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半的中元节,中国老百姓有祭祀先人的传统。地处大南山的革命老区村——惠来县林樟村,几十年来一直延续着独特的祭拜风俗,就是在中元节的前后祭祀红军先烈。这一优良传统的背后,承载的是一段红色的地方革命史。
今年农历七月初八一大早,当记者走进惠来林樟村的时候,当地的老老少少已经备好祭品,陆续聚集在村口的大广场上。这是林樟村一年之中最热闹的祭祀日,各家各户除了分头祭拜神明之外,都要到广场上的一座供奉革命先烈神位的小庙中上香。林樟村的党支部书记林海清告诉记者,林樟村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已经是革命根据地。从1950年开始,村里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就自筹了军衣、军帽等纸扎的祭品进行祭奠,一直延续到现在从不间断。
林樟村地处大南山腹部,据党史记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东江特委、中共惠来县委、惠来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的驻地,成为大南山革命的指挥中心。有统计显示,在革命年代林樟村先后涌现出36位烈士。多年来,林樟村祭祀革命先辈的活动,从烈属自发行为演变为村集体有组织的仪式,每年年中和年尾各举行一次。在祭拜现场记者就遇到几户烈士的后人。烈属林水保介绍说,他的爷爷是杀猪的,当年因为偷偷送东西给红军吃,被反动地主发现,随后被捕,结果在惠来县城受电刑而死。林水保的奶奶也是个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多次获邀到惠来各地做报告。林水保记得奶奶说过,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必须感谢那些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所以每年的祭祀活动,林水保都十分虔诚。
近年,惠来县在林樟村内建成了一座大南山革命纪念馆,展示了从1927到1949年之间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大南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其中也记录下林樟村先辈对革命的贡献。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林樟村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农会、农民赤卫队,参加“二五”减租运动,反抗地主剥削。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彭湃同志又在海陆丰到潮普惠一带先后策划多次农民暴动,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3月林樟村的赤卫队就协助彭湃率领的红二师、红四师两次攻克惠来县城。林樟村党支部委员林文才介绍说,在当年,老辈人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称为“白军”,而将共产党的军队称为“红军”。白军常常到村里来抢掠粮食和牲畜,而红军却带领穷苦百姓与地主恶霸做斗争,没拿群众一针一线。当时的农民兄弟看到彭湃带领的部队对老百姓这么好,都纷纷去投奔。很多农民兄弟还给红军送粮食、洗衣服,协助跑山路送信等等。
在林樟村内,有一座林氏祖祠,俗称“三山祠”。据记载,1928年四五月间,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大举反扑,海陆丰到惠来的大片根据地陷入敌手。彭湃同志率军入驻林樟,就在三山祠中召开了潮普惠三县县委联席会议,决定协调三县统一开展暴动,重新夺取地方政权,使潮普惠三县形成大南山的红色根据地。可惜由于国民党邓龙光部队突然袭击,彭湃同志不得不匆匆率部撤退。
1928年底,彭湃同志奉命前往上海开展地下工作。但大南山革命斗争并没有停歇。林樟村的革命群众坚定跟党走,在此后六七年间积极配合地方红军开展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保卫大南山区的苏维埃政权,这个红色村庄涌现出不少传奇式的烈士。比如包括红军宣传队长林娥(林樟村人)在内的八位红军女战士,她们被誉为“南山八女”。在革命低潮时,她们一度与敌人周旋于双髻泥山进行游击战,不幸最后被包围。八位女战士坚贞不屈,被押往县城执行枪决。后来“南山八女”的事迹还被搬上了潮剧舞台。还有一位名叫林宏鱼的烈士,生前是游击队员。他的侄子林坤元曾听老辈人讲过,二伯林宏鱼当年打仗时手握双驳壳枪,有一次在惠来毕樟一带与敌人周旋对抗了大半天,安然逃出敌军的追击。不幸的是后来白军大举围剿林樟村,林宏鱼被捕,连同他的大哥和父母等四人一齐被抓到县城,同日遇难。林宏鱼的侄子林坤元讲到这里黯然伤神。
据了解,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斗争中,林樟村的赤卫队员充分运用游击战术,配合红军多次袭扰惠来一带的反动势力。不过,林樟村群众也付出了惨烈代价,整个村庄多次被敌人焚毁,群众在历年战火中死伤70多人,牲畜财物损失无数。又有资料显示,当年的潮普惠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惠来境内的根据地面积占了三分之二,而林樟又一度是大南山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当地百姓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除了祭祀缅怀先烈之外,当地百姓更希望能保护和修缮好众多革命遗址,把革命传统教育代代传承下去。#







今年农历七月初八一大早,当记者走进惠来林樟村的时候,当地的老老少少已经备好祭品,陆续聚集在村口的大广场上。这是林樟村一年之中最热闹的祭祀日,各家各户除了分头祭拜神明之外,都要到广场上的一座供奉革命先烈神位的小庙中上香。林樟村的党支部书记林海清告诉记者,林樟村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已经是革命根据地。从1950年开始,村里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就自筹了军衣、军帽等纸扎的祭品进行祭奠,一直延续到现在从不间断。
林樟村地处大南山腹部,据党史记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东江特委、中共惠来县委、惠来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的驻地,成为大南山革命的指挥中心。有统计显示,在革命年代林樟村先后涌现出36位烈士。多年来,林樟村祭祀革命先辈的活动,从烈属自发行为演变为村集体有组织的仪式,每年年中和年尾各举行一次。在祭拜现场记者就遇到几户烈士的后人。烈属林水保介绍说,他的爷爷是杀猪的,当年因为偷偷送东西给红军吃,被反动地主发现,随后被捕,结果在惠来县城受电刑而死。林水保的奶奶也是个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多次获邀到惠来各地做报告。林水保记得奶奶说过,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必须感谢那些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所以每年的祭祀活动,林水保都十分虔诚。
近年,惠来县在林樟村内建成了一座大南山革命纪念馆,展示了从1927到1949年之间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大南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其中也记录下林樟村先辈对革命的贡献。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林樟村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农会、农民赤卫队,参加“二五”减租运动,反抗地主剥削。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彭湃同志又在海陆丰到潮普惠一带先后策划多次农民暴动,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3月林樟村的赤卫队就协助彭湃率领的红二师、红四师两次攻克惠来县城。林樟村党支部委员林文才介绍说,在当年,老辈人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称为“白军”,而将共产党的军队称为“红军”。白军常常到村里来抢掠粮食和牲畜,而红军却带领穷苦百姓与地主恶霸做斗争,没拿群众一针一线。当时的农民兄弟看到彭湃带领的部队对老百姓这么好,都纷纷去投奔。很多农民兄弟还给红军送粮食、洗衣服,协助跑山路送信等等。
在林樟村内,有一座林氏祖祠,俗称“三山祠”。据记载,1928年四五月间,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大举反扑,海陆丰到惠来的大片根据地陷入敌手。彭湃同志率军入驻林樟,就在三山祠中召开了潮普惠三县县委联席会议,决定协调三县统一开展暴动,重新夺取地方政权,使潮普惠三县形成大南山的红色根据地。可惜由于国民党邓龙光部队突然袭击,彭湃同志不得不匆匆率部撤退。
1928年底,彭湃同志奉命前往上海开展地下工作。但大南山革命斗争并没有停歇。林樟村的革命群众坚定跟党走,在此后六七年间积极配合地方红军开展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保卫大南山区的苏维埃政权,这个红色村庄涌现出不少传奇式的烈士。比如包括红军宣传队长林娥(林樟村人)在内的八位红军女战士,她们被誉为“南山八女”。在革命低潮时,她们一度与敌人周旋于双髻泥山进行游击战,不幸最后被包围。八位女战士坚贞不屈,被押往县城执行枪决。后来“南山八女”的事迹还被搬上了潮剧舞台。还有一位名叫林宏鱼的烈士,生前是游击队员。他的侄子林坤元曾听老辈人讲过,二伯林宏鱼当年打仗时手握双驳壳枪,有一次在惠来毕樟一带与敌人周旋对抗了大半天,安然逃出敌军的追击。不幸的是后来白军大举围剿林樟村,林宏鱼被捕,连同他的大哥和父母等四人一齐被抓到县城,同日遇难。林宏鱼的侄子林坤元讲到这里黯然伤神。
据了解,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斗争中,林樟村的赤卫队员充分运用游击战术,配合红军多次袭扰惠来一带的反动势力。不过,林樟村群众也付出了惨烈代价,整个村庄多次被敌人焚毁,群众在历年战火中死伤70多人,牲畜财物损失无数。又有资料显示,当年的潮普惠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惠来境内的根据地面积占了三分之二,而林樟又一度是大南山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当地百姓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除了祭祀缅怀先烈之外,当地百姓更希望能保护和修缮好众多革命遗址,把革命传统教育代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