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扒游吧 关注:9贴子:169

回复:一身傲骨的他终于“认罪”了,可到死孩子们也没来看他一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顾准聪明,聪明到令人嫉妒乃至嫉恨。当会计时,他能一边跟人聊天,一边两只手在两只算盘上同时计算。当局长,能一边主持会议,一边写年度总结,一边摘记发言。见过他的人都惊叹:“顾准有三个大脑!”无论是讲课、做会计还是革命工作,他的能力都远超常人。


16楼2017-12-25 18:33
回复
    与此同时,他也就有些不服管,乃至恃才傲物。在会计事务所时,他常常跟潘序伦拍桌子,潘爱惜他的才华,从来不予厉色。地下党时期,胡乔木曾是顾准的上级,看人眼光颇为老辣。1936年,徐雪寒被派与顾准直接联系,胡乔木便提醒:“你同顾准语言时要小心,这个同道很有能力,但也有些自负。他会权衡你的斤两。要是你没有程度,他会看不起你的。


    17楼2017-12-25 18:36
    回复
      当时的上海,1万2千家工厂,事务极其庞杂,顾准需要迅速稳定各类财税制度。他干劲冲天,精力过人,每天四处调研,听人家做一场报告,一边听,能一边写出68张报告。调研结束,还要发布各种公文,不停地解释财税政策,因此成了上海发布公告最多的局长。随着一张张公告发布,很快,顾准就稳定了上海的局势。


      19楼2017-12-25 18:42
      回复


        20楼2017-12-25 18:45
        回复
          当时,上海的公交公司、自来水公司、轮渡公司、煤气公司,四大公司全部亏本。为了提高管理,顾准提出“经济核算”。然而到了年底,中央要求“民主评议”,那是解放区的老办法,让行业来评定税收数目。顾准的办法,则是让专业稽查人员进行查账计征,他便从会计事务所找来会计师,做特约查账员。在顾准看来,所谓“民主评议”,本质就是摊派,而在上级看来,资产阶级的账目不可信。由此产生了冲突。


          21楼2017-12-25 18:47
          回复
            随后,中央一再申斥顾准,要他恢复“民评”。不服用的他却一再坚持自己的方法,还在辩论中以极为激烈的方式回击。 我的确抵制了。


            22楼2017-12-25 18:49
            回复
              我认为我抵制得对,绝对没有什么错误。


              23楼2017-12-25 18:51
              回复
                ——顾准自述(文革时期) 顾准是骄傲的,是不懂“变通”的,是不肯轻易投降的。幸好,在陈毅的支持下,他的政策得以继续执行。1952年3月税收统计,上海入库税收比1950年增长了10倍,是中央的三分之一。时至今日,中国税务还在他建立的大框架下


                24楼2017-12-25 18:53
                回复
                  可是树大招风,他得罪了太多的人。
                  从少年天才到传奇局长,他太傲气。
                  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太不服管教…
                  不久后,顾准的人生,迎来了巨变。


                  25楼2017-12-25 18:54
                  回复
                    03没有任何征兆,1952年2月29日晚,顾准被列为“三反”斗争中的“大老虎”,当即撤职。


                    26楼2017-12-25 18:56
                    回复
                      随后,《解放日报》在头版公布了顾准撤职的缘由:“一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违反党的政策方针,在思想上、组织上与党对抗,虽历经教育仍毫无改进,决定予以撤职处分,并令其深刻反省。”


                      27楼2017-12-25 19:18
                      回复
                        这对顾准的刺激是非常大的。他闭门在家写检查,那些天,他心绪烦乱,意志消沉,夜里常常失眠,听着外面马路上车声归于沉寂又逐渐起来,慢慢地天又亮了。具体的撤职原因,没人告诉他,检查都不知从何写起,他本想写“民评”的事,却有人上门对他说:“你不要写这个。”


                        28楼2017-12-25 19:21
                        回复
                          他的内心,得到的只有悲挫与激愤。


                          29楼2017-12-25 19:21
                          回复
                            这之前,他的确做过不少组织上看来“过分”的事。1951年,中财部有意调他进京任预算司长,陈毅曾问他意见,他表示愿意留在上海工作下去,同事们就此打趣他何时“入阁”,他回答说:“入了阁,就成为盆景,长不成乔木。”这话传出去,别人都觉得他太狂妄了。


                            30楼2017-12-25 19:22
                            回复


                              31楼2017-12-25 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