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庄文化传承吧 关注:60贴子:2,313
  • 6回复贴,共1

现在的孩子咋不知道心疼父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有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体谅父母赚钱的辛苦,不愿意帮父母分担家务,对父母的付出熟视无睹,只知道接受爱,却不知道如何心疼父母,这让做父母的有些伤心。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希望孩子也能关心一下父母,体谅他们的艰辛。


IP属地:河北1楼2017-12-24 07:00回复
      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一回家,女儿就习惯把书包往床上一扔,什么事都不做,还直嚷嚷自己累,我们习惯了围着她转,深怕这个宝贝女儿受委屈。”市民卢女士说,女儿在一所中学上初二,从小被爷爷奶奶宠坏了,每次回家带一包脏衣服,甩手就扔给了他们。女儿不爱吃学校的饭,卢女士就隔三差五地做些红烧肉或者包些饺子给女儿送去。“我们一心只想着女儿,为她付出很多,但是女儿现在长大了,心中只装着自己,却很少用心去感受我们对她的爱,这令我们做家长的有些失望。”


    IP属地:河北2楼2017-12-24 07:01
    回复
        有好吃的东西,喜欢独享
        每到周末,赵先生就会带着儿子到超市里买一大堆零食,儿子很少会请父母一起分享,总是自个儿吃得有滋有味。有一天傍晚,儿子从学校回来喊肚子饿,他们就去肯德基餐厅点了一份全家桶套餐带回来,有鸡块、玉米、汉堡、可乐等。儿子一个人坐在桌子前头也不抬地大快朵颐,不一会功夫就吃掉了一大半。
        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好吃的尽让着给儿子吃了,可是儿子怎么就从来没想到过和父母一起分享呢?


      IP属地:河北3楼2017-12-24 07:01
      回复
          只管开口要钱,从不体谅
          陈女士和丈夫的工资不高,他们对自己也很苛刻,但对儿子提出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顺。儿子上初中了,穿戴有讲究了,只要看不上眼的衣服,买来都是压箱底。有一次,陈女士花几百元给儿子买了一件他喜欢的外套,原以为儿子会很开心,谁知儿子穿了没几天,就将衣服扔进了衣柜里。
          陈女士问儿子为什么不再穿这件衣服了,儿子振振有词:“我可以不跟同学攀比条件,也不去追求什么名牌,但我穿的衣服绝对不可以和同学撞衫,否则,会显得我太没个性。”陈女士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衣服买来了,也没个接班人,这几百元钱算是白花了。


        IP属地:河北4楼2017-12-24 07:01
        回复
            家长头疼脑热,不闻不问
            “那天,我感冒发烧了,躺在床上没力气,想让女儿做顿晚饭,可是过了两个多小时,也没吃上这顿饭。”王女士苦笑着说,女儿被惯坏了,不会做家务活不说,还认为父母为她服务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换做女儿感冒了,全家人就会紧张地围着她团团转,上医院,挂点滴,拿药瓶,喂开水……可是遇到家长头疼脑热的时候,女儿从不主动过问,更谈不上关心和体贴了。


          IP属地:河北5楼2017-12-24 07:01
          回复
              【原因】
              溺爱是一味“毒”药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较自我,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在近日的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市民们不同的声音。“孩子要买好吃的,大人不给买,孩子就哭,就闹,家长只得妥协。”“现在就这么一个宝贝,孩子从小就被外公外婆宠坏了,这是隔代教育的后果……”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家长给他画了什么,他就是什么。”市民孙女士说,孩子自私的行为大多是在父母溺爱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当一家人以孩子为核心,忙着为孩子服务的时候,孩子就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过分地溺爱和保护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还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对成长极为不利。”市民蒋先生说,家长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有责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奉献,只有孩子体会到付出的快乐,才能学会在生活中体贴父母,关心他人。
              走访中,有不少市民认为孩子不心疼父母,其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孩子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成长,已经习惯了被关注和宠爱,小小年纪被这么多人的爱层层包裹着透不过气来,哪里会懂得体谅和心疼自己的父母。
              “你会体贴和关心你的父母吗?”记者采访了一位初中学生。“当然会,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就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显然,这个学生的眼里,所谓对父母的体贴就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孩子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他不知道,父母一样需要子女的呵护和关爱。
              “在我认为,孩子必须要有规矩,不然长大了就像一棵没修剪过的树。”市民王女士说,现在的孩子个个是独苗,父母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孩子耳边听到的尽是赞美和表扬声。其实,适度的表扬的确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过多表扬反而不利孩子抗挫折,也容易让孩子滋生自满情绪,不懂得体谅父母的含辛茹苦。作为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其实没什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IP属地:河北6楼2017-12-24 07:02
            回复
                【建议】
                教育孩子从培养习惯开始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斯洪伟。“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这也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斯洪伟说,要让孩子爱你,家长自己要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为何不疼爱自己的父母?归其原因是父母倾其所有把自己的爱给了孩子,却没能教会孩子爱的能力!而父母一味溺爱的结果是让孩子学会了自私、冷漠,对家长的付出也便熟视无睹。当家长给予孩子细心的照料时,如果对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无形中失却了及早对孩子进行尊敬父母、关心他人培养的时机。因而,家长在付出的同时也要节制自己的爱或向孩子索取回报,可以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让孩子体会原来父母是如此的辛苦与不易,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树立对家庭的责任感,认识到奉献和付出同样是快乐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自身要加强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及时了解子女各个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努力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缔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慢慢建立起孩子的爱心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了体贴父母,关心他人,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家长才能体会到孩子给予的幸福和快乐,这并不是要让做家长的非得历练成育儿高手才罢休,其实,让孩子学会爱一点也不难,孩子的心依旧单纯,也分辨得了善与恶,只是家长得让孩子在共同的生活中学会感激,助人为乐,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生活。
                来吧,来谈谈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流传,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孔融”呢?这是许多为人父母所关注的问题。父母一味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任何回应,这种现象折射出了家庭教育方式的一些弊端。那这些弊端在哪里?父母应该从哪些地方着手去教育孩子学会爱?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一起来支支招。您可以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个小故事提出建议,也可以梳理一下可资借鉴的教育方式进行漫谈,届时,我们也将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点评。来稿请发电子邮箱:81415144@qq.com,期待您的参与。


              IP属地:河北7楼2017-12-24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