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漩口记忆(之二)
那些事,那些人
-----------有感于漩口中学六十周年校庆
“那个嘴巴张得最大的,笑得最开心的,不是朱泽贵是哪个?”
“韩春英还是那么精神!”
“哎呀,这个肖国秀咋一点都没变啊,气色太好了”
父母盯着微信里的照片,热烈地讨论着,搜寻着曾经的熟人。
凑过去一看,还真是,照片里的人眉眼和朱叔叔有几分神似,只是那满头的白发又让人觉得不敢相信,这真的是朱叔叔吗?在幼时我的心里,漩中最厉害的人当属朱叔叔了。不是因为他一首工整漂亮的粉笔字,不是因为他手风琴拉出悠扬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是因为他掌管着唯一一台彩电。那台电视是东芝还是日立早已记不清楚,只记得想看动画片的代价,是帮朱叔叔挑出头上的白发。几个小孩围在朱叔叔身边,争先恐后地要挑白头发的情形似乎就在昨天。如今,我也到了极力想要掩饰白发的年龄……
时光真是一点也不留情面啊。想想,那时的张文艳老师是多年轻,简直就是一个窈窕淑女,皮肤白白的,脖子长长的,浑身透着无比高雅的气息。那时,她将尚在襁褓之中女儿托给邓家院子的老婆婆照料,可听说几年前,她就升级作了外婆了。
印象中最喜欢锻炼的莫过于韩念老师了,眼睛大大,个子瘦瘦高高。常能看到他一个人在操场上飞奔,或是在双杠上翻腾。去年偶尔在父亲的微信里看到他,脸上难免多了些岁月的痕迹,却更有现今女孩儿们追捧的成熟大叔味儿了
一个冬日早晨,小学生上学经过一家的窗口,“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南方的甘蔗林啊……”抑扬顿挫的音调瞬间让小学生着了魔一般,怎么也挪不开脚步。偷偷往窗口望一眼,杨叔叔(杨忠孝老师)正昂着头站在屋子当中,完全沉浸在诗歌里,浑身上下散发着掩盖不住的文人气息。杨叔叔爱诗歌,也爱电影。他曾和父亲带着我看过好多电影。有一部叫做《红帆》或是《红帆船》的,当红帆船出现在电影最后一幕时,我激动地不知所措,一种无法说清的情感充斥着我小小的的胸膛。现在看来,懵懂的小小的我也曾经不知不觉渴望过爱情。后来,杨叔叔调去泸州市文联,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不知道经过这么些多年,他是否依然满怀诗情?
教数学的夏冰老师住在隔壁,那会儿正是交女朋友的好年纪。女朋友来时他都会去街上买一些好吃的,惹得这些个馋嘴的小猫趴在窗口忍不住偷看,运气好的话,总能分个一块两块板鸭之类的,那味道简直是人间美味!多亏那时没有没有防护栏、防盗门啊,否则矮个儿的小馋猫们是不可能嗅到到邻居家的美味的。
礼堂实在是个神奇的所在,现在看来,应算得上是个多功能厅吧。学生穿梭来往,在此解决三餐。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不知有多少人围站在那台彩电跟前,为郎平加油的各种奇怪的声音此起彼伏。还有多少次,年幼的我不止一次为日剧里的阿信流下泪水。那个晚上,应该是播《霍元甲》或是《陈真》的大结局吧。长条凳、藤椅、方凳、火炉子,早早地排列整齐安排就绪。只听那片头曲一响,外头正打乒乓的拍子一放,齐刷刷飞进礼堂,顷刻间,学校里所有人都聚齐在这里,各就各位,鸦雀无声。但有时是不敢走进礼堂的。凡有老师过世,礼堂便改设成灵堂。遗体就安放在礼堂正中的台上,四周挂满各色的祭品以及层层叠叠的的花圈。那时年幼,好些日子都不敢从礼堂经过。
始终觉得漩中的腊梅是全天下最香的,许是四合院围住了香气的缘故?偶尔,会有人在树枝上拉上几根绳子,挂几个红绿的灯泡,腊梅园摇身一变成了舞池。小孩子们眼睛里只有桌上的糖果、瓜子 ……
谁人不知余志勇?在今天余志勇也是妥妥的学霸,拿过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考上了清华。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在学生中流传,也是家长口中用作励志教育的好材料。可当年正上小学的我,从未有机会一睹学霸风采,却得了一次见他母亲的机会。他的家在医院旁边的一座建筑里。母亲带我去看病,把脉的竟是余妈妈。余妈妈腿脚不方便,只能在家看病贴补家用。一张小方桌子,一个小酒杯里,一长枝夜来香正灿烂的开着,窗外,正飘着大雪,那情景至今难忘。妈妈意犹未尽,好像那天去的目的并只是看病,倒是想接着机会教育我,你看,余志勇家就那么大,这边看病人,那边写作业。现在想想,阿坝州一个山区学校的学生,能考上清华,搁在今天,也应该算得上不小的新闻吧。
郑俊,这名字突然从脑子里蹦出来。高个子,小眼睛,腼腆的笑容,迷死了一大帮女生。可笑的是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从未感受到这大暖男的魅力,还常常迷迷糊糊为大姐姐们充当信使。
田召见、王猛,这是我还记得的学生名字。田现为川大英语教授,王听说在外交部任职。漩中学子们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我一天也没上过漩中,但对这所学校有特殊的感情。这里曾是父母的工作单位,也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也许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日子,都属于这里。愿心念漩中的人们新年安好。
文中人物姓名全凭记忆写出,如有出入,还请谅解。
那些事,那些人
-----------有感于漩口中学六十周年校庆
“那个嘴巴张得最大的,笑得最开心的,不是朱泽贵是哪个?”
“韩春英还是那么精神!”
“哎呀,这个肖国秀咋一点都没变啊,气色太好了”
父母盯着微信里的照片,热烈地讨论着,搜寻着曾经的熟人。
凑过去一看,还真是,照片里的人眉眼和朱叔叔有几分神似,只是那满头的白发又让人觉得不敢相信,这真的是朱叔叔吗?在幼时我的心里,漩中最厉害的人当属朱叔叔了。不是因为他一首工整漂亮的粉笔字,不是因为他手风琴拉出悠扬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是因为他掌管着唯一一台彩电。那台电视是东芝还是日立早已记不清楚,只记得想看动画片的代价,是帮朱叔叔挑出头上的白发。几个小孩围在朱叔叔身边,争先恐后地要挑白头发的情形似乎就在昨天。如今,我也到了极力想要掩饰白发的年龄……
时光真是一点也不留情面啊。想想,那时的张文艳老师是多年轻,简直就是一个窈窕淑女,皮肤白白的,脖子长长的,浑身透着无比高雅的气息。那时,她将尚在襁褓之中女儿托给邓家院子的老婆婆照料,可听说几年前,她就升级作了外婆了。
印象中最喜欢锻炼的莫过于韩念老师了,眼睛大大,个子瘦瘦高高。常能看到他一个人在操场上飞奔,或是在双杠上翻腾。去年偶尔在父亲的微信里看到他,脸上难免多了些岁月的痕迹,却更有现今女孩儿们追捧的成熟大叔味儿了
一个冬日早晨,小学生上学经过一家的窗口,“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南方的甘蔗林啊……”抑扬顿挫的音调瞬间让小学生着了魔一般,怎么也挪不开脚步。偷偷往窗口望一眼,杨叔叔(杨忠孝老师)正昂着头站在屋子当中,完全沉浸在诗歌里,浑身上下散发着掩盖不住的文人气息。杨叔叔爱诗歌,也爱电影。他曾和父亲带着我看过好多电影。有一部叫做《红帆》或是《红帆船》的,当红帆船出现在电影最后一幕时,我激动地不知所措,一种无法说清的情感充斥着我小小的的胸膛。现在看来,懵懂的小小的我也曾经不知不觉渴望过爱情。后来,杨叔叔调去泸州市文联,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不知道经过这么些多年,他是否依然满怀诗情?
教数学的夏冰老师住在隔壁,那会儿正是交女朋友的好年纪。女朋友来时他都会去街上买一些好吃的,惹得这些个馋嘴的小猫趴在窗口忍不住偷看,运气好的话,总能分个一块两块板鸭之类的,那味道简直是人间美味!多亏那时没有没有防护栏、防盗门啊,否则矮个儿的小馋猫们是不可能嗅到到邻居家的美味的。
礼堂实在是个神奇的所在,现在看来,应算得上是个多功能厅吧。学生穿梭来往,在此解决三餐。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不知有多少人围站在那台彩电跟前,为郎平加油的各种奇怪的声音此起彼伏。还有多少次,年幼的我不止一次为日剧里的阿信流下泪水。那个晚上,应该是播《霍元甲》或是《陈真》的大结局吧。长条凳、藤椅、方凳、火炉子,早早地排列整齐安排就绪。只听那片头曲一响,外头正打乒乓的拍子一放,齐刷刷飞进礼堂,顷刻间,学校里所有人都聚齐在这里,各就各位,鸦雀无声。但有时是不敢走进礼堂的。凡有老师过世,礼堂便改设成灵堂。遗体就安放在礼堂正中的台上,四周挂满各色的祭品以及层层叠叠的的花圈。那时年幼,好些日子都不敢从礼堂经过。
始终觉得漩中的腊梅是全天下最香的,许是四合院围住了香气的缘故?偶尔,会有人在树枝上拉上几根绳子,挂几个红绿的灯泡,腊梅园摇身一变成了舞池。小孩子们眼睛里只有桌上的糖果、瓜子 ……
谁人不知余志勇?在今天余志勇也是妥妥的学霸,拿过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考上了清华。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在学生中流传,也是家长口中用作励志教育的好材料。可当年正上小学的我,从未有机会一睹学霸风采,却得了一次见他母亲的机会。他的家在医院旁边的一座建筑里。母亲带我去看病,把脉的竟是余妈妈。余妈妈腿脚不方便,只能在家看病贴补家用。一张小方桌子,一个小酒杯里,一长枝夜来香正灿烂的开着,窗外,正飘着大雪,那情景至今难忘。妈妈意犹未尽,好像那天去的目的并只是看病,倒是想接着机会教育我,你看,余志勇家就那么大,这边看病人,那边写作业。现在想想,阿坝州一个山区学校的学生,能考上清华,搁在今天,也应该算得上不小的新闻吧。
郑俊,这名字突然从脑子里蹦出来。高个子,小眼睛,腼腆的笑容,迷死了一大帮女生。可笑的是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从未感受到这大暖男的魅力,还常常迷迷糊糊为大姐姐们充当信使。
田召见、王猛,这是我还记得的学生名字。田现为川大英语教授,王听说在外交部任职。漩中学子们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我一天也没上过漩中,但对这所学校有特殊的感情。这里曾是父母的工作单位,也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也许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日子,都属于这里。愿心念漩中的人们新年安好。
文中人物姓名全凭记忆写出,如有出入,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