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洵
生病了如果去看中医,患者通常会碰到中医大夫开的“经方”,沉甸甸的“经方”散发着浓郁的中医传承气息,诉说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同时它又展现了开方子的中医的医学思想与诊治水准,许多疑难杂症患者正是通过“经方”汤剂的治疗出现了神奇的效果,故“经方”一直受到中医大夫与患者的推崇,甚至一些中医“铁粉”患者呼吁,看病一定要看“经方派”中医!话说到此,不了解“经方”的人可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问世间经方为何物,直教人以生命相托?一位“经方”的实践者郝威威大夫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郝威威大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项目主管,主要负责包括邓铁涛、任继学、周仲瑛、焦树德、颜德馨、陈可冀等210名全国最杰出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并求师于其中多位先生,郝大夫走的是一种读经典、做临床、用经方的正统中医之路,下面他简述了“经方”的来龙去脉与他运用“经方”治病的几则医案:
“经方”从哪里来?
说“经方”,话“经方”,首先要梳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的神农氏时期,随着当时人们的渔猎、农牧活动的开展,花草树木全部尝试过,流传下来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如今是家喻户晓,其实在那时关于草药之间的相互抵触、冲撞、辅助等关系已经十分明了,中医药系统完全成熟,在神农时期就流传下来了汤液法。
而在黄帝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当时出现了针灸,而且黄帝与其老师歧伯的对话形成了第一部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枢》两大部分,其中《素问》里面的中医理论从宏观上解决了医经家的基本问题,《灵枢》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等,是针灸学的奠基之作。
中医发展到商汤时期,宰相伊尹又解决了中药配伍的问题。
所以,早在远古时代中医的汤剂与针灸两个系统已经形成,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医的发展始终在路上,到西汉时期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各方面的单味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
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即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张仲景著作了《伤寒论》,当时叫“仲景方”,他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把药方组合得很精巧,依着疾病的流变传递次序,容易掌握,主治明确,疗效可靠,成为经方中最经典的著作。
但现在的人们对“经方”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经方就是《伤寒论》中的方子,其实不然,历代经方的著作很多,据郝大夫介绍,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脉经》《胡洽方》、《范汪方》、《靳绍方》、《深师方》等,以及后来唐朝的《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心方》等等里面记载的方子都是经方。
关于经方的两个比喻
郝大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他说经方都是沿袭中医传承系统而产生的经典方剂,它们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经过临床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无论是时间、空间上都是十分广博的,经方扎根深厚,传承产生的力量,一个人单纯地去研究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学中医一定要研究经方,只有依着传承,把前人的经验继承、消化吸收,化为自己的学问,临床治疗才会有更好的收效。
关于经方郝大夫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经方传承好比发电厂(核电厂),中医个人好比家庭用户,只有把发电厂的电接过来,家庭才能用上电,也就是说博大精深的经方是源头,只有依托、借鉴、利用好这个源头,中医大夫在开方时才有法、有效。
在开始学习经方时应严格按照经典传承要求去做,学到传承深意后才能灵活使用,最后以辨证论治为前提,随心所欲,达到“无处不经方”,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了,
郝大夫说学经方其实跟学书法很像,学书法一开始临贴,一丝不苟,规规矩矩,最后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书法高手一看你所写的字就知道你曾经临摹过谁的体,能看出你是否临摹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字体。同样,好的中医大夫通过一张方子能看出开方者在经典上下了多大的功夫。
经方的三个实践
1、“桂枝法”治疗面瘫
患者29岁,面瘫比较严重,左侧抬头纹没有,左眼不能闭合,眼球瞬动受影响,鼓气左侧漏气严重,因左侧脸整体肌肉张力和肌力下降,嘴被牵拉到右侧。 郝大夫选用经方“桂枝法”进行加减,在通络的药效下加细辛,头部水肿加泽泻、麻黄、防风,通过汤药调理,通畅局部气血,修复局部经络损失,并隔一天扎一次针,结果七付药还没喝完,面瘫症状明显好转,嘴已基本复正。
2、“桂枝法”治疗近视眼
这是一个佩带眼镜的的十岁小男孩,患近视眼,左眼500度,右眼200度,合并有散光,身体偏瘦、偏虚寒,舌苔略腻,郝大夫通过“桂枝法”加减,配合针刺法,调理眼睛局部气血及颈后气血,放松组织,并调理内脏,指导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治疗三个月,患者视力恢复,半年随访没有复发。
3、“附子法”治疗严重水湿
80岁的老爷子来自南京,患左心功能不足,胸腔积水、胸闷,面部水肿,口服强心利尿剂,且患前列腺肥大,造成少量肾盂积液,舌下静脉淤,舌质红,郝大夫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决定使用“附子法”,使患者身体水湿快速运转,把多余的水湿排出,并壮盛阳气,让整个脏器功能恢复,经治疗后患者心肺部功能完全改善,胃口好,二便通。
生病了如果去看中医,患者通常会碰到中医大夫开的“经方”,沉甸甸的“经方”散发着浓郁的中医传承气息,诉说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同时它又展现了开方子的中医的医学思想与诊治水准,许多疑难杂症患者正是通过“经方”汤剂的治疗出现了神奇的效果,故“经方”一直受到中医大夫与患者的推崇,甚至一些中医“铁粉”患者呼吁,看病一定要看“经方派”中医!话说到此,不了解“经方”的人可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问世间经方为何物,直教人以生命相托?一位“经方”的实践者郝威威大夫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郝威威大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项目主管,主要负责包括邓铁涛、任继学、周仲瑛、焦树德、颜德馨、陈可冀等210名全国最杰出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并求师于其中多位先生,郝大夫走的是一种读经典、做临床、用经方的正统中医之路,下面他简述了“经方”的来龙去脉与他运用“经方”治病的几则医案:
“经方”从哪里来?
说“经方”,话“经方”,首先要梳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的神农氏时期,随着当时人们的渔猎、农牧活动的开展,花草树木全部尝试过,流传下来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如今是家喻户晓,其实在那时关于草药之间的相互抵触、冲撞、辅助等关系已经十分明了,中医药系统完全成熟,在神农时期就流传下来了汤液法。
而在黄帝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当时出现了针灸,而且黄帝与其老师歧伯的对话形成了第一部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枢》两大部分,其中《素问》里面的中医理论从宏观上解决了医经家的基本问题,《灵枢》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等,是针灸学的奠基之作。
中医发展到商汤时期,宰相伊尹又解决了中药配伍的问题。
所以,早在远古时代中医的汤剂与针灸两个系统已经形成,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医的发展始终在路上,到西汉时期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各方面的单味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
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即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张仲景著作了《伤寒论》,当时叫“仲景方”,他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把药方组合得很精巧,依着疾病的流变传递次序,容易掌握,主治明确,疗效可靠,成为经方中最经典的著作。
但现在的人们对“经方”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经方就是《伤寒论》中的方子,其实不然,历代经方的著作很多,据郝大夫介绍,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脉经》《胡洽方》、《范汪方》、《靳绍方》、《深师方》等,以及后来唐朝的《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心方》等等里面记载的方子都是经方。
关于经方的两个比喻
郝大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他说经方都是沿袭中医传承系统而产生的经典方剂,它们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经过临床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无论是时间、空间上都是十分广博的,经方扎根深厚,传承产生的力量,一个人单纯地去研究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学中医一定要研究经方,只有依着传承,把前人的经验继承、消化吸收,化为自己的学问,临床治疗才会有更好的收效。
关于经方郝大夫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经方传承好比发电厂(核电厂),中医个人好比家庭用户,只有把发电厂的电接过来,家庭才能用上电,也就是说博大精深的经方是源头,只有依托、借鉴、利用好这个源头,中医大夫在开方时才有法、有效。
在开始学习经方时应严格按照经典传承要求去做,学到传承深意后才能灵活使用,最后以辨证论治为前提,随心所欲,达到“无处不经方”,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了,
郝大夫说学经方其实跟学书法很像,学书法一开始临贴,一丝不苟,规规矩矩,最后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书法高手一看你所写的字就知道你曾经临摹过谁的体,能看出你是否临摹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字体。同样,好的中医大夫通过一张方子能看出开方者在经典上下了多大的功夫。
经方的三个实践
1、“桂枝法”治疗面瘫
患者29岁,面瘫比较严重,左侧抬头纹没有,左眼不能闭合,眼球瞬动受影响,鼓气左侧漏气严重,因左侧脸整体肌肉张力和肌力下降,嘴被牵拉到右侧。 郝大夫选用经方“桂枝法”进行加减,在通络的药效下加细辛,头部水肿加泽泻、麻黄、防风,通过汤药调理,通畅局部气血,修复局部经络损失,并隔一天扎一次针,结果七付药还没喝完,面瘫症状明显好转,嘴已基本复正。
2、“桂枝法”治疗近视眼
这是一个佩带眼镜的的十岁小男孩,患近视眼,左眼500度,右眼200度,合并有散光,身体偏瘦、偏虚寒,舌苔略腻,郝大夫通过“桂枝法”加减,配合针刺法,调理眼睛局部气血及颈后气血,放松组织,并调理内脏,指导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治疗三个月,患者视力恢复,半年随访没有复发。
3、“附子法”治疗严重水湿
80岁的老爷子来自南京,患左心功能不足,胸腔积水、胸闷,面部水肿,口服强心利尿剂,且患前列腺肥大,造成少量肾盂积液,舌下静脉淤,舌质红,郝大夫通过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决定使用“附子法”,使患者身体水湿快速运转,把多余的水湿排出,并壮盛阳气,让整个脏器功能恢复,经治疗后患者心肺部功能完全改善,胃口好,二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