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京剧《驱车战将》以像音像形式展示在戏曲频道,这是振兴京剧武戏、纪念唐韵笙高雪樵等表演艺术家、记录优秀武生演员常东精彩演出的大好事!怎样更好地欣赏此剧?
一. 熟悉剧情。《驱车战将》取材于《东周列国志》。剧情并不很复杂:春秋时宋闵公命武功高强的大将南宫长万助齐国攻鲁国,南宫长万被鲁庄公用计所擒,又被释回国。宋闵公就此对南宫长万不满,屡加讥讽。一日南宫长万与宋闵公下棋,因屡受戏弄按捺不住终于酒后杀宋闵公。宋闵公公子就此逃奔鲁国请兵诛南宫长万。鲁庄公诈开宋城追杀南宫长万。南宫长万一手持兵器一手推辇,欲护母逃往陈国。鲁军截杀并箭射其母,南宫长万突围而去。这是唐韵笙先生首创的剧本大概,一共十四场。据说李万春先生的收藏剧本中南宫长万是当场被射死的。剧中南宫长万之子最早死于鲁庄公之手。东周列国志中南宫长万最后也是死在陈国的。所以这是一个大将的悲剧。此剧如果深加工我觉得完全可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比美。中国的戏曲其实是很伟大的。看这台戏时,我们首先熟悉戏的剧情,就不会再看得云里雾里,也不会只看到一种形式--只觉得它仅仅是武打别致而已。(十四场分别是:【第一场奉旨伐鲁】【第二场鲁国出迎】【第三场出征会战】【第四场中箭被擒】【第五场获释】【第六场遭辱】【第七场见母】【第八场救驾】【第九场弑君】【第十场杀将】【第十一场伐宋】【第十二场诈城】【第十三场护母出城】【第十四场战将突围】)
二.了解戏的演出背景。《驱车战将》是唐韵笙首创首演之剧目,但唐韵笙看到当时同在东北演出的的好友高雪樵喜欢此剧就赠本于高。高雪樵出身梨园世家父亲高信庭是东北著名武生。高雪樵丰富了许多武打演技从东北带至上海露演。首次到沪他在共舞台的四天戏码分有《驱车战将》《铁公鸡》《广泰庄》《螺丝峪》。演出一炮而红,高雪樵就开始扎根于上海。唐在东北首创了此剧,高在上海丰富并推广了此剧。例如在《驱车战将》中高雪樵把南宫长万原来扎长靠改为穿黑色乌绒的改良软靠,这是由他妹妹设计的,他自己则设计了特大号的双头方天戟以突出南宫的勇猛威武。所以《驱车战将》这出武戏与“京朝派”长靠武生戏有显著不同的风格。来自河北东北等地的优秀武生们为适合江南的市场作出了大胆的改革,所谓的“南派”“海派”“外江派”武生戏之根源多在于此。服饰上的“软靠”特色,兵器上的“双头大戟”等都是对京剧传统服装道具的改革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又有很多武打创新。目前在网上我们还可以找到高雪樵侄子、上海京剧院筱高雪樵先生演的《驱车战将》第二、三场片断这是“绝版欣赏”收集的的艺术专辑。
三.认识戏的演出风格。唐韵笙大师这出戏的风格是文武并重的。文的方面如这出戏【第三场:出征会战】中 “气吐虹霓马咆哮”一段,【第七场:见母】中“儿领兵驱甲车两国来交战”一段,都可使我们想起唐大师擅长的脍炙人口的“慢流水”如《未央宫》的“尊一声相国听端的”、《刀劈三关》的“刀劈三关威名大”等等。而【第十四场战将突围】中,唐大师更是创造了南宫母、南宫长万、颛孙生、公子偃、鲁庄公的“五人联弹”,且是边打边唱的独特风格。武的方面如【第三场出征会战】中首创京剧舞台上双头方天戟的独舞和对枪对刀,【第八场救驾】中陪君打猎受辱后内心挣扎时的独舞,【第十三场护母出城】中连续的鹞子翻身、力挡众将时的枪花,最精彩的【第十四场战将突围】中边唱联弹边耍枪、飞脚下桌、劈叉下桌、单腿串翻身等等,武技精彩绝伦、令人眼花缭乱。文武并重,载歌载舞,边打边唱是最大特色。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京剧中这出独特的大戏。
唐韵笙大师在京剧界是一位全才,文武老生、红生、老生、武生、花脸、老旦、甚至彩旦都拿手。在《驱车战将》这出戏中他其实是在武生身上融汇了不少花脸风格。武生应工,花脸气度,据说一九四七年他在上海演出时曾改为大扮、穿大靠。另外从南宫长万的化妆中就可看出,是略搓红脸的一位武生,英武威猛,有勇少谋。在空中剧院录制的研究生十周年汇报演出中常东的化妆就符合这一点。可惜像音像中忽略了这一点,使南宫的化妆略显苍白。当然,常东在这次演出中,气度方面还是掌握了,无论上下场、台步、昂首挺胸等方面等都注意这一点。演唱中也避免了显露言派风格而尽量展示出唐派的大气磅礴。常东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优秀武生、言派老生,人到中年还能克服种种困难演好这出体现唐派和南派武生风格、展示唱念做打全面技能的大戏,令人钦佩!
一. 熟悉剧情。《驱车战将》取材于《东周列国志》。剧情并不很复杂:春秋时宋闵公命武功高强的大将南宫长万助齐国攻鲁国,南宫长万被鲁庄公用计所擒,又被释回国。宋闵公就此对南宫长万不满,屡加讥讽。一日南宫长万与宋闵公下棋,因屡受戏弄按捺不住终于酒后杀宋闵公。宋闵公公子就此逃奔鲁国请兵诛南宫长万。鲁庄公诈开宋城追杀南宫长万。南宫长万一手持兵器一手推辇,欲护母逃往陈国。鲁军截杀并箭射其母,南宫长万突围而去。这是唐韵笙先生首创的剧本大概,一共十四场。据说李万春先生的收藏剧本中南宫长万是当场被射死的。剧中南宫长万之子最早死于鲁庄公之手。东周列国志中南宫长万最后也是死在陈国的。所以这是一个大将的悲剧。此剧如果深加工我觉得完全可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比美。中国的戏曲其实是很伟大的。看这台戏时,我们首先熟悉戏的剧情,就不会再看得云里雾里,也不会只看到一种形式--只觉得它仅仅是武打别致而已。(十四场分别是:【第一场奉旨伐鲁】【第二场鲁国出迎】【第三场出征会战】【第四场中箭被擒】【第五场获释】【第六场遭辱】【第七场见母】【第八场救驾】【第九场弑君】【第十场杀将】【第十一场伐宋】【第十二场诈城】【第十三场护母出城】【第十四场战将突围】)
二.了解戏的演出背景。《驱车战将》是唐韵笙首创首演之剧目,但唐韵笙看到当时同在东北演出的的好友高雪樵喜欢此剧就赠本于高。高雪樵出身梨园世家父亲高信庭是东北著名武生。高雪樵丰富了许多武打演技从东北带至上海露演。首次到沪他在共舞台的四天戏码分有《驱车战将》《铁公鸡》《广泰庄》《螺丝峪》。演出一炮而红,高雪樵就开始扎根于上海。唐在东北首创了此剧,高在上海丰富并推广了此剧。例如在《驱车战将》中高雪樵把南宫长万原来扎长靠改为穿黑色乌绒的改良软靠,这是由他妹妹设计的,他自己则设计了特大号的双头方天戟以突出南宫的勇猛威武。所以《驱车战将》这出武戏与“京朝派”长靠武生戏有显著不同的风格。来自河北东北等地的优秀武生们为适合江南的市场作出了大胆的改革,所谓的“南派”“海派”“外江派”武生戏之根源多在于此。服饰上的“软靠”特色,兵器上的“双头大戟”等都是对京剧传统服装道具的改革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又有很多武打创新。目前在网上我们还可以找到高雪樵侄子、上海京剧院筱高雪樵先生演的《驱车战将》第二、三场片断这是“绝版欣赏”收集的的艺术专辑。
三.认识戏的演出风格。唐韵笙大师这出戏的风格是文武并重的。文的方面如这出戏【第三场:出征会战】中 “气吐虹霓马咆哮”一段,【第七场:见母】中“儿领兵驱甲车两国来交战”一段,都可使我们想起唐大师擅长的脍炙人口的“慢流水”如《未央宫》的“尊一声相国听端的”、《刀劈三关》的“刀劈三关威名大”等等。而【第十四场战将突围】中,唐大师更是创造了南宫母、南宫长万、颛孙生、公子偃、鲁庄公的“五人联弹”,且是边打边唱的独特风格。武的方面如【第三场出征会战】中首创京剧舞台上双头方天戟的独舞和对枪对刀,【第八场救驾】中陪君打猎受辱后内心挣扎时的独舞,【第十三场护母出城】中连续的鹞子翻身、力挡众将时的枪花,最精彩的【第十四场战将突围】中边唱联弹边耍枪、飞脚下桌、劈叉下桌、单腿串翻身等等,武技精彩绝伦、令人眼花缭乱。文武并重,载歌载舞,边打边唱是最大特色。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京剧中这出独特的大戏。
唐韵笙大师在京剧界是一位全才,文武老生、红生、老生、武生、花脸、老旦、甚至彩旦都拿手。在《驱车战将》这出戏中他其实是在武生身上融汇了不少花脸风格。武生应工,花脸气度,据说一九四七年他在上海演出时曾改为大扮、穿大靠。另外从南宫长万的化妆中就可看出,是略搓红脸的一位武生,英武威猛,有勇少谋。在空中剧院录制的研究生十周年汇报演出中常东的化妆就符合这一点。可惜像音像中忽略了这一点,使南宫的化妆略显苍白。当然,常东在这次演出中,气度方面还是掌握了,无论上下场、台步、昂首挺胸等方面等都注意这一点。演唱中也避免了显露言派风格而尽量展示出唐派的大气磅礴。常东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优秀武生、言派老生,人到中年还能克服种种困难演好这出体现唐派和南派武生风格、展示唱念做打全面技能的大戏,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