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是草莓生长的关键时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会对草莓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花果期夜间低于5℃可能会导致授粉不良,白天低于15℃草莓可能会发育迟缓甚至休眠;高温则可能导致授粉不良,产量大大下降,因此如何管理大棚温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莓莓整理了一下大棚的温度管理措施,其中主要侧重冬季防冻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一、如何提高大棚温度?
1.选择建棚时选择透光性好的无滴膜,及时清除薄膜表面阻碍透光的物体,利于阳光更好投射,有效提高棚温;
2.温室双层膜覆盖比单层膜升温快,同一时期双层膜覆盖比单层膜覆盖可提高8~10℃,双层膜还能减少辐射散热,有效起到保温作用;
3.温度过低时可以夜间覆盖草苫、散秸秆、保温被、防寒布等材料,有效提高大棚温度;
4.大棚内覆盖地膜,或者在草莓作物上拱小拱棚也能提高地温2~3℃;
5.及时发现并修补大棚薄膜的破洞、裂缝,防止冷空气进入,提高棚温;
6.小面积大棚草莓种植,可临时设置暖风机或者取暖器提高棚温,但是成本可能较高,并且需要注意安全;
7.可以使用植物防冻液,有利于增强草莓植株对低温冻害的抵抗能力;
8.浇海藻精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冻害,有利于冻害后植株的恢复生长;
10.及时追肥,增施二氧化碳,同时叶面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可以提高草莓植株抗逆性,更好抵御冻害;
11.还可在草莓大棚四周点燃秸秆以及其他材料,利用熏烟提高大棚温度;
12.可在大棚外挖一道防寒沟,填充秸秆等保温材料,起到保温作用。
二、大棚温度过高如何降温?
1.及时通风,带走二氧化碳同时降低空气湿度,有效降低棚温;
2.适量减少大棚阳光照射时长,可以覆盖遮阳网,也能有效降低大棚温度。
大棚地膜双覆盖 草莓不怕冷
近日,笔者来到重庆丰都县高家镇汶溪村草莓种植基地,看到已经开花结果的草莓不但被大棚薄膜覆盖,而且厢面上也覆盖了一层黑色地膜。
“大棚地膜双覆盖,可确保草莓不怕冷。还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同时可抑制杂草生长。”草莓基地老板胡三中说。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简单,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胡三中集中流转村里5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大棚草莓。其搭建的大棚为东西向,棚长55米左右,宽7.5米,棚顶最高2.5米。草莓苗于9月上中旬移栽到地里,此时室外温度一般在30℃左右,可露地让其生长一段时间。
“一般在10月中旬后,随着气温逐渐走低,特别是夜间温差较大,此时就要扣棚升温。扣棚最迟不能推迟到11月中旬,否则夜间的霜露有可能冻坏植株。”胡三中说。
在扣棚一周后,他还要在厢面上覆盖一层黑色地膜。此时,草莓已陆续进入萌芽期,大棚管理也由此拉开帷幕。白天,棚内适宜温度为20~30℃,若天晴过高,则要打开大棚两段的门让其通风透气。相反,草莓对夜间的温度要求不高,一般在80~10℃之间较好,寒冷的霜露从两段的门洞里流入,正好降低了棚内温度。

大棚草莓基地内景 李达元摄
笔者看到,胡三中的草莓大棚属于联体搭建,棚与棚之间相通,拱形与拱形之间的薄膜连接处密封完好,下雨时雨水可从连接处两段排除。棚内放置有多个温度计。他告诉笔者,这是为了便于随时观察棚内温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好采取相应措施。
“草莓属喜光植物,由于冬季昼短夜长,加上天气总是阴沉沉的,阳光稀少。针对光照时间短和光照强度不足,我还经常清扫大棚膜上的灰尘增加透光度,同时通过在棚内安装电灯来增加光照时间,促进草莓及早开花结果。”胡三中说。
由于冬季管护到位,胡三中种植的大棚草莓开花多、座果率高,亩产可达1400公斤左右。一般从1月中下旬开始采摘上市,采收期长达5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