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吧 关注:1,207贴子:15,430
  • 8回复贴,共1

【历史研究】雷颐:瞿秋白平反为何艰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熊


IP属地:浙江1楼2017-12-27 09:47回复
    http://cul.qq.com/a/20150616/009852.htm
    [摘要]认定瞿秋白是“叛徒”至少是在1964年底,此时“文G”尚未开始,“四人B”远未形成。也正因为主要并非“四人B”为瞿“定性”,所以瞿秋白的平反过程才非常曲折艰难。
    《文史参考》2010年第8期发表了瞿秋白女儿瞿独伊的口述回忆,在这篇文章中,她披露了一些瞿秋白被害、家属后来遭遇等以往人们知之不详的细节,颇有意义。不过,她说“‘四人B’为了改写整部党史,不顾事实,硬把我父亲打成‘叛徒’,使父亲的英魂在九泉之下遭受莫大凌辱”却不甚准确。因为,“瞿秋白冤案”的“起源”,或说认定他是“叛徒”至少是在1964年底,此时“文G”尚未开始,“四人B”远未形成。也正因为主要并非“四人B”为瞿“定性”,所以瞿秋白的平反过程才非常曲折艰难,瞿独伊在《文史参考》2010年第9期发表的《瞿秋白是如何平反的》一文,对平反过程的曲折艰难有详细叙述,但对为何如此曲折艰难的原因则语焉不详。只有了解瞿秋白冤案的起因,才能明白为何为他平反如此曲折艰难。
    对于“瞿案”,“文G”后参与复查、平反工作的中纪委研究室副主任孙克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人员陈铁健,都有回忆文章公开发表。笔者谨以这些文章为基础,对“瞿秋白冤案”的起源与平反略作概述。由于事情重大,而且孙、陈的文章早就公开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故笔者将在多处直接引用这些资料,一为慎重,二为使这些珍贵史料为更多人所知。


    IP属地:浙江2楼2017-12-27 09:50
    回复
      为瞿秋白平反,陈铁健重评《多余的话》
      1979年3月,《历史研究》第三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学者陈铁健的《重评〈多余的话〉》一文,公开为瞿秋白平反。此文一出,引起轰动,因为此时虽然中G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一些冤案开始平反、昭雪,但刘S奇案、瞿秋白案等一些“格外重大”的案件尚未平反。所以,有人在报刊上著文对此文进行“大批判”,东北一家省报,用整版刊出批瞿长文。这些“文章”,仍坚持“文G”时的“钦定”标准,口气严厉。陈要求著文反驳,却被拒绝。1979年6月,他到福建才溪参加学术讨论会,主持者执意要他在全体会上讲瞿秋白,然后对他进行事先准备好的“围攻”。


      IP属地:浙江3楼2017-12-27 09:54
      回复
        现在百度的敏感词神经病一样地多,而且还不知道具体是哪些,神烦。
        怎么都发不上来,感兴趣的自己点二楼链接看吧


        IP属地:浙江4楼2017-12-27 09:57
        回复
          关键是他的《多余的话》。虽然每个人内心都有难以言说的复杂,但写出来又不一样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30 21:59
          回复
            看人不能只看一点一处,要看他的一生、一贯思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11-23 10:24
            回复
              因为《多余的话》 的表达方式。这是他想写给战友的信,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还要通过国民党的审查。所以表达方式极为委婉。需要猜谜一样的去破解。所以,他才会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解放后,这封信才到同志手中,但局面已经完全改观,同志们也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理解他想讲的暗语了。


              IP属地:北京12楼2023-12-29 12:37
              回复
                正像陆定一同志指出的那样:
                “他‘心忧’的是什么呢?那时红军正在长征,还没有安定下来。蒋介石调集所有兵力,要消灭 红军。敌众我寡,随时有被消灭或打散的危险。如果王明路线的统治继续存在,革命的失败就不可避 免。这就是他‘心忧’的所在。”
                因此,不管敌人的屠刀就在眼前,他仍然呕心沥血地写了出来,竭尽他个人所应负的历史责任。
                全文发不出来,结论发在这里供参考。
                孙克悠老人家有一本《瞿秋白平反记实》描述了详细状况,我有。


                IP属地:北京13楼2023-12-29 1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