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她有些羞怯地展开双翅”“安琪感到有些难为情,她轻轻地落下,小心翼翼收好翅膀” 如:“可我真的认为自己不够条件”“开课的那天,她安安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 4.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把诚心诚意地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幸福(心诚则灵)。当得到残疾儿童需要帮助的信息时,立刻安排好可以帮助孩子们的时间;在参加训练时,还时刻惦念需要帮助的孩子;她因为经常帮助别人,被称为天使。 5.环境 要点:①交代了时间。②烘托了温馨祥和的气氛。③衬托安琪美好的形象。
6.衬托 如:“周围响起一片艳羡的啧啧之声”“同伴们簇拥着安琪,再三央求她传授秘诀”,正面衬托了安琪天使般的形象;“她们多么渴望像她那样盘旋空中,那是何等的风光”“然而尽管她们在舞台上跳呀、蹦呀,像鸟儿一样极力扇动她们的翅膀,却始终没有奇迹发生”“有人抱怨说,自己和邻居闹僵已经很长时间了。另一位说,自己和丈夫已经很长时间不说话了”,反面衬托了安琪的美好心灵。
7.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经历来谈。
(五)《冬夜》
1.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
2.在他看来,乡下冷,可以钻到稻草里取暖;山里冷,可以走进有灯火的人家烤火取暖。而城里的人家却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 3.山里人淳朴好客的民风、真诚善良的品质。 不好。因为“冬夜”既点明题目,又与前面的“温暖”形成对比,更能突出山里人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4.略。 要求:言之有据(文章、生活或阅读体验),言之有理(不偏离文章所揭示的道理,不说偏激的话),言之有序(语句连贯,没有病句)。
说明文阅读
(一)《死而复生》
1.答案:用现实中存在的冰冻延缓和保存生命的现象,说明超低温保存生物体具有可能性; 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答案:作者首先诠释了冰冻延缓和保存生命的过程和条件;然后联系“冰冻事件”,把它和人们熟知的昆虫休眠和滞育的现象进行比较,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一下子明白了超低温保存生物体所具有的“长期性”特征。
3.答案:(将细胞内的水分脱出)——(零下196度冰冻保存)——(快速升温解冻)
4.评分:设想合乎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原理,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即可。
(二)《地球的“盔甲”》
1.不能删去,因为这段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臭氧层对地球所起的保护作用,同时 也增强了趣味性。
2.说明了有关臭氧及臭氧层的知识(第4自然段),臭氧层遭到破坏的情况并强调了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第5自然段)。 3.(3)
4.用原文回答是: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UV—C和UV—B,而对生物无害的紫外线UV—A它却一点也不吸收,全部让其到达地表。自己概括为: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的作用。
5.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乘着上升气流钻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减少。
6.打比方,如第3段将“臭氧层”比作“地球的盔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又如第4自然段把“臭氧层”比作“对付紫外线的天然屏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臭氧层有吸收有害紫外线的作用。列数字,如第4、5自然段出现了多处。其作用是使说明更形象直观,更准确具体。 作比较,如“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O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味的气体,重量为空气的1.72倍,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是氧气的一种不稳定的形式”。将臭氧分子的重量和空气的重量进行比较,使人们对臭氧分子重量的知识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但要注意一点:不要把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对比性说明混为一谈。作比较一定是在同一个意义或概念范畴之内,比如上面的这个例子就是在比“重量”这个范畴之内。有同学可能把文章倒数第二句看成了作比较(“要知道,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就增强2%”),其实这不是作比较,在这里只是一种对比性的说明。 下定义,如“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O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味的气体,重量为空气的1.72倍,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是氧气的一种不稳定的形式”。通过下定义使人们对臭氧的知识有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 举例子,如“卫星监测察明……”这句,通过权威部门的测查统计数据,向读者具体介绍臭氧层遭受破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