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赵县村民们在其境内一造纸厂废料堆里刨出了宝贝。他们在将废料中的塑料袋、易拉罐等物品分离的同时,不仅能刨出面值百元的美钞、残破的欧元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外币,还有金戒指、耳环、项链,甚至是金手表……”

“村里以前确实有百人以上曾从事过该项工作,传言有人曾一天之内捡到过将几百美元。隔几个月便有人来村里买外币,有时带二三十万都不够,还得回去再拿。有人也因此发了财。”村民说。
“ 几年前村里有个合资的回收厂,后来停工了。” 该村一位中年妇女说,村里以前经常有人来兑换外币,现在家家户户还有几张,如果需要她可以帮忙联系卖主。

据了解,该村刨金史最早始于八、九年前,而那时的废料并不多,只有20多名废料处理工人,当初,分拣点建厂时,占用了该村和另外一个村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原有的主人,每户出一人,构成了这最早的“淘金队伍”。
几年前,村里人口1000多人,而20岁到50岁之间的男劳力大多在北京、石家庄等地打工。参与淘金的队伍是绝大多为村里的妇女。她们即便是没有优先权,也要托关系进厂,“听说有人为这事花了钱,多少不清楚”。
“以前村里隔几个月人来买外币,那些人办事非常干脆,每次进村时只拿一个黑色的提兜,里面装满了钱。有时带个二三十万的都不够,还得回去再拿。”他们彼此相互对视后,脸上浮现出莫名的微笑,但并没有持续多久。
虽然数年前工厂已经停工,淘金队伍也不复存在,人们均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但是不少人家里还保留当时没有兑换完的残缺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