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starofzhang吧 关注:6,876贴子:77,257
  • 5回复贴,共1

Samsara 轮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amsara 轮回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12-21 17:54回复
    几经周折下了这部影片,字幕还是错的,后找到字幕又重新看了一遍。
    本片历经7年拍摄完成,以人类欲望中第一大欲情欲为题材,寓意深刻,有许多许多处的前后呼应。达世作为一个从5岁入佛门的喇嘛,静修三年三个月三星期三天后,他二十岁,言谈举止里有一些痞性,在遇到琵玛之前他夜里便有情欲的反应,这对于我们“凡人”来说,能充分理解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错,但对达世确是深深的歉疚。在欲望和佛法戒律之间徘徊,达世在还俗之前对大修说的一番话,他要冲破戒律,要探索自己的欲望。
    达世走入河中,用河水洗去一身戒律,还俗,当走上河岸,他的狗已经不认识他离他而去了。
    影片中村庄里的人们对喇嘛是相当敬重的,这是难得的一片净土,
    之后他经历了“凡人”的情欲及烦恼,有了儿子,甚至后来有了“外遇”,从他们村庄卖粮他的态度,可见他的正直、勇敢,“外遇”后难视自己的罪恶可见人在欲望与戒律之间的选择折磨人心。直到得知大修过世,大修的信大体意思是:我的业还未修完,所以我还会再生、轮回,到时候你告诉我,满足一千个欲望,和克服一个欲望,哪一个重要?
    达世通过还俗,而大彻大悟,夜里离开了妻子和儿子,又用河水洗去一身世俗欲望,去寻找真谛,并最终找到了那块石头背后的答案?
    ---如何让一滴水不会干涸?
    ---让它流入大海
    对这句话的理解,人各有异。我想,人的痛苦和烦恼皆来自于欲望,在欲望中,一滴水迟早是要干涸的,只有认知到人生的真谛,明白世俗的轮回,才会大彻大悟,得到真正的自由,永不熄灭。
    影片开头和结尾都是鹰,但结尾,鹰终于知道什么是自由翱翔;达世出关手里一片绿叶,鲜嫩的生命,文章结束顿悟后手里是一片掉落的成熟的黄叶。
    本片名被译为《色戒》,不知是谁给定了这样一个名字,并使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低俗的情欲片,甚至现在是禁片,它比李安的《色戒》大胆香艳吗?人类越来越希望直接了当,而不会去欣赏一部节奏慢台词少却寓意深刻的影片。不过我想,导演印裔法国籍导演宾·纳伦,能历时7年拍这样一部影片,有这样的结果,不会是愤怒、懊恼,而会感到一种悲哀及原谅。
    有缘通过家人接触佛学,只是浅显的接触,对于情欲,很不理解,既然明明知道情欲是骷髅是害人的欲望,那人类为什么开始要存在情欲,动物尚且有固定发情期,难道真的是故意给人类的烦恼,让他们在欲望中修成正果?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12-21 17:55
    回复
      2025-05-15 01:44:20
      广告
      达世,男,二十多岁,生得眉清目秀,学术上更是了得。他自五岁开始到研究所,跟老师阿普学习,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完成了三年静修(可以理解成外派进修,其专业术语)的学生之一。那一年他毕业了(被授予修成业),跟随老师去一个农场主家实习。
      故事就开始于农场主家,在那里达世遇见了琶玛。可惜时间太短,达利甚至没有来得及跟琶玛说一句话,实习结束,他又回到了研究所。从此,达世经常梦到那个美丽的姑娘,而且每次都会梦遗。这一切被禁欲主义的阿普老师发现了,老师建议达利去看心理医生。这个心理医生也是禁欲主义的,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给达利看了一本书,可能是《金瓶梅》,内容都是诋毁男女之事的,说这是如何可怕的事情,最终会被武松砍了头的。达世并不笨,他知道释迦牟尼,这个结过婚生过子的人最后没有被杀头,最后还成了佛陀。
      达世离开了研究所,跟唐伯虎一样,他先应聘长工,混入秋香家。经过命运安排的重重苦难和几多眷顾,本来只是想着一夜了之的达利如愿以偿,而且还娶到了琶玛,从此当上了农场的驸马。相爱总是容易,相处太难,尘世间大多数情侣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达世虽然长相俊朗、学历又高,但是由于他从小便在研究所,缺少生活经验,他不懂得吃亏是福、也不知如何和邻居相处,他不会教育小孩,也不知道怎么抗拒别的女人。其中大多数问题都会被他老婆很好地处理了,但是最后一个问题,对于这个从小被禁欲一心想要sex还经常梦遗的小男生来说,非常困难。
      琶玛有个好朋友,大美女,每天穿露脐装(印度人),达世曾经试图偷看她在河边洗澡。有一天,琶玛出远门,他们终于有机会鬼混一回。露脐装不仅外表火辣,内心也很狂热,她的性爱想象力让达利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正如他对琶玛的追求,他猜到了开头,但是想不到结尾。
      达世,这个自信满满地逃离研究所出来追求常人生活的研究僧,遭遇了全面的打击。他本来以为摆脱了老师阿普,老师的两句先知般的话却又戳到了他的痛楚。他想回到研究所,回到简单的禁欲世界,但是他又输了。他夜里偷偷地离家出走,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在途中遇到了先他一步的老婆。他本想说这是一个释迦牟尼式的抛家弃子追求真理的伟大行动,却被琶玛用耶轮陀罗教育了一番。他本想给老婆认错说回家好好生活,琶玛却早已远去。
      人要怎么才会满足,“是要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战胜一个”阿普这样问我们。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12-21 17:56
      回复
        The samasara:满足一千种欲望,或克服仅仅一种?
        青衿
        2008-10-10 15:40:01
        提示: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开始的时候有一只鹰,它着地掠过,捡起了一块石头,高飞后又将石头扔下,立地砸死了一只绵羊,正好死在赶路的喇嘛们跟前。喇嘛们此去,是要接回在高山人迹罕至处静坐修行了三年三个月零三天的塔西,一个潜心修行,人人称赞的好喇嘛。
        最后的一个镜头也有一只鹰,在塔西度尽尘劫,哭倒在尘埃地上的时候,他泪痕未干中,下意识地抬头看见一只鹰,它鹰爪空空,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影片至此结束。
        影片里鹰只出现了两次,却是在起始与最末处,又是平实地未加渲染,一个不留神的观者多半会一瞥而过。尽管其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深沉寓意。而同样被人忽视的又何止是鹰? 在"色,戒"的译名,"情色片"的归类下,影片在中文世界被长久地,可笑地误读了。在"情色"的解读下,一部难得的探索佛教经义的作品,吸引的却多半只是去看钟丽缇脱衣的好事之徒。不禁让我想到西游记里如来佛的评论:"但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罪过,罪过。
        其实,Samsara是古印度语,我在字典里查到的释义是: "the endless cycle of birth and suffering and death and rebirth",即指人世生老病死的循环不休。正所谓'有身皆苦,谁得而安?',在佛经里早就有了答案,"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答案简单,参悟却难,要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则更是难上加难。就是影片中静坐了三年的好喇嘛塔西,竟然在返回庙中后凡心大炽,而且是那最难绕过的人之大欲:情欲。
        喇嘛会不会有情欲,或者有动过情欲的念头? 也许,许多人都像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疑惑,在佛教早就在中土庸俗化产业化的今天,在和尚尼姑偷情或者结婚早已不是新鲜事的今天,喇嘛这一群体却还保有的纯洁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虽然以这一问题切入,影片着眼的却是"欲"与"道"的探究,而不是"色"或者"戒",这个谁给译的名字真是神经搭错。
        有许多细节可以界定Samsara跟'色诱'这样香艳的名堂全然无干,纯然是对人性深处的探究。一些细节可以作证,比如塔西刚回到喇嘛庙的晚上,便在梦里开始遗精,其中没有经过女性的挑逗,刺激的镜头,只是人性的自然萌发。而塔西遇到钟丽缇饰演的藏女达玛后执意还俗,老僧向他展示的红粉骷髅图对他也没有点醒效果。在跟老僧阿波的争论中,他说的一席话细嚼大有深意,(遗憾的是我记不得原话了,大意是):你常教导我佛的伟大,如何能抛却妻儿,抛却王位,终于得道。可是在他参悟之前,便已经拥有了一切,财富,地位,妻儿,人们的爱戴样样都不缺。正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着这些,他才可以放弃一切,终证菩提。我从小便做喇嘛修道,没有体会过一丝人世的滋味。我如何真正明白我学到的一切,如果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它们?
        塔西终于下山,追到了喜欢的藏女,蓄起了长发,有了一个孩子,过上了人世浓黏温软的日子,有了小生计,小冲突,甚至还有了些心猿意马的诱惑。时光流转,有一年,他们的田地被奸诈的粮食收购者所烧,他前去讨公道,却被暴打,只得在家养伤,妻子不得不进城卖货,此时,一直让塔西心神不安的印度女子上门来要工钱,她年轻美貌,在丰收季节替人收割粮食为生。鬼使神差下,欲望一触即发,他们做爱了(以一个特别香艳的姿势)。衣衫还未整时,便听到妻子马匹的铃声,塔西惊惶失措,推着女子出门。偷情的耻辱让他心神不安。当他失魂落魄地在玛尼堆上忏悔时,旧日一起修行的喇嘛单骑前来,带来了阿波逝世的消息,他展读阿波的信笺,上面道是(大意):
        "......等到我们在未来的时空再次相遇的时候,我想听你告诉我你的答案:哪一个更好?是满足一千种欲望?还是克服其中仅仅的一种?"
        是满足一千种欲望?还是克服其中仅仅的一种?
        我猜(剧中没有明写),见此语后塔西即刻大悟。因此他次日清晨便背着妻子悄悄上路回归寺院,妻子却在路上截下了他,一番酣畅淋漓的抒发后,放了他去,塔西经过他上次结束静坐修行时经过的玛尼堆,上面那块石头,写的是同样的一个问题:
        如何让一滴水免于干涸?
        不过,这一次塔西却走了上去,把那石头翻了过来,他看到了答案:
        将它投入大海。
        这是什么意思呢?
        塔西如果足够聪明,他一定会想到从前妻子与孩子们做的一个游戏,她们把一根小树枝放入水中,妻子逗他们,什么会发生在这根小树枝身上?
        会沉,孩子们说。妻子说,如果不呢?
        会被石头给挡住!
        如果不呢?
        会被树枝给缠住!
        如果不呢?
        孩子们哑口无言了。最后,妻子说道:
        那样的话,这根小树枝就会抵达大海呀。
        就是在那时候,塔西看见了那鹰,只不过这一次,它无拘无束,自由翱翔,再没有无缘无故抓住一块石头的欲望,于是,被牺牲的羊羔,也终于可以幸免了。
        文章本来可以到此结束,可是,我还想说得明白一点。
        什么是一滴水,什么是小树枝?
        ------- 一个个体。也可以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在广阔无边的尘世中,都是孤弱如一滴水,无助,随波逐流像一根小树枝的。不是吗?
        什么是大海?
        ----- 广阔的智慧,能量。一切的元初。非物质的conscious的积聚。我们每个人所来的地方,和轮回不止后终将回归的地方。
        什么是干涸? 什么是除了回归大海之外种种小树枝可能的命运?
        ------ 干涸指生命的白白凋零。那是没有参透大智慧,没能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的生命的结局。
        小树枝可能的命运预示着寻找大智慧之路的坎坷与不易。有种种陷阱可以让你举步不前,只有一一克服它们才能到达终点。
        什么是鹰? 石头? 与被砸死的羊?
        ---鹰是我们自由翱翔的灵魂本色,石头是我们沉重的肉身,羊是一个祭奠品。
        -----------------
        这是我的解读,你大可也有你的。
        难得评论一部片子,因为这部片子被人"情色"了,所以在国内我一直没有打起兴趣看。现在遇到,真是为这部片子的遭遇鸣屈。
        据说还因为沾了李安"色戒"的光,突然被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争相下载,然后破口大骂上当,诶。
        其实这部片子在IMDB上的评分很高,与李安的色戒不相上下,(一个7.6,一个7.7),比贝托鲁奇的许多情色和被人情色了的片子包括"the dreamer","巴黎最后的探戈"都要高。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12-21 18:00
        回复
          这绝对是我这几年观影过程中少见的一部称得上超凡脱俗的影片。首先说画面,青藏高原上犹如仙境一般的场面,绝对让你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镜头,再说原声音乐,绝对的顶级,直接将人带进一个空灵的世界。影片本身的故事也是极具哲理,欲望与禁忌,到底人性的本身与宗教之间如何取舍,这当然也给这部电影带来了很大争议。但我要说,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片子,让人对于人性又有了很多新的顿悟,导演拍摄手法也相当有品味,节奏把握很好。钟丽缇和男主角的表演也是毫无瑕疵,相比之下,李安那个“色戒”只能算是商业化下的一个弄潮儿,真的不值一哂了。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12-21 18:01
          回复
            网页链接 链接失效了就复制到别的群里点一下就可以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3-22 0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