传了下来,很是不错。
所以来说我还是觉得诸葛亮娶得是一个美女而不是丑女,不知道大家怎么觉得呢?
(本文由虎妞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千百年来,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近千名诗人留下上万首传世名篇,成就了"奉节一中国诗城"美誉。
诗城文化成为了地域性标志,承载着三峡文化最精彩华美的篇章,是三峡文化旅游的灵魂所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彰显诗城风采,培育诗书情怀,增强文化修养是我们的追求。
奉节旅游官方微信平台从2月14日起连载《夔州诗百首赏析》,传播夔州文化,重塑旅游灵魂,将文化深植于这片神奇的土壤,发扬光大。同时,奉节旅游官方微信特意编制了这台“夔州诗新韵诵读”节目,让声音引领我们在诗的海洋里自由驰骋,让更多的人一起感受夔州诗的魅力!
八阵台
郭印
八阵台前水急流,累累石冢界沙洲。
机深已尽吞吴策,事变空成守蜀谋。
江月四时犹耿耿,云山千古谩悠悠。
天公若遂兴刘愿,功烈应非管乐俦。
作者简介:字不详,晚号亦乐居士,四川成都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1134)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八阵图为诸葛亮所布之阵,是作战时的一种战斗队形和兵力部署。相传诸葛亮所设八阵图有四处:陕西勉县境内、四川新都境内、重庆奉节城东江边的水八阵、白帝城东北草堂附近的旱八阵。纵观全诗,此诗中的八阵图应指奉节水八阵。
“八阵台前水急流,累累石冢界沙洲。”诗之首联,紧扣诗题目,点出了所写之物的情形。900多年过去了,当年诸葛亮在碛坝上所摆的八阵图依然默默地站在那里,而它面前的扛水湍流急下。
“水急流”除了表示江水湍急流得很快,还暗示时间飞逝,一去不复返,当年再多的英姿与丰功伟绩,都永远地成为了历史,再不复见。“累累石冢界沙洲”展示出八阵图的样子,“累累”指乱石堆积的样子,也暗示出八阵图历经的岁月的沧桑和那一去不复返的辉煌。
“机深已尽吞吴策,事变空成守蜀谋。”诗人从眼前的所见转移到历史的回顾,所写之事乃是三国蜀汉诸葛亮、刘备之事。刘备发动了名为关羽报仇,旨在夺回荆州的讨吴战争,破坏了诸葛亮筹划的联吴抗魏的长远计划,而讨吴之战也以刘备惨败而告终。
刘备的“吞吴”铸成千古大错,为后来诸葛亮迸行的北伐事业增添了巨大的困难。诸葛亮的战略本来是先联吴抗魏,灭魏后再吞吴,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刘备不听劝告,一意要举兵伐吴,蜀吴同盟破裂,破坏了诸葛亮的辛苦经营。一个“空”字点出诸葛亮的失望与遗憾,用尽心力,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刘备战畋,只得退回蜀国,郁郁而终,临死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终却成为空守蜀国的谋略。
“江月四时犹耿耿,云山千古谩悠悠。”颈联承颔联,借写景物来抒发诗人对额联所写之感受。“四时”与“千古”相照应,表示时间长久。“犹”,仍然之意,“耿耿”形容有心事的样子。“谩”是空的意思。
本句大意便是近千年来,江月仍然为失策吞吴的举动而耿耿于怀,是借江月与云山来表达诗人对失策吞吴的遗憾,同时也暗示出诸葛亮的遗恨。杜甫就八阵图遗迹也曾写下过诗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本诗中流露的遗恨也应与杜诗相通。
“天公若遂兴刘愿,功烈应非管乐俦。”功烈,即功业,功勋业绩。管乐,指管仲和乐毅。俦,本义是伴侣,这里是相比的意思。尾联抒写作者的假设与感慨。天公若顺应诸葛亮兴复刘氏的愿望,那诸葛亮的功绩是管仲和乐毅所不能相及的。
主办方:奉节县旅游局
投稿邮箱:@qq.com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但是再高明的人都会犯错误,诸葛亮也未能避免。这是因为他犯得这个大错误,导致他去世后,蜀国就成为三国中第一个被灭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大错误呢?
在东汉末年这样时局动荡的时期,地方豪强迅速崛起。刘备想要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就离不开这个地方豪强们的支持。所以在攻占益州后,刘备立即重用了当地的士族,就像李严、法正等人。
刘备死后,诸葛亮接替掌管蜀国。将蜀国打理得也算井井有条,但是他不认同刘备的用人策略。反而做出小家子气的事情,他重用自己家乡荆州籍的官员,完全不在乎蜀川籍的人才,此举必定让益州士族不高兴,让朝臣产生间隙。
事实上,诸葛亮非但没有重用益州的人,反而打压他们。孟达、李严就是其中的代表。诸葛亮根本不相信孟达,孟达本想着反叛曹魏归顺蜀汉,却不小心被曹魏知道这一想法,曹魏就直接把他给杀了。孟达被杀,诸葛亮丝毫没有想过去就他,就让孟达惨死在曹魏营中,同样也是去一个北伐的大好机会。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可是没多久,李严就被诸葛亮玩得下课,最终被贬为庶人。
甚至在诸葛亮离世时,嘱托辅政大臣,但是这些大臣中没有一个是益州的,这下加深了外地朝臣与本地益州士族之间的矛盾。矛盾进入白热化之后,内部就开始闹内讧,这是国家大忌啊。以至于后来魏国攻打益州,益州根本没有抵抗,直接投降了。
一个没有百姓支持的国家注定会被灭亡,所以蜀国最先被灭掉也在所难免。
刘备和诸葛亮相比,肯定是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更强一些。但是为什么刘备死后,蜀国也日渐衰落?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用人方面的见解不同。诸葛亮虽然有才能,但是在用人的方面还不及刘备。诸葛亮晚年的时候,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打二十军棍以上的惩罚措施都要亲自盯着。对于这样一个年事已高的自己未必有点过于苛刻,加上巨大的国家政务都要自己处理,时间长了肯定会深受其害。诸葛亮做事过于小心谨慎,所以他不能放手让他人去做事,唯恐别人做不好。长期以此,手下的人得不到锻炼和施展,自然很难出人才,即使有人才,不给他施展才华的平台最终也会被埋没。自刘禅登基以来,丞相诸葛亮掌握朝中重权,朝中之事、事无大小,丞相必亲自主张,而刘禅则在后花园中与黄皓饮酒作乐。即使刘禅天资聪慧,但不经历许多磨练也会如金属一样生锈。
所以刘备在的时候,属国有五虎上将。但是在刘备死后,姜维北伐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原来在关公账下做书记的廖化(曾做过山贼,后归顺关羽)做先锋。这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典故。之所以后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去培养年轻人,后续力量跟不上的缘故。
集权独断,毁邦误国。诸葛亮主政之后,以一己智绝而独撑西蜀全国,莫说天下贤士英杰请缨无门、投蜀无路,即使蜀中群臣也鲜有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要说五路大军围攻西蜀这样的军国大事,孔明闭门独议而不与群臣相商,凡事不委他人。就是这样的专权和独断,严重挫伤了蜀汉群臣的积极性,更令天下愿为蜀汉尽忠的人才望而却步,使蜀国错失了三国初建民心不稳的最后人才流动期。等到各国稳定之后,再想招纳天下英才已是晚矣!孔明一死,蜀国立刻陷入了人才缺乏,后续无人、政体混乱的尴尬境遇,单以此论,西蜀成于诸葛,亦败于诸葛。
诸葛亮再牛,终究是一个谋臣,最终决定在于皇帝,朱逝世后,没有能力优秀的谋臣,没有好的领导者,灭亡速度会跟快一些,对于战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可能一个决定错误,将影响整个政治格局。
“吾到无人到,只有伯温到”,看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果然不是吹的。
原来,这块碑文上刻的五个大字是“只有伯温到
于是刘伯温便命令下人把这块碑文敲碎,面对残缺破损的碑文刘伯温的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这说明诸葛亮没有那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