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74,124贴子:12,571,606

己巳之变的各种疑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板凳


IP属地:江苏1楼2017-12-27 17:31回复
    转自从万历到永历:一、袁崇焕和后金有“胁和”的动机。和平对双方都有好处,袁崇焕可以为“五年平辽”解套,可以善始善终。后金则可以获得正式承认,取得法律地位,不用担心明朝发大兵来灭,可以达到政治、经济、军事的诸多好处。对于和平,双方都求之不得,求之不得的原因是朝廷不允许。因此,双方都有“胁迫议和”的动机。
    二、袁崇焕和后金有议和的表现。己巳事变前袁崇焕正在私下与后金频繁通信。
    三、己巳事变前袁崇焕杀死了能够牵制后金的毛文龙。
    四、后金威逼北京时,辽东明军连虚张声势的行动都没有。后金和蒙古、朝鲜发生战争时,明军虽没有增援,但都装模作样威胁后金的后方,己巳事变时,连这也免了,极不正常。
    五、袁崇焕的军队在北京外围行动较为诡谲,遣散友军,自己的部队与后金军相敬如宾,未加一刀一箭,致使后金军兵一路克捷,顺利开到北京城下。
    六、在北京城下的战斗中,后金军以绝对优势兵力两次败在袁崇焕的手下,而对其他部队保持全胜。(连最能打的满桂都狼狈不堪,难道袁崇焕比满桂还能打?究竟是真打还是演戏,很让人怀疑。)
    七、战斗间隙,袁崇焕要求部队进城。(这样会造成敌人围城的局面)
    八、袁崇焕在谨见皇帝的时候危言耸听制造紧张,为签订城下之盟造势。
    九、祖大寿看到袁崇焕被逮,吓得奔回宁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祖大寿如果心中没鬼的话,大可不必如此受惊。)
    除了袁崇焕方面以外,后金方面的疑点也不少:
    一、后金的战略目标不是要灭亡明朝。河西大片土地近在眼前,后金弃而不取,怎么可能去攻占内地?仅仅为了抢劫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去攻打北京。
    二、千里大跃进对后方一点也不担心。
    三、在广渠门不败而退守南海子,从军事角度讲后金完全没有必要退这么远。
    四、袁崇焕派人在南海子放了几炮,后金立即撤兵。大炮不是原子弹,后金也不是没见过大炮,完全不应该撤军。(既然炮兵部队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不早用这个方法,何必要牺牲那么多官兵呢?谁又能保证袁崇焕放的不是信号弹呢?)
    五、撤退途中听到袁崇焕被捕下狱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样做可以给崇祯施加压力,释放袁崇焕。)
    六、满清后来的几次攻入内地都没有围攻北京,只有这一次围攻北京。(后金曾经深入明朝内地两千里,而且在明朝最虚弱的状况下,都没有进攻北京,这说明后金缺乏灭亡北京的愿望。原因正如皇太极所说,在汉人内地,既使攻下来也难以守得住,因此己巳事变中后金围攻北京显然是另有原因。)
    上述情况都非常可疑,甚至是不可思议,要解释清楚其中任何一个都十分困难,把所有的疑点都说圆了更是难于上青天,但是如果用“谋款诱敌”这四个字来解释的话,一切疑问都将迎刃而解。
    这也是几百年来人们怀疑袁崇焕的原因。
    结合己巳事变中的种种反常表现,我个人认为比较赞同明代以及现代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己巳事变是袁崇焕和皇太极自导自演的一场“胁和”大戏。
    因此袁崇焕算不上什么民族英雄,他和其它的辽东将领一样,是明代官场上的一个普通官员,具有他们所具有的一切趋利避害的品质,在军事上,他更加外行。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出奇的敢作敢为(也可以说是胆大妄为)的个性。 在“己巳之变”当中,崇祯拘捕了袁崇焕,之后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审讯,在会审之后宣判如下: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刑场面惨不忍睹,据《石匮书后集》记载:“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而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颊间,犹唾骂不己。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几百年来,人们对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看法不一,时至今日,争论仍很激烈,我不打算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我认为袁崇焕不是一个民族英雄,而是一个问题人物,他对自己的悲剧难以自辞其咎。
    第二,我不认为袁崇焕是一个汉奸卖国贼,他的主观恶性不应过分夸大。
    第三,我认为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一方面,他对国家没有太多的贡献,他所谓的英雄事迹大多经不起推敲,他有许多事情做的不恰当,人们对他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
    另一方面,他所主张的议和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虽然他的议和主要还是为自己的利益考量,但是在他看来,议和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并不损害国家的利益。“胁迫议和”在形式上看有汉奸的嫌疑,但是“胁迫议和”的结果和目的不足以构成汉奸。
    我个人认为袁崇焕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觉悟和道德水平一般,军事上没有什么才能,不具备挽救时局的旷世之才,他更适合做一个县令。
    他的悲剧与他胆大妄为、敢于冒险的性格密不可分,是一场性格悲剧


    IP属地:江苏2楼2017-12-27 17:31
    收起回复
      后金又不是就一次入关,己巳之变后还来了五次,一次比一次抢得猛,怎么解释?辽东不攻跑内地来抢,这时候又是哪个汉奸在谋划通敌呢?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2-30 09:34
      回复
        反驳如下
        一、袁崇焕和后金有“胁和”的动机。和平对双方都有好处,袁崇焕可以为“五年平辽”解套,可以善始善终。后金则可以获得正式承认,取得法律地位,不用担心明朝发大兵来灭,可以达到政治、经济、军事的诸多好处。对于和平,双方都求之不得,求之不得的原因是朝廷不允许。因此,双方都有“胁迫议和”的动机。——五年“复”辽不是五年和辽,根本不存在议和能使得五年复辽能搪塞过去的可能。“计五年而建部可平,全辽可复矣。”“臣五年不能平奴,请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
        二、袁崇焕和后金有议和的表现。己巳事变前袁崇焕正在私下与后金频繁通信。——有议和行为,不过只是袁崇焕为了争取时间的“款为旁着”,正如袁崇焕所言:“‘敌以款愚我,我亦以款愚之也”
        三、己巳事变前袁崇焕杀死了能够牵制后金的毛文龙。——这点,杀毛文龙是为了统一事权,以关宁为正,东江为奇。毛文龙能不能牵制后金还不知道呢!
        四、后金威逼北京时,辽东明军连虚张声势的行动都没有。后金和蒙古、朝鲜发生战争时,明军虽没有增援,但都装模作样威胁后金的后方,己巳事变时,连这也免了,极不正常。——“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十一朔,公自宁远往山海,过前屯,得报:奴已困遵化矣,盖前七日,从大安口入也,于是疾趋关。先令赵总兵率教所部援遵;飞檄祖总兵大寿精简辽士入援。初四日,辽兵至关。次日,公遂亲帅以西,令余主旗鼓。”都被完美的忽视了。“后金和蒙古、朝鲜发生战争时,明军虽没有增援,但都装模作样威胁后金的后方”请问除了袁崇焕的九千人在三岔河转一圈,后金攻打朝鲜和蒙古时救援了?察哈尔部怎么西迁了
        五、袁崇焕的军队在北京外围行动较为诡谲,遣散友军,自己的部队与后金军相敬如宾,未加一刀一箭,致使后金军兵一路克捷,顺利开到北京城下。——又是经典谣言。“若夫诸路援兵,岂不知多多益善。然兵不练习,器不坚利,望敌即逃,徒寒军心。故分之则可以壮声援,台之未必可以作敌忾也。况乎叵尤世威于昌平,陵寝巩固;退候世禄于三河,蓟有后应。京营素不习连,易为摇撼;以满桂边兵,蒙据护京城, 方万可保无虞.此崇焕千回万转之苦心也——以之罪崇焕,曰散遣援兵,不同堵截,冤哉!”
        六、在北京城下的战斗中,后金军以绝对优势兵力两次败在袁崇焕的手下,而对其他部队保持全胜。(连最能打的满桂都狼狈不堪,难道袁崇焕比满桂还能打?究竟是真打还是演戏,很让人怀疑。)——打赢了还有问题,是的,明军活该输
        七、战斗间隙,袁崇焕要求部队进城。(这样会造成敌人围城的局面)——战斗间隙,要脸吗?“袁崇焕求外城屯兵如满桂例,并请辅臣出援;不许。”这并不是战斗时,而且说明了如满桂例,“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崇祯竟然也不许,可见崇祯的猜疑心!
        八、袁崇焕在谨见皇帝的时候危言耸听制造紧张,为签订城下之盟造势。——这个出自《烈皇小识》,袁崇焕不太可能说出这种话,有没有存疑。
        九、祖大寿看到袁崇焕被逮,吓得奔回宁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祖大寿如果心中没鬼的话,大可不必如此受惊。)——“谕诸将校,亦多垂泪曰:「主帅已戮,又以火炮歼我,故遂至此」!”“袁既被执,辽东兵溃,数多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袁既被执,辽东兵溃,数多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除了袁崇焕方面以外,后金方面的疑点也不少:
        一、后金的战略目标不是要灭亡明朝。河西大片土地近在眼前,后金弃而不取,怎么可能去攻占内地?仅仅为了抢劫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去攻打北京。——“彼山海关、锦州防守尚坚,今但取其无备城邑可也”呵呵!
        二、千里大跃进对后方一点也不担心。——呵呵,“天聪三年冬,大举伐明,以蒙古军为向导,兵十余万,分道深入,食次青城,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夜诣御账,密谏劳师袭远,马疲饷道,恐深入敌后,敌环攻断我归路也。力争至半夜
        三、在广渠门不败而退守南海子,从军事角度讲后金完全没有必要退这么远。——你懂军事?
        四、袁崇焕派人在南海子放了几炮,后金立即撤兵。大炮不是原子弹,后金也不是没见过大炮,完全不应该撤军。(既然炮兵部队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不早用这个方法,何必要牺牲那么多官兵呢?谁又能保证袁崇焕放的不是信号弹呢?)——你以为就是你以为,脑补成性
        五、撤退途中听到袁崇焕被捕下狱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样做可以给崇祯施加压力,释放袁崇焕。)——呵呵,你咋不说是袁崇焕下狱给皇太极寻找到了战机
        六、满清后来的几次攻入内地都没有围攻北京,只有这一次围攻北京——“厥后都城复三被兵”你瞎吗?
        楼主什么人大概可以看出了
        崇祯逮捕袁崇焕八个月,极尽所愿脑汁,编出了八条罪名,呵呵!
        我认为袁崇焕是一名有才能的人,觉悟和道德水平不错,军事才能在明末较为出名,不具备挽救明朝的旷世之才,不过也足够了。他的悲剧在于君暗和性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2-30 09:37
        回复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能敌的是汉奸崇祯,己巳之变以及往后的数次入关都可以有合理的解释。崇祯卖国通敌,欲与后金签城下之盟,效石敬塘儿皇帝旧事,认皇太极为父。但是辽东有袁崇焕守得固若金汤,后金捞不到好处,崇祯私下派人让黄太极绕道进京。袁崇焕一得到后金行动的消息就派人警示,可惜不在自己防区,人家有崇祯的指示当没看到,连袁派军队帮住防守都给拒绝。
          然后就是己巳之变了,北京城下的战斗大家都清楚,关宁铁骑威猛无比,打得崇祯的父皇帝黄太极满地找牙,崇祯震怒,立刻抓了袁下犾。然后让无能之辈满桂统兵,数万大军被团灭。祖大寿聪明,知道这是崇祯的阴谋,带部队跑了回去,不然也难逃一死。
          袁一死,往后后金数次入关,如入无人之境。后来的卢象升也是个傻缺,看不出崇祯想当儿皇帝议和,还主战,这不是明着找死,崇祯让高起潜坑了他,明着让他去送死。高起潜什么人,崇祯心腹太监,连内阁都指挥不了他,只有崇祯的话他才听,按兵不动看着卢象升死,不用说是奉了崇祯的命。这些忠臣名将不死绝,崇祯怎么当儿皇帝,巴图鲁,洪承畴也一样,打得好好的,被崇祯一道命令坑死。最先逃跑的王朴也是奉了崇祯的秘诏,不然怎么坑尽九边精锐,回来嘴欠,当了替罪羊。
          这下好了,精锐都解决了,大臣们也知道无力回天,没借口再阻止崇祯当巴图鲁了,关键时刻来了个李自成,坏了他的好事,抢在满清之前入了关。崇祯这下机关算尽,也没办成好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30 09:57
          回复(3)
            后金又不是就一次入关,己巳之变后还来了五次,一次比一次抢得猛,怎么解释?辽东不攻跑内地来抢,这时候又是哪个汉奸在谋划通敌呢?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12-30 10:20
            收起回复
              看那段历史,后金是不是希望袁崇焕死,只要把握两点就可以了:
              1.满清急需打断明朝武力发展,这一点袁粉不否认。
              2.在当时,明朝高官中,只有一个人大统帅负责发展辽东武力,就是督师袁崇焕
              3.这样的现实就决定了:如果朝廷不排除袁崇焕掌权,那么后金就没有生存空间。而让袁崇焕掌权,本身朝廷就是对袁崇焕的信任。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18-01-30 09:37
              回复
                四、袁崇焕派人在南海子放了几炮,后金立即撤兵。大炮不是原子弹,后金也不是没见过大炮,完全不应该撤军。(既然炮兵部队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不早用这个方法,何必要牺牲那么多官兵呢?谁又能保证袁崇焕放的不是信号弹呢?)
                ==========================================
                他这个炮有没有打到后金军都是问题,参考明金双方的文献记载,关宁军炮手去南海子那日,后金军已经移营,打的是什么鬼?
                如果打中了,为什么不报捷,后金被打中为什么不派兵反击的,都是奇怪的现象。


                IP属地:江苏11楼2018-09-11 09:50
                回复
                  议和也不等于就是叛变,袁崇焕确实不具备十分出众的军事才能,但不能仅仅因为怀疑就把人杀了,皇太极也有可能单方面作秀,如果杀错了人那就有可能把辽将都逼反,这件事说明了崇祯皇帝做事欠考虑,明应该把重点放在反腐和练兵上。明亡的不冤。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8-10-04 21:16
                  收起回复
                    袁的错误就是根本不该进关,打赢说你和后金勾结,打输说你指挥不力,连联合后金逼崇祯和谈的论断都出来了,皇太极还好点,袁难道就不怕崇祯秋后算账?


                    IP属地:四川17楼2018-11-13 11:04
                    收起回复
                      哎,明朝那时都快不行了,即便不是后金,其他政权都要夺回中原


                      IP属地:贵州19楼2019-02-14 1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