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吧 关注:542,474贴子:19,217,047
  • 9回复贴,共1

求推荐交大校区或附近经济实惠的健身院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求推荐交大校区或附近经济实惠的健身院馆!
近来老觉精神欠佳,医生又说没啥毛病。
师姐说我太懒散,应该到健身场馆练练,或学学武术太极拳都可以。
求师兄师姐些推荐推荐!谢谢!


1楼2017-12-29 15:50回复
    知道一些,只是室内练功房一般费用要高点,通常按时计费,或者会员制收年费。
    比较经济点的做法是网购一套太极服,早晚跟着公园广场的大爷大妈练练健身太极拳。
    体育中心那边有些健身机构都可以试试!


    2楼2018-01-12 16:05
    回复
      题峨眉武术
      遥闻峨眉武术功,源起通臂司徒翁。
      山静云深妙相处,佛道动静皆相融。
      临济气功十二桩,火龙拳迷张三丰。
      以小取胜似小架,点穴飞剌把喉封。
      僧门徒手长三步,浪子燕青一阵风。
      子午剑转如闪电,夜行刀劈骠悍猛。
      千年沧桑树一帜,一诗岂能话尽穷。
      内外兼修刚柔济,短小绵软巧苍穹。
        注释:
        峨眉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发源于峨眉,普及于巴蜀。吸道佛之源,仿猿猴之灵,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独树一帜于世。与少林、武当并称为中华武术的三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司徒玄空创"通臂拳"为标志。
        临济气功十二桩: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创编“峨眉临济气功”。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研究考证:白云禅师早年为道士,后皈依佛门。他不仅精通道家的阴阳虚实、养生等,也知晓佛家武技,加之,他又懂医学,所以,创建一套动静相融的功法,共分12节,后人称为“峨眉十二桩功”。
        火龙拳:陈抟号“扶遥子”,是逍遥派的创始人。他传承黄林派,并传弟子“火龙子”,后“火龙子”创“火龙拳”,原名“九龙困匡拳”,该拳是峨眉派镇派之拳。相传,武当拳的祖师张三丰曾到峨眉山修道,与道士们一起习武练功、交流技艺数十年。在此期间,曾向“火龙子”学火龙拳。
        小架:是相对外家拳的拳架。峨眉拳术在拳架上讲究“以巧取胜”的“小架”,而不是“大开大合”的“大架”。
        点穴:天罡点穴:六大专修功之一
        飞剌:指“峨眉刺”。“峨眉刺”似女人的头簪子,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刺杀武器。
        僧门徒手:僧门派是由少林高僧云昙所创,是典型的外家拳,吸收了道家的养生功和民间拳技而形成的拳派。
        浪子燕青: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眉山大坪寺僧创编。
        子午剑:清末,仙峰寺神灯长老和紫芝洞清虚道长,苦心创编“峨眉子午门武术”,以其多在每天的子、午二时练习而命名。
        夜行刀:夜行刀以轻柔活变为其艺风,动作柔中寓刚,缓中有快,高低结合,突出在夜间通过观、听、摸、杀,使进攻刀法凌历,防卫密不透风,故夜行刀颇具四川地方拳械风味。
        短小绵软巧:是概括峨眉通背缠拳的特点。峨眉缠闭门通背缠拳是内功与拳法相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公元1507—1560年)曾来峨眉,与武学高深的道人深度交流中,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因其行拳风格劲势浑圆整齐、刚柔阴阳相间、虚实收放突兀、螺旋缠绕连绵,兼之“乃是深山白猿授”的历史源革,功家亦称之为通背缠拳。通背缠拳是内功与拳法相结合,唐顺之先生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佳句言其大要。练功时要求“天应星,地应潮;顶天立地,哼哈弹抖。顶则虚灵上拔之飘逸,沉则松肩接地之凝重;前后相拔则得力贯通身之道,遂成浑圆整劲。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观之掌不离腮,肘不离怀,紧骤机灵,圆转多变。注重似柔非柔之“绵”,似刚非刚之“脆”,达到“绵劲”和“脆劲”的有机交融和谐统一。手法上少直击而注重培养前臂胳膊粘黏绵随的螺旋横劲(裹铁力);腿法较少强调步法灵活,每以“缠丝无步被人跌”警戒弟子;用法上多“以巧取胜”的“小架”,提倡引进落空,避“实”击“虚”,后发先至。


      6楼2018-04-01 13:01
      回复
          何须他求?“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需要全民都能参与的健身活动项目。像西南交大这类重点院校,理当率先展开“武术进校园”工作,有计划的挖掘整理优秀民间群众性体育健身传统项目,积极培养教练人才并帮助他们有效服务社会,在促进全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有序开展的同时,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不断增进民族文化自信!


        7楼2018-04-19 13:24
        回复
          峨眉通背缠拳技击八法:
          十字缠打是手法,贴身弹抖是靠法。
          空中牵缘是化法,螺旋侧身是进法。
          崩钻箭捶是阳法,沾粘顺随是阴法。
          柔缓凝重是练法,引进落空是用法。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与其待人病危了才去捐款救助,不如借优秀民族体育健身项目武术的正能量强健其体魄、振奋其精神。标本兼治共建幸福人生!
          缠丝拳志愿者扣裙:山势姗式儿骑就留市
          群共享文件和公告里有具体活动安排。


          9楼2018-05-04 23:14
          回复
              确实无须他求!真正附近而且价廉物美的健身法门在网络。
              欢迎网络搜索“峨眉系列武术段位制教材”了解中国最古老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品牌“通背缠丝拳”。
              峨眉缠丝拳拥有内家武学之至善至要法门,武者当多珍视之。通背法门,斯文之道,或课间小息,或站台候车,或书斋厌倦起立,信手为之。吐故纳新,撒放有序。前人曰:“拳打卧牛之地”,方法正确只需在阳台或屋顶自己修炼三五分钟以上,就可健身强体,御侮防身。不用器材装备,绝对经济实惠。
              功家圣殿何曾高远,闲庭信步间也;唯恒苦精专,勇猛精进以求之。


            10楼2018-05-16 10:04
            回复
                         金庸过世之后为峨眉武术正名
              史料分享:峨眉武术简介
                峨眉山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司徒玄空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批精通搏击武术和健身功夫的高人。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发展和传承,构成当今庞大的峨眉系列武术,并无金庸大侠杜撰的所谓郭襄创派、女流为主、灭绝师太等不良影响。峨眉系列武术泛指云贵川渝藏等西南地区民间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项目,通称峨眉武术。
                《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时期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所创。由于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背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武术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明史有记载的兵部主事唐顺之论著《峨眉道人拳歌》是早期描述通背拳的珍贵资料,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通背拳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也是记录内家武学十分重要的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出自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峨眉通背缠拳,民朝唐荆川和戚继光以前一直在峨眉道门内部传袭。《峨嵋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及观殿宫阁道人的言传身教才促进了其内家技击理念的广泛扩散。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其纯阳架逐渐演变出了阳刚威猛的沧州通臂、八极拳、形意拳等以直劲为主的流派;纯阴架通过“王宗岳”等载体逐渐衍生出八卦掌、永年太极拳等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阴阳架演变出刚柔相济的焦作无极通背、以灵动见长的白猿通臂、内功螳螂拳、内功猴拳和善于螺旋空化的川渝缠闭通背等,焦作无极通背百年后又衍生出陈氏太极拳雏形,并深刻影响其他各系太极拳。至今峨眉缠闭系列武术演练中缠头裹脑、勾手换头、进步蹲身等动作神态,都不时反映出峨眉山机灵猿猴的稚趣身影。
                司徒玄空是有史以来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他编创的峨眉通臂拳,在民间长期辗转流传中不断发展。除拳术传到北方衍生出的各大拳种外,在西南川渝地区还有通背掌、无极掌、通背功、白猿剑、峨眉通背缠拳、通臂棍、五行棍、化门拳、一指箭、峨眉十二桩、缠闭内功、火龙掌、二指剑、峨眉枪、巴子拳、无极刀、峨眉刺、道长拂尘、天罡太极等功法。


              11楼2019-06-14 10:29
              回复
                峨眉武术源远流长
                  峨眉武术起于战国时期,在明代峨眉派武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技法和风格。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派系之一。
                  峨眉武术指产生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武术的总称。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发展至今,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已成为四川武术的代名词,门派多达80多个,拳种、拳路成百上千。
                  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源于殷商成于南宋。据《华阳国志校注》记载周武王伐纣得到巴蜀之师的相助,巴蜀武人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并在战争中得到发展,从而奠定了峨眉武术技击发展的基础。到了战国时期,据《峨眉山县志》、《四川武术大全》记载:“峨眉通臂拳”由战国时期的“白猿公”(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洞灵子)司徒玄空仿山猿创编的武术套路,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司徒玄空还创编了“猿公剑法”。汉魏时期,道教传入峨眉山,道士们通过“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炼法门达到“意”与“气”连与“神”合的境界,这种练功方法就是道教中的“气功”。后有峨眉僧人将佛教参禅打坐之法,道家养生功和民间狩猎攻防技艺融为一体,开创了峨眉“僧门”派。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经多年琢磨创编了《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又有德源长老集僧道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一书。源自峨眉山的峨眉武术经过西南地区释儒道等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的相互融合、渗入和斗争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三教合一”大一统理念促成了众家文化理论和武学技术精华的融和而自成体系。
                  除僧道等出家人外,历代文人墨客与峨眉武术结缘的也颇多。唐代大诗人李白受巴蜀击剑遗风的影响。“十五好剑术,二十五岁仗剑出川,辞亲远游”。南宋大诗人陆游对峨眉武术也相当喜好,“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眉”。此外,陈子昂、杜甫、苏轼、何良臣、李贽、唐顺之、戚继光等人的诗文中,也有关于峨眉武术的吟咏记载。道家武术史记载,张三丰隐逸期间与川中峨眉武林同道多有交流,并向峨眉道人学习了通臂拳、火龙拳等,尔后回武当山创编了内家拳。在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的歌诀里,第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明确指出了它与峨眉通臂拳的密切关系。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还明言八极拳起源于明代,并指出“巴子拳”即“八极拳”之母拳。相关文献记载,原川东重镇重庆,古称巴州、江州、渝州,历史上曾是古代巴国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巴人勇猛善战,战国时期角力搏击就在川东一带盛行。秦汉时期巴人舞蹈进入宫廷,这是武术套路的雏形。在实践中,古代巴人还创造出了修炼内功的“导引行气术”。重庆的武术融合了古代巴人的特点,刚烈、勇猛、剽悍、朴实,俗称巴渝武术。自古巴重武蜀崇文,巴蜀一家,故巴渝武术亦属于峨眉武术系列。
                  宋元时期主张修炼武学内丹积极出世为民请命的全真龙门派系逐渐兴起,并因为与元朝统治阶层的友好关系而在随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兼融了包括峨眉道派在内的各大教系,现今川内青羊宫、青城山、川东各道观、及云贵诸道统俱属龙门系列。同是秉承中华文明黄彭老庄、葛洪抱朴传统尊生重命修心哲学的道门武技在交相熔融中不断升华,古老的峨眉通臂拳因而受全真龙门道内丹功法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经脉学说认为人体背部督脉等诸阳经主要担负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功法为通背法门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明代兵学武学大师唐顺之先生佳作《峨眉道人拳歌》,记载了一个峨眉道人表演通背拳之始末。其传神妙笔“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峨眉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古老的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现今流传在川渝本土的缠闭门(或化门)缠丝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通背缠拳。
                  峨眉武术既重视内气的修炼又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即内外兼修。目前,峨眉武术共有68个门派,2638个徒手、器械、对练、套路、练功方法和技击项目,峨眉武术也因其起源早、拳术种类多、文化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古老、精深、丰厚的巴蜀文化而成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据巴蜀武术名家赵子虬先生传人介绍,重庆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拳法有巴子拳、点易拳、铁佛门金刚拳、通臂(背)门、黄林派等,其风格各异的五行子午棍、巴子刀、白猿剑、巴子棍、峨眉枪、无极刀、巴子枪等长短器械流传甚广,深刻影响中华武术的发展,其中巴子棍尤其富有特色。巴子棍是从古代巴人上山砍柴时,挑柴禾的担子演化出来的。这种担子两头是尖的,插入柴禾捆,担在肩上便于行走。后演化成兵器,两头接上枪头的叫双头巴子枪,两头安装刀锋的叫巴子刀,两头无铁尖头的巴子棍俗称杄担,很多农家用以劳作健身,闲时舞动起来挑架挡砸、拦拿击刺,川东练家子也叫三拦棍。现今和平时期习练以健身为主,两头已经除尖磨平以求演练安全,是非常具有巴人生活、劳动特点的武术器械。明朝枪学大家吴殳对峨眉枪技甚是推崇,认为是典型的内家实战功夫。
                  峨眉通背缠拳,明朝唐荆川和戚继光以前一直在峨眉道门内部传袭。《峨嵋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及观殿宫阁道人的言传身教才促进了其内家技击理念的广泛扩散。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其纯阳架逐渐演变出了阳刚威猛的沧州通臂、八极拳、形意拳等以直劲为主的流派;纯阴架通过“王宗岳”等载体逐渐衍生出八卦掌、永年太极拳等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阴阳架演变出刚柔相济的焦作无极通背、以灵动见长的白猿通臂、内功螳螂拳、内功猴拳和善于螺旋空化的川渝缠闭通背等;焦作无极通背百年后又经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拳雏形,并深刻影响其他各系太极拳。
                  峨眉派武术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峨眉派武术特别注意“武德”、“仁术”和“养气”,要求练武的人必须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和浩然之气。(转自百度“峨眉缠闭门”吧)


                12楼2020-05-01 16:13
                回复
                  峨眉通背缠闭门练步问津诀:
                  请手回环导气沉,海底捞沙拨浪浑。良庖解牛顺隙运,
                  狮子摇铃久闻声。缠臂宰手劲势整,反转辘轳巧动根。
                  顺手牵羊助推势,袖底挥鞭臂力喷。霸王脱盔双翻捶,
                  开门缉盗缠臂吞。野马闯槽双兜手,奇门抱元后劲生。
                  渊龙奋角翻头去,盘旋开弓弩奔心。退步跨虎消化式,
                  醒狮扬头斜抛砧。玉龙含珠拐步抱,盘旋折枝肘双伸。
                  鸳鸯缠绵行之字,惊上取下勿分明。撩掌倒肘前后势,
                  缠手边风在耳门。翻云覆雨小擒打,抓胸回旋挪步吞。
                  钝镰割草对称劲,牛角挑心动腰身。金山战鼓双擂捶,
                  夜叉巡徊在乳根。精卫填海抱山运,吕祖守座神意真。
                  扣步云手反推磨,十字起手炮捶跟。长信弓蹲顶点明,
                  雷神撞钟三界惊。叶底偷桃削掌退,反臂惊面忽风生。
                  单风贯耳边步绕,缠头剪根须精神。连空引头侧钻去,
                  滚肘贯掌急步跟。神龙回首攻防意,抱元守一势混沌。
                    说明:此拳注重走步练气,运手启蒙,为练缠丝拳法之首层功夫。门外之人由此以登缠门津岸,功家多称为“问津”。俗语云:“缠丝无步被人跌”,极言其要,故民间亦称之为练步拳。行拳时须灌注沉坠劲于脚底,敷布缠丝劲于臂膊肌肤。诀曰:“打拳容易走步难,旋身侧进弧步窜。心虚神活审机势,意到步到任封展。螺旋缠丝牵不尽,运手从腰肩臂转。如蚕吐丝绷茧厚,风云漫舞势浑然。”
                  缠打心法(选读):
                    腿法宜矮,步法宜圈,拳法宜钻,掌法宜翻。
                    起步不过寸,落地自无声,千斤应地潮,泛起随步撑。
                    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柔过气,刚落点。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若要拳法通,须知任督冲,带脉亦当练,旋转在其中,冲脉讲猛势,闪击归其功。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通背缠闭之道也。
                    (转自全球连锁“缠丝拳会馆”吧,点化:要吧爸起武二要尔要久舞)


                  13楼2021-10-26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