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回复贴,共1

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火牙随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喜欢把哲学思考带进我的课堂,不管是数学课、历史课、生物课、科学课,我都在尝试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的同事不以为然,认为我总是把一些简单的东西讲得那么复杂,他们觉得没必要,而我觉得很有必要,这对培养理性精神和实践精神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许这些学生几年后早已忘记了我和我所教的知识,但我仍然坚信,他们从我这学到的将会是受用一生的“方法论”。
“不对简单的事物进行追究,你的认识最终不过是浮于表面的。”我忘记这是谁的名言了,但我仍然要把它引用过来。
我必须客观地承认自身在高等数学天赋上得不足,读研期间数学分析理论修了四次我都没有考及格,这可能和我的学习习惯有关系,我很难接受那些没有被我的“逻辑”理清的知识,我不可能会去浪费过多的时间记忆一些我压根不理解的东西。可以说,目前存留在我脑子里的知识几乎全部都是经过逻辑加工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简单的知识存在着某种既定的“偏见”,这是每个人应该努力避免的。如今,我有一种特别贴切的感受,那就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善于提出问题了,很多时候我们压根不想主动提出问题,这是思想进步最大的阻碍。
我的学生们经常会问我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提的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能让我沉思许久,为此我不断地查阅资料。但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终极的答案,而是为了把他们一起带进探究真理的过程中。“真理”是什么?真理就像哈姆莱特,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关于“真理”的概括与表述,只是有的零散,有的人系统。在哲学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真理”和“神”、“上帝”、“必然”、“大全”完全是一个意思,那个时候宗教、哲学和科学完全是一码事。
学到“小数”的时候,讲授数的“进率”这个问题,我多嘴问了一句:“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是10吗?”他们提出了各种猜测,有的说:“我们一开始学的就是这样,这有什么可追究的呢?”,但有的同学似乎领略到了这个问题的价值性,很多时候他们已经来到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殿堂前,他们却不了了之地止步了。“不了了之”阻碍着我们的进步!
“数位之间的进率归根到底是跟‘数’的进制有关系,对于‘十进制’的数,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必然是10。我们起初一开始学习的就是‘十进制’的数,所以我们习惯性的用这种形式的数表示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同质的量。等到以后有机会研究到计算机原理的时候,你们还会遇到‘二进制’、‘八进制’以及‘十六进制’的数,到那时你们也许会回想起我现在说的话。”
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的发展史,从小学开始我们接触到简单的数,接触到数的运算,再接触到简单地平面图形,步入初中我们接触到平行的证明、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和相似证明,接触到等式和方程,这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丢番图代数学和丢番图几何学的研究成果,后来我们还接触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从“数量”关系入手解决平面几何问题,这是笛卡尔开创的“解析几何”,后来步入高中我们接触到了空间向量、函数、不等式、排列与组合、数列、三角函数、集合理论,这些其实都是近代数学的研究成果,往后了学我们接触到了微积分、概率论、矩阵论、偏微分方程、线性方程,这些也都是近代数学的研究成果。这些数学概念越来越广泛,就拿“数”来说,一开始我们只知道自然数,接着学到了小数、分数、负数,对“数”的含义有了新的体会,诸如“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虚数”及“复数”的概念进入到我们的课堂,当学到“未知数”、“变量”的时候,我们发现“数”原来可以是变化的、不确定的,甚至在学到“向量”的时候,我们发现“数”其实是可以有方向的。
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是由学生来问,老师也要善于提问。
我总是以“啰嗦”的面貌出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在跟办公室的一位老教师分享一些有关“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时,每一次的分享我都把这些技巧背后的理论“啰嗦”一番,文件及其属性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文本与数字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别,文件的名称和扩展名就像是我们的身份证一样。我觉得这些是有必要的,啰嗦的好处就是不会遗漏那些你自以为不重要的东西!
生物课上,我在讲授物种的进化、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的消化与吸收、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其他生物知识的时候,我发现其实生物科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一个问题展开了说十节课估计都是不够的。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把学生带进自然科学的思辩与实践的“天堂”,着实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我一直尽力在做。学生问我的问题听起来很幼稚,但每一个这些“幼稚”的问题,都需要经过严密的知识论证过程。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12-26 23:32回复
    求教对立统一规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12 12:49
    回复
      王明和毛润之的差别是什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8-13 07:06
      收起回复
        接9楼回答:
        ⒈我对你认为“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问题是朴素的哲学观的看法实在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因为你口中所说的信息技术、量子力学等的发展进步而变成了一个不可讨论的形而上学命题,在第一性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只不过是人脑的机能,这是铁定的事实。
        ⒉我不觉得马哲吧是一个“形左实右”的吧,至少我觉得马哲吧的“正统”还是左派,当然其他吧友中也有一些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里面。
        ⒊我必须承认,我本人的理论水平是有限的,而且对于之前发表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改正。特别希望能有专业的人士对我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8-14 02:58
        回复
          @jc隆之结 @zer-ad @LQY无🐴 @永恒的奥古斯猴 @dozyworker 围观14楼的讨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9-02 19:46
          回复
            @smile随心66 @cqjchenqing @马哲吧策划组 @逐梦赤子👦 @执念·流年 围观14楼的讨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9-02 19:47
            回复

              又碰到一个,这句完全的暴露了。极其魔幻的事,用东拼西凑的“马克思主义”能跟你扯几十层,楼主也受骗了,哈哈


              17楼2018-09-03 00:45
              回复
                博学的哲学家呦!
                他能编造你“没说过的话”
                他能造出你“看不懂的话”
                他能随意的驳斥自己“上一秒说过的话”
                他是历史的发明家,博学的大笑话@上路吧👹


                18楼2018-09-03 15: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