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吧 关注:35,778贴子:481,971

回复:【秦始皇帝】20171226 小说 《秦王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六章 棋逢对手
博行于世而弈独绝。
  比起当下盛行的六博棋,蒙毅却更喜欢围棋。
  正所谓:小小四方格,通融黑白道。盘上无山河,世事如棋中。
  “王上可要小心了!”他捏着手中的白玉棋子,俨然一副少年心性。
  对案的秦王垂首不语,闻言之后只是拿起一旁的黑子随手撂下。
  “王上有心事。”蒙毅说的肯定,秦王也不否认,仍是素手持玉子,眸光运筹不知处。
  两人四目相对,目光交汇于棋盘。中常侍周衍匆匆来报:“王上,甘上卿蒙将军来了。”
  秦王政闻言,当即放下手中的棋子,道了一声速请。蒙毅尚未出仕,对朝中事务也不好多过问,只微微直起身,便向他请辞。
  “无妨。”
  秦王政伸手挽留,两人正说话间,甘罗与蒙恬已并肩而入,未及行礼,他已叫两人免了礼,又命内侍再加两个席子,一道坐下。
  他们四人因年纪相仿,又是一同长大的,一坐下来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雍城那边有动静了。”蒙恬沉声道,说完便看向一旁的甘罗。
  早在甘罗进来前,秦王政就命人生了炭火,是以他面色仍白,精神倒还尚可。
  “臣今日探知,嫪毐欲在雍城路上设伏,伺机对王下手。”他因知晓其中隐秘,为将卫染隔绝事外,便将这事揽到了自己头上,又提了内史肆出来。
  秦蒙三人了解他的为人,知道他不是信口胡说之人,故而也不追问其中细节。
  “寡人真是小看他了!”提及嫪毐,秦王政露出极为难得的嫌恶之色。
  他这话一出,蒙恬已皱紧了眉头,年纪稍末的蒙毅则是一脸愤愤,恨不能立马提刀去雍城宰了那嫪毐。
  嫪毐要反,在这几人心中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几年来,嫪毐凭借着太后之势加爵封侯,在朝结党,私下揽士。
  秦国上到宫室苑囿、下到车马衣服,事事皆决于嫪,秦人亦是早有闻太后嫪毐私情。更有甚者,山东列国为了与秦交好,不惜重金私贿嫪毐来借以讨好。
  一年前,嫪毐曾醉后在外人前自称秦王假父,他这一举正好给这段道不明的关系敲下实锤,狠狠打了秦王政一脸不说,更叫秦人在列国面前蒙羞。
  因在外头吹了风,这会儿暖气一蒸,甘罗就忍不住咳了几下,三个年轻人登时围了过来,皆是一脸关切。
  这一弄,倒叫他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笑着自袖中掏出一丝帛摊在手里。
  “一来便说要事,险些忘了这个。”
  三人顺着望去,只见他手里摊放着一枚拳大的赤玉玦。
  “此乃魏先生贺王上加冠之礼!”见三人不解,甘罗如是道,又将玉玦呈到秦王政面前。
  “魏先生回来了?”一听魏先生,蒙家兄弟几乎是异口同声。
  “没有。”
  甘罗一阵摇头,蒙家兄弟听了却更觉遗憾,秦王政也是一脸无奈。前两人遗憾的是当初没有拜入这位先生门下,后者无奈的则是如此大才却不能留于秦国。
  秦王政手中捏着玉玦,心思沉沉。古来君王多佩玦,玦者,决断也。
  思及此,他脑中似有灵光闪过。“蒙恬!”
  “臣在!”蒙恬已从席上起身。
  “替寡人去趟阳陵!”
  对于秦王政的吩咐,蒙恬向来是说一不二。是以,他根本不多想,就接过玉玦秦王政递来的玉玦,躬身领命。
  一提阳陵,连一向处变不惊的甘罗也忍不住皱起眉头。
  “那可是先王的陵墓。”
  “不错。”秦王政很快就平静了心中的波澜,他抬头淡扫了一眼面前的少年好友。“蒙恬,若寡人给你三千兵马,你可有把握带好?”
  “王上……”面对这始料未及的提问,蒙恬一时语噎。
  不过,这个年轻的将军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臣有把握!”三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王上,阳陵附近并无驻军,这三千人从何而来?”
  蒙毅心中不解,便如是一问。不等秦王政回答,他兄长蒙恬已抓紧了手中的玉玦,抱拳道:“臣已明了!这就辞去,还请王上珍重!”
  等蒙恬走后,殿内又是一室沉静,过了半晌,秦王政才口中喃喃道:“魏先生真乃神人也!”
  听他如是一说,甘罗已扯了蒙毅,一齐看向他:“恭贺王上,又得一枚大棋!”
  面对两位好友的道贺,秦王政却无半点喜色。
  “为时尚早矣!”他转过身,看着眼前的棋盘。“寡人收到密报,荆王完前日薨了。”
  楚王薨了,蒙毅心中微诧,略略思索一下也就明白了今日下棋时秦王政为何心不在焉了。
  “荆王既薨,春申君与李园必会为了扶持新王相持不下,荆地此番必乱!”
  秦王只这一说,甘罗便明白了其所言之意,两人相视一阵后就只剩下一声叹息。
  楚国虽乱,秦却自顾不暇,何谈伐楚?
  “想我大秦锐士不能上阵杀敌,却要窝在这关内自斗,秦人之耻也!”秦王政嘭的一拳砸在案上,甘罗与蒙毅皆是面面相觑。
  等他火气消了后,甘罗这才道:“老人们常言棋局过半,当小心为上。”
  秦王政已复归平静:“寡人知道。”他大袖一挥,端正坐好。
  “此局未完,续战!”
  “战!”蒙毅朗声一笑,继续专攻于棋局。
  甘罗仍是坐在一旁,秉承着观棋不语的原则,笑看战局厮杀。
  蒙家这两兄弟,样貌上所差不大,性格却是截然各异,一个习武,一个从文,一个喜音律,一个好博弈。
ps:1、博行于世而弈独绝———出自班固《弈诣》
  2、六博棋,是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游戏,玩法已失传。
  3、围棋,相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
  4、荆王完,即楚王完,秦国避庄襄王子楚讳,号楚为荆。
  ps:之所以不写六博棋是因为:博棋张性,围棋养性,所以还是围棋更符合我大秦F4的性格。
  还有文中那个围棋诗,是我瞎编的,不对称也不押韵
  哈哈~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7-12-31 19:38
收起回复
    第七章 方秉蕑兮
    自永年殿出来,天色已近黄昏,因甘罗身体不好,蒙毅只好陪他一齐缓步慢行。
      两人一道走着,远远的就瞧见一个珠圆的身影侯在宫道一侧,不等走进,那人影已捧个布包过来。
      蒙毅伸手接过布包,在手里掂了掂,看着鼓鼓囊囊的东西,拿着却没什么分量。
      “每日热汤煎饮,可缓咳疾。”那人说罢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甘罗。
      蒙毅呀了一声,一脸怪笑的看着那人:“原来不是给我的!”说着就将手中的布包塞到了甘罗怀里。
      那人先是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随后又换了一副笑脸:“二君子说的这叫什么话,可是您自己抢先去的!”
      被她这样说,蒙毅倒也不气,丝毫不顾自己世家子弟的身份,扯着嗓子就同她嚷嚷起来。
      两人伴起嘴,少不得要耽搁一阵,眼见天色不早,甘罗只好出声打断了两人。“你家君女可还有话?”
      那人抿住嘴,一直摇头,甘罗这才继续道:“那你便替我带句话,寒潮将至,叫她记得添衣。”
      “婢子知道了。”那人应了一声,便向甘罗行礼告退,临走前还不忘瞪上一眼蒙毅。
      蒙毅被她逗的发笑,等笑够了才想起一旁晾着的甘罗,于是歉意的指了指他怀里的布包,道:“不打开看看?”
      “不了。”甘罗摇头。“手冷。”
      “你冷我不冷,我来替你瞧瞧。”蒙毅说着就抢了布包过去,利落的解开了细带。
      “是白梅。”他吸了口气,又忍不住打趣:“我兄长那里还有去年存的春露,我回去挖一壶给你?”
      甘罗忍不住瞟了他一眼,淡淡道:“那就有劳了。”
      “你倒是不客气!”
      蒙毅假意嗔道,又将布包重新系好,塞回他怀中。
      眼下已是三月中,章台各处皆因秦王冠礼的事忙碌起来,他二人也各有事务,便一齐加快了步伐。
      “奴拜见芈君女,君女长乐。”一进北苑大门,周逑便将怀里捧的黑漆红纹木匣双手奉上,又向这北苑现今的主人行了礼。
      “王上命奴送东西给君女。”
      颜舜从红裳手中接了木匣,匆匆看了,竟是一对白玉环。她缓缓合上那木匣,心道绝人以玦,还人以环,想来那秦王已经知道了。
      她默了片刻,方才想起周逑还在一旁侯着,便叫红裳端了杯酒水与他。周逑再三谢了恩,饮了酒水后,颜舜又谴红裳去送送。
      是以,弥璋一回来,便见她坐于案上,手中把玩着一只玉环。
      “这玉环倒是不错!”
      “秦王给的,自然差不了。”颜舜将玉环放回匣中,又招呼她到火盆旁烤烤,去掉身上寒气。
      “东西可给他了?”
      “给了。”弥璋捂着冻红的鼻子,吹了口热气,自给自倒了杯热酒饮下。“甘上卿让婢子带回句话:寒潮将至,记得添衣。”
      “知道了。”
      猩红的火苗烤的人身上热绷的疼,弥璋缩回身子。颜舜已站了起来,将手里的木匣递给她:“你既喜欢,便送你了。”
      “君女……”弥璋不是第一次受赏赐,偏偏这一次叫她怎么也不敢接下。
      “拿着吧,正好攒着当嫁妆。”颜舜将木匣放到她手里,又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奴籍免为庶人不是什么难事,等之清立了军功回来,我便将你许给他。”
      一听到心上人,弥璋心中是一阵喜一阵忧,纠结了片刻,她才伏下身子:“婢子谢君女!”
      她行礼的时候,颜舜正低头翻看着手中的竹简,闻言只是淡淡一笑。“起罢。”
      “诺。”弥璋直起身,这才看到四方案上放着一枚小指细的竹简。那简上只五个字,她都认得,是:丰,初九,大吉。
      “君女又算卦了?”
      知她已经看到,颜舜也不打算瞒她,只略略点了头:“我饿了,去叫人送些吃的来。”
      弥璋应了一声,便退下寻人去了。见她走了,颜舜放下手中的竹简,总觉得嘴里隐隐发苦,端了一杯浆酒灌下这才感觉好些。
      细细算来,现下离秦王冠礼也不过是二十多日了。
      王之冠礼,向来是国之第一要事。
      刚入四月,身为秦王仲父的相邦吕不韦便命巫蚬卜筮算得吉日,为秦王设典践行。
      大典日,秦国宗亲皆数到场,连一向寡居的秦王嫡祖母华阳太后也是盛装出席。
      这华阳后出身楚国王室,年轻时也是颇有气势的女子。如今年长,举手投足间更是端庄雍容,别具风姿。
      这位寡居的老太后向来讲究排场,未及大典日便已下诏,一连点了几个芈姓女子作陪。作为昌平君之女,颜舜自然也在其列。
      既是太后召见,少不得要装扮一番,楚国芈姓乃火神祝融之后,国中贵族服色更以赤色为尊。所以,颜舜再不乐意,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弥璋将一套赤色的飞鸟锦袍扒在自己身上。
      作为长辈的华阳太后,对颜舜今日的一身打扮十分满意。一入殿内,她便叫人在身旁多加了一张席子,示意颜舜坐下,姑孙两人正好闲话一番。
      “适才在殿外,老妇见你左顾右盼的,在寻你阿爹?”
      “是。”颜舜答道:“已经月余不见他人了,心中挂念。”
      华阳闻言却是轻轻拍了她的手:“难得你是个孝顺孩子,你阿爹有你,是他的福气!”
      “姑祖母这么说真是折煞颜颜了,有这样的爹爹,那才是颜颜的福气。”
      “你们父女都是有福的人!”华阳太后仍旧拉着她的手,想到这里又兀的叹了口气。“只可惜,你那娘是个福薄的!”
      “老妇这几日一直在想,你娘去了几年了,你如今又大了,等日后嫁了人,你爹那里还是要有个贴心人照顾的好!”
      “姑祖母说的是。”颜舜面上应着,心下却觉得好笑。“颜颜不懂这些,还得劳姑祖母安排才是。”
      “你阿爹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为人子女的,总该多帮衬着他些!”
      “姑祖母的苦心,颜颜明白!君父也时常同颜颜说起,这些年来也多亏了姑祖母时时照拂。”
      她如是说,华阳太后自是高兴:“这话原不用我这老妇来说,只你那祖母一向不管事,我这老妇只好多嘴几句,你这女娃娃可莫嫌老妇聒噪!”
      “怎会,倒是姑祖母,可别觉得颜颜闷才是!”颜舜笑了笑,眉眼弯弯的,叫华阳太后看了更是喜欢。
      见太后高兴,一旁的老傅姆也是满面含笑:“别的奴不敢说!只这一帮侄孙中,太后最喜的便是小君女了!”
      她这话一出,身后的两个芈姓宗女皆是面面相觑,颜舜只好执袖端起案上的浆酒,细细品着。
      好在,这样尴尬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随着赞者一声高唱,秦王入殿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7-12-31 19:40
    收起回复
      前来打call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8-01-01 17:49
      回复
        有空来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8-01-10 17:49
        收起回复
          镇楼图太棒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8-01-11 13:08
          收起回复
            4楼有吧友说:先秦时期,女子名字是名和字组合的?不是一般都是排行加姓吗?
            以下仅个人观点(对了请给小花花,错了你们就当我没说吧!)
            1、先秦时期女子———以排名➕姓?
            我看的的资料是 春秋时女子多以 在家排名➕姓,这个叫法只是外人这么叫的尊称,当然还有其它的叫法,冠夫谥号等等巴拉巴拉,不细说了。
            到了战国时期,我看到的女子多以姓➕姬,例如陛下老母赵姬,霸王虞姬,老刘家薄姬…
            总之,这些都是尊称,自家人肯定不会这么客气啊!这些都是外人叫的,说白了,记载史书的人也不知道这些女人叫啥!
            个人观点,秦汉时期女子是有名有字的,亲近或熟悉的人之间也可以向称呼男子那样称呼女子(长辈呼名,朋友呼字)不熟的人,或者不知道名字的,老老实实尊称吧!
            举个与陛下同年代的例子
            韩非在《内储》中说: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郑袖曰……
            这个“郑袖”肯定不是尊称,郑是姓,至于袖是名还是字,这得去问韩非。
            说到尊称还想起个老刘的吕雉,姓吕,名雉,字娥姁,第一位皇后(陛下的后宫要是有记载的话,第一也轮不到她!)
            为什么说她呢,因为她出生于前241年,都属于一代人吧,司马迁在史记上没提她的名(他也不敢)只是尊称为吕后,但是提到了她的妹妹叫吕媭。
            2、先秦时期——女子名字=名➕字?
            当然不是,名➕字是我们现代人的说法。
            这里也说一下,在小说里,我以 旁观角度 写的时候把女主角叫做 颜舜。
            看了小说的吧友应该知道,我的女主角是芈姓熊氏,名颜,字舜。
            女主角在与人对话的时候自称是:芈颜(这是她的姓与名) 、颜(名)、以及有撒娇嫌疑的 颜颜(那会儿有没有这种叠词称法先别纠结,这个只是为了撒娇)。
            这些都是她在对待不同人的自称,用这些不过是为达到不同的文学效果!
            至于颜舜,我都是用在上帝视角来称呼的,颜是名,舜是字。
            至于为什么要用一个像是我们现代人的称法………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有诗: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原因后面的小说里会提到的。
            PS:两年前第一次动笔的时候,花很多时间研究过陛下的叫法,在嬴和赵之间纠结,因为战国晚期姓氏已经渐渐融合一体了(我个人很喜欢叫嬴政,因为好听!嘻嘻,只要不是黑子的吕,我政叫赵政还是嬴政都好听!)
            最后不纠结了,叫秦王政,因为参考了春秋时期国君不称氏,基本上都是国号➕爵➕名。例如:齐侯小白
            至于小说里的其他女眷,那就更简单了,姓➕位分 或者是 姓➕姬 (有的真的是懒得想名字了)
            至于侍女寺人啥的,能有个名就不错了。
            最后……
            女主真的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啊,昌平的亲闺女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8-01-13 04:24
            收起回复
              长知识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01-13 08:23
              收起回复
                我来了,不是更新,是修改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18-01-13 19:31
                回复
                  这个渣软件居然限制字数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2楼2018-01-13 19:36
                  回复
                    修改后第二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18-01-13 19:40
                    回复
                      第三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4楼2018-01-13 19:43
                      回复
                        看了自己写的大纲,突然发现,这个故事要是全部展开的话,应该跨经五代人百余年的跨度想想当初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十年我真有先见之明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6楼2018-01-15 13:52
                        回复
                          第四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18-01-16 20:37
                          回复
                            第五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8楼2018-01-16 20: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