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楼被吞了么?
再发一遍吧?
一、跨年夜
工作之外,张良算是个宅男。
作为一个职业围棋运动员,尤其是一个正值巅峰的棋手,张良九段每年的时间有三分之一是在飞机或者高铁或者汽车这类交通工具上度过的,大大小小各色比赛足够让他用双脚把国土丈量个遍,更别提经常还得飞出国去参加世界大赛。所以一旦清闲下来的时候,厌倦出门几乎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跨年那天,独在异乡的张良本来是准备在家里下个网棋跨年的,如果不是他登陆上自己的网棋账号发现没有什么人能和自己对弈的话。
棋院的好友们要么在外度假,要么和家人情人在一起,张良不好意思打扰。日韩的老对手们要么有自己的安排,要么专心看棋,也没有接受他的邀请。
张良九段在去和人工智能对砍和去和弱一些的职业棋手下让子棋之间纠结了一会儿,最后决定正值新年,他还是别给自己和别人添堵的好。
无所事事的张良坐在电脑前纠结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从自己的西装口袋里找出了一张跨年音乐会的门票——据说是非常厉害的乐团和指挥的演出,还邀请了非常著名的钢琴家。张良本人对这样的艺术一窍不通,就连这门票还是一场应酬饭局之后一个赞助商塞给他的。不过这不影响他借此打发时间,他看了一下演出的时间,干脆地合上电脑,洗个脸就披上外套出门了。
剧场位于本市的中心地带,远远地能看到它的屋檐下的黄色灯光,在黑夜里像是水墨一样晕染开了半边墨蓝色的天空。张良在下出租车的时候关掉了自己手机的声音,而后摇摇头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刚刚查到的乐曲名单。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中,优秀的棋手们几乎都拥有了对棋谱变态的记忆力,张良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他的这种能力并不局限于棋谱。
张良匆匆赶进剧场的时候,演出的钟声将将敲响。他几乎是跳下了那许多台阶来到了自己的位置——第一排的正中央,正好和赞助商一家的位置比邻。来不及多寒暄,只是和赞助商打了个招呼的功夫,音乐会就开始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纠结于坐在这样的位置一会儿睡着了会不会很尴尬。毕竟下棋时他可以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坐在一张桌子前五到六个小时,但他对音乐,尤其是西方经典音乐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刚刚强记的几首乐曲名。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完全是杞人忧天。从第一个音符开始,他的注意力就被牢牢地吸引在了表演里,随着音符起落。那旋律忽而雀跃,忽而沉缓,就像水流一般裹挟着所有人的思想向前,他只能随着微风载沉载浮,压根没有给他走神的机会,更别提每一首乐曲结束之后,随着乐团成员起身行礼,全场掌声雷动。这样的情况根本不会让人睡得着。
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乐团和钢琴家共同奏响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在这恢弘而有力的乐章收尾时,满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起立,报以久久不息的掌声。这惹得指挥家大发雅兴,指挥乐队奏响了《拉德茨基进行曲》,而指挥家就像是1987年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乐团奏响这首曲子的卡拉扬大师那样,转过身来指挥观众们根据乐章的强弱来鼓掌。张良不解前情,还以为是指挥家的突发奇想,心中赞叹连连。
这首欢快的乐曲结束时,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剧场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几束捧花,交给第一排的观众,请他们向乐团献花,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张良自然不能免俗。他接过一束捧花,上前一步要递给那位钢琴家。
直到这时候他才看清这位著名钢琴家的样子:面容温和,眉眼如画,戴了一副金丝边眼镜,说不出的儒雅沉静,尤其微微一笑时,就像云开月明。“张良九段?”他听到对方开口说话,声音和钢琴的旋律一样好听——而且有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张良九段?”对方又开口问了一句,张良从自己的感觉里抽身而出,猛然意识到他这样盯着对方看是一件多么不礼貌的事情,脱口而出了之前搜到的对方的名字以掩饰尴尬:“颜路教授。”
颜路看着他,依旧眉眼含笑地点了点头,没有表现出半分因为他的失礼而恼怒的样子。
“您,您的演奏很出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方知道自己的名字加重了他的尴尬,他低下头,十分紧张地说了句真诚的赞扬,他是真的在演出中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然后抬头看向对方。
“谢谢。”颜路接过了花束,彬彬有礼地道。
张良走回自己的位置,看着台上的表演者们一次次向四周的观众鞠躬谢幕,目光却一直追着颜路没有动——他总觉得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可翻遍了记忆,却找不出一点相见的场景。
待到离场时,张良终于没忍住问了一句身边的赞助商:“于总,我总觉得我在哪里见过颜路教授。”
“哦?”于总赞助中国围棋多年,也算是看着他长大的半个长辈,“或许是新闻上吧,颜路也算是少年天才了,前些年他拿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节钢琴大赛的金奖时,国际国内的报道可是一大片。你要是想认识,一会儿咱们去后台问问?优秀的年轻人应该相互认识才是嘛。”
“于总。”张良知道于总是长辈式的拳拳之心,却不太好意思接受这番好意,“算了吧,免得打扰人家。”其实主要他刚刚实在失礼的过分,怕见面尴尬。“而且他好像知道我。”
再发一遍吧?
一、跨年夜
工作之外,张良算是个宅男。
作为一个职业围棋运动员,尤其是一个正值巅峰的棋手,张良九段每年的时间有三分之一是在飞机或者高铁或者汽车这类交通工具上度过的,大大小小各色比赛足够让他用双脚把国土丈量个遍,更别提经常还得飞出国去参加世界大赛。所以一旦清闲下来的时候,厌倦出门几乎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跨年那天,独在异乡的张良本来是准备在家里下个网棋跨年的,如果不是他登陆上自己的网棋账号发现没有什么人能和自己对弈的话。
棋院的好友们要么在外度假,要么和家人情人在一起,张良不好意思打扰。日韩的老对手们要么有自己的安排,要么专心看棋,也没有接受他的邀请。
张良九段在去和人工智能对砍和去和弱一些的职业棋手下让子棋之间纠结了一会儿,最后决定正值新年,他还是别给自己和别人添堵的好。
无所事事的张良坐在电脑前纠结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从自己的西装口袋里找出了一张跨年音乐会的门票——据说是非常厉害的乐团和指挥的演出,还邀请了非常著名的钢琴家。张良本人对这样的艺术一窍不通,就连这门票还是一场应酬饭局之后一个赞助商塞给他的。不过这不影响他借此打发时间,他看了一下演出的时间,干脆地合上电脑,洗个脸就披上外套出门了。
剧场位于本市的中心地带,远远地能看到它的屋檐下的黄色灯光,在黑夜里像是水墨一样晕染开了半边墨蓝色的天空。张良在下出租车的时候关掉了自己手机的声音,而后摇摇头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刚刚查到的乐曲名单。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中,优秀的棋手们几乎都拥有了对棋谱变态的记忆力,张良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他的这种能力并不局限于棋谱。
张良匆匆赶进剧场的时候,演出的钟声将将敲响。他几乎是跳下了那许多台阶来到了自己的位置——第一排的正中央,正好和赞助商一家的位置比邻。来不及多寒暄,只是和赞助商打了个招呼的功夫,音乐会就开始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纠结于坐在这样的位置一会儿睡着了会不会很尴尬。毕竟下棋时他可以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坐在一张桌子前五到六个小时,但他对音乐,尤其是西方经典音乐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刚刚强记的几首乐曲名。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完全是杞人忧天。从第一个音符开始,他的注意力就被牢牢地吸引在了表演里,随着音符起落。那旋律忽而雀跃,忽而沉缓,就像水流一般裹挟着所有人的思想向前,他只能随着微风载沉载浮,压根没有给他走神的机会,更别提每一首乐曲结束之后,随着乐团成员起身行礼,全场掌声雷动。这样的情况根本不会让人睡得着。
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乐团和钢琴家共同奏响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在这恢弘而有力的乐章收尾时,满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起立,报以久久不息的掌声。这惹得指挥家大发雅兴,指挥乐队奏响了《拉德茨基进行曲》,而指挥家就像是1987年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乐团奏响这首曲子的卡拉扬大师那样,转过身来指挥观众们根据乐章的强弱来鼓掌。张良不解前情,还以为是指挥家的突发奇想,心中赞叹连连。
这首欢快的乐曲结束时,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剧场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几束捧花,交给第一排的观众,请他们向乐团献花,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张良自然不能免俗。他接过一束捧花,上前一步要递给那位钢琴家。
直到这时候他才看清这位著名钢琴家的样子:面容温和,眉眼如画,戴了一副金丝边眼镜,说不出的儒雅沉静,尤其微微一笑时,就像云开月明。“张良九段?”他听到对方开口说话,声音和钢琴的旋律一样好听——而且有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张良九段?”对方又开口问了一句,张良从自己的感觉里抽身而出,猛然意识到他这样盯着对方看是一件多么不礼貌的事情,脱口而出了之前搜到的对方的名字以掩饰尴尬:“颜路教授。”
颜路看着他,依旧眉眼含笑地点了点头,没有表现出半分因为他的失礼而恼怒的样子。
“您,您的演奏很出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方知道自己的名字加重了他的尴尬,他低下头,十分紧张地说了句真诚的赞扬,他是真的在演出中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然后抬头看向对方。
“谢谢。”颜路接过了花束,彬彬有礼地道。
张良走回自己的位置,看着台上的表演者们一次次向四周的观众鞠躬谢幕,目光却一直追着颜路没有动——他总觉得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可翻遍了记忆,却找不出一点相见的场景。
待到离场时,张良终于没忍住问了一句身边的赞助商:“于总,我总觉得我在哪里见过颜路教授。”
“哦?”于总赞助中国围棋多年,也算是看着他长大的半个长辈,“或许是新闻上吧,颜路也算是少年天才了,前些年他拿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节钢琴大赛的金奖时,国际国内的报道可是一大片。你要是想认识,一会儿咱们去后台问问?优秀的年轻人应该相互认识才是嘛。”
“于总。”张良知道于总是长辈式的拳拳之心,却不太好意思接受这番好意,“算了吧,免得打扰人家。”其实主要他刚刚实在失礼的过分,怕见面尴尬。“而且他好像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