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习俗
冬至,“数九寒天”的开始,北方有吃饺子、馄饨等习俗,南方则吃米团、长线面。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这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祈福贺冬
冬至祈福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冬至贺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长”与“隆师”。 “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尤指儿媳献履献袜;“隆师”就是敬师、拜师。

数九消寒
冬至来临,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时段往后数,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便“九尽桃花开”。九九消寒期间中国民间风俗有制九九消寒图,写九九歌,写九九对联等。
冬至饮食
各地的冬至都有不同的饮食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吃饺子必不可少,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

汤圆
冬至吃汤圆南方尤盛,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它不仅意味着团圆,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此外,冬至进补吃羊肉最适宜驱寒暖身。
冬至养生
冬至节气,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保健专家提醒: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朋友们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
冬至养生要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后再出来活动为宜。同时,也要穿好贴身保暖衣物,护好头、背、脚,以抵御寒气侵袭。此外,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2、饮食调养
冬至时节能选择美味的、补益的食物进行滋补,养生专家建议首选温补类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鲫鱼等,均是冬至适宜食物。这些食物能给我们人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对肾起到合理调养作用。
3、室内通风
冬至气候寒冷很多人会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室内,将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从而会出现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不利于人体养生。因此,冬至应该尽量开窗换气,保证室内拥有一定量的新鲜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