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行吧 关注:4贴子:81
  • 4回复贴,共1

商用车汽车金融系列之五---洞悉未来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俗话说:不知历史,不知兴衰更替。同样,不会预知未来,也就无法把握现在。我们通过四章的篇幅回顾了一下商用车的发展之路以及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始条件。那么今天,想和大家说一说通过这几年对于这个行业的观察,笔者心中认为的商用车行业以及商用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供大家有个参考。
第一点:公司化、平台化物流公司将逐步取代个体经营者
为什么公司形式的客户会逐步取代个体经营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做了详尽的分析,这是顺应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时的公司形式与建国初期的公司形式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当时的公司处在计划经济阶段,一切都是计划好的,公司发展是缺乏活力的。而如今的公司,则是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运用的是最为先进,代表这个阶段最先进生产力的经营模式。公司的性质也已经从单纯的运营管理模式向提供综合服务模式演变。它的职责是帮助成千上万的个体户一步步走向正规经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从而最终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和生存环境。
对于公司化的客户,可以说与原有的个体经营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会截然不同,我们不能把他们简单的看成是我们的客户,他们更是我们的代理商,我们的合作伙伴。从这个角度去做产品,相对就会简单的多了。很多朋友会问,感觉和公司客户很难谈生意,利润被剥的不能再薄了。远没有谈个个人客户那么简单。事实却是如此,所以我想和各位说的是,针对于企业客户,要有企业客户的谈判方法,首先,摸清它的脉;其次,有颗同理心;再次,找到兴趣点;最后,做个好朋友。同样,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如何拿自己变得首先强大起来,能够和客户站在一个频率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你的价值和能力。所以,请谨记这句古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1楼2017-12-27 10:47回复
    第三点:三驾马车的拉动仍将成为行业发展不变的主题
    商用车金融的三驾马车,自己也是一时来了灵感,想出了这个词。在我心中,这三驾马车依次是资金、产品和运营。依靠合适的人去驾驭,去掌控方向和防范风险,最终走向正途。
    今年下半年以来,资金面越来越紧,稳定的,相对合适的资金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取,原因是什么?很简单的道理,资方不是天使,不喜欢听故事,喜欢听发生过的事实。而如今,我们又有几家企业能够做的到呢?特别是想空手套白狼的企业,还是收收手吧。如果您投入的足够多,能够对这个行业有真正的真知灼见,那我想,再紧张的情况,资金也会向您敞开大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苦后甜吧,没有付出,哪会有什么回报呢?
    再来看看产品,未来的趋势,或者准确地说现在已经在发生的变化,就是产品图谱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深化,所谓的横向延伸,就是我们多次提及的依照产业链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丰富,例如零部件融资,保养融资,应收账款保理,司机理财等等;所谓纵向深化,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运输项目,灵活的设置多门类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这也是商用车产品设计的精髓所在,决不能千篇一律,但求百花齐放。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运营,最近我总是喜欢反复的提及运营,是因为我切身的体会到,一个企业的运营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所在。这里包括市场反应能力,洞见能力,人力管理能力,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总而言之,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特别是在当下市场大融合的前提下,需要更多的交叉,更多的合作,更多的融合,哪家企业先把自己的运营能力调整好,就会在市场上占据领先的位置,那么引申出来的要素就是四个字---稳定和活力。


    3楼2017-12-27 10:47
    回复
      第四点:新能源技术应用提速将带来崭新的市场机会
      国家的经济战略转型必然会带动产业的整体转型,中国多年来粗放式的,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模式必然会逐渐被淘汰,那么新能源车的普及和应用也就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商业用车领域,新能源主要包括以LNG液化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重卡和以电池为驱动的新能源短途物流车。以天然气车为例,LNG车曾经风靡一时,但也终是昙花一现。原因是什么?首先LNG车比传统的柴油车贵了将近8万元,客户购车首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性,也就是说天然气的价格对比柴油价格要有绝对的优势,客户才会选用天然气车,其次,是LNG加气站的网点布局,如果不足以覆盖运输半径,客户仍是不会选择天然气车。最后是二手车的处理,对于商用车市场,非成熟产品的残值处理非常的麻烦,其它主流品牌的柴油车,基本上都会有相对稳定成熟的二手市场价格,如果在二手车处置环节没有更好的突破,那么LNG车的发展依然会处于瓶颈之中。
      当然,有瓶颈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机遇,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成为潮流,应该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不是避而不见,而是要敞开胸怀,认真的研究这个市场,这个阶段,厂家的支持就变得额外的重要,同样会回到我们的上一个话题,你是否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否探索出一条新能源车的金融方案,而不是依旧使用柴油车的老套路。这里过多的就不能说了,只是提醒一点,盯住厂家,盯住能源提供商哦。哈哈。


      4楼2017-12-27 10:48
      回复
        同时,在这个领域,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名词,那就是“挂靠”。也就是说,由于客户购买商用车用于经营,就需要办理道路运输许可证,但是目前基本都是针对企业才能办理,个人客户并没有办理的资质。所以,客户想获得道路运输许可证,就必须挂靠在一家物流公司。这样在办理按揭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车辆的发票、行驶证、登记证必须是物流公司的名称。而实际上车辆的首付和产权却是自然人客户的。于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又登场了。也就有了按揭业务中的自然人挂靠产品。
        简单地说,挂靠产品中,借款合同仍是由自然人客户签署,但要求出具和挂靠公司签署的车辆挂靠合同。在合同中重点标明车辆产权所属,说明是为了客户运营方便。多年以来,这种产品模式一直也就成为了主流,直到融资租赁产品模式的出现。一直以来我总在强调一个观点,商用车更适合于融资租赁产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商用车属于生产经营工具,更新率较高,最重视的是车辆的运营状态和出勤率。一般而言,四年左右就会更换新车。所以说,客户并不会像购买乘用车客户一样过于看重车辆的产权归属,更为看重的是车辆的使用权。
        第二:商用车的运营是做生意,需要的就是灵活性。而融资租赁在首付比例,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先天就具有银行按揭产品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可以按照客户实际的运营习惯灵活的设定和调整。和银行不能去拼利率,要学会帮客户计算综合成本。所以说,做这行,你要懂运营。
        第三:相对于银行按揭产品,融资租赁更适用于在整体业务链条上有所突破,形成整体服务产品,这也是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资产本质的自带属性。


        5楼2017-12-27 11:21
        回复
          那么针对融资租赁产品的直租和回租,目前在商用车金融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回租产品,原因和按揭产品的挂靠是一个道理。严格意义上讲,这也是我们国家行业立法滞后带来的影响。如果哪一天,直租产品可以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样,也会给我们的融资租赁公司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融资租赁公司体现的更多是金融的属性,缺乏资产管理的属性。直租是好产品,但是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古语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做好这个行业,就要深入这个行业。在国内融资租赁市场,我很钦佩狮桥自建物流的勇气和决心,我想万总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吧。
          第三类:就是我们的法人客户了。也就是以公司的名义作为贷款或者租赁的申请人。一般而言,实体物流公司、货运平台公司都属于这类客户。针对于此类业务,是目前商用车金融领域的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大的物流公司如传化、德邦等等,议价能力强,公司实力强。做这类公司的买卖,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建议远离,为什么?很简单,你挣不到钱啊。针对于平台型公司,由于更多的是采用中介的形式,自身资产和利润都不高,也就会造成对其难以有效评价的困难。也就是说,商用车金融对于客户的评价,不仅仅要看过往的数据,更要学会分析和预判未来的收益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这是行业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具备的素质。
          法人客户由于其经营属性、运营模式和社会定位的不同,很难用一套相似的标准产品予以支持,也就造成了这个行业高门槛的主因。商用车领域的金融产品应该是定制化的非标产品。能否提供这个非标产品,也就成了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最大的拦路虎。
          今天的主题是将产品,但是更多的说的确是客户,有两层意思,其一,说明产品的基础并不完全是首付、利率、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条件这五大要素,而是要从了解你的客户入手。其二,商用车的产品设计并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模板,而是在一堆原材料中拼凑出客户最喜欢的那一盘。考验的是功力,是火候,是经验,更是对未来的预判和把握。


          6楼2017-12-27 1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