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老年福利服...吧 关注:131贴子:1,504
  • 1回复贴,共1

我们的爱,陪伴他同行-记一位普通老人在中心的晚年生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走进未央老年中心,笔者看到有的老人坐在草坪的椅子上聊着天,有的老人在福寿亭里悠闲地听着戏曲,有的老人在活动室里打着麻将,有的老人在房间里看着电视,有的老人在康复室做着保健操,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院容院貌真漂亮,绿树成荫鲜花放。四角凉亭座中央,庭院装点如画廊。房间舒适如宾馆,饭菜营养味道香。安全防护设施全,服务贴心胜儿郎。”这就是未央老年中心的真实写照。这座坐落在西安市天台路上的大院,不仅仅是一个老年公寓,更是一个美丽花园,一个民生乐园,800多名老人正在这里过着他们的幸福晚年。
老人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未央老年中心院长刘晓燕和她管理的护理团队,多年来夜以继日、含辛茹苦、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坚持换来的。在这里她们不但经历陪伴和守候的艰辛,还要直面生离死别的惨淡。
今天我就讲述一位普通老人在老年中心的晚年生活。

“这里就是我的家”奚风森老人讲道。谁说人生步入老年就没了希望,奚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未央老年中心他绽放了人生的第二春。奚风森老人已经来了有十个年头了,自从住进这个八百多人口的大家庭里,老人有了一种新生活的感受。再不用为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的琐事而操心,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了信心,这里有孝亲敬老的工作人员,还有一群和蔼快乐的老伙伴们,在这里孤单寂寞少了,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奚老在老年大学里学知识,帮他把几乎丢掉的一点小学文化知识捡回,激活,他看到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在这个大家庭里的所见所闻,就记下来编成短诗和快板,在院里举办的各项文娱活动中上台表演。院内为老人开设了26个文艺活动组,老人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艺。奚老参加了男声小合唱组,在中心合唱团担任了总指挥。

在中心老人管理委员会,奚老还是老人的民意代表,可以为养老院的管理服务以及未来发展献言献策。作为一名老党员,当然少不了参加组织生活。未央老年中心党支部党课教育活动每月都会举行,已经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老党员跟着党走,生活有了动力和奔头,也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奚老看到很多老人因行动不便理发成了难题,就拿出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买了电推子、剪刀等理发工具,义务为老人们理发。奚老还经常到护理区为失能老人表演节目,为他们带去欢乐。在大雪封路时他主动清扫积雪,看到其他老人步伐不稳,他会主动上前搀扶,奚风森老人助老自助,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受到院里老人和领导职工的称赞和尊敬。无私付出的背后更饱含着老人对敬老院深深的爱和感动,有人问他这样尽心尽力为大家是为了啥,奚老淡淡的说:不图啥,这里是我的家,我热爱这里的每个人,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刘院长和护理员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戴我,如果人生有什么依恋的,那一定是我这些年在老年中心的院民生活了!
最近奚老身体突感不适,到医院检查,老人不幸罹患食管癌,而且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在医院的病床上,奚老用自己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告诉儿子:我要回老年中心!哪里是我的家,家里有许多可爱的儿女!回到老年中心为了减少老人的寂寞,每天都有许多护理人员围绕着老人。老人的心情比在医院好多了,但是身体却每况愈下,老人拉着院长的手亲切的称呼着:姑娘,你不要忙啦,不要只操心我,我把我的后事都交给你了,如何办理,钱在哪里放,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老人呢给院长-姑娘交待的清清楚楚。对于一个病重的老人,院长看在眼里,痛在心中,父女两相拥在一起,那是一个在公寓入住多年的老人同院长建立的不似亲人胜似亲人,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就是未央老年服务中心团队为老服务的亲情写照,在这里的800多位老人,我们护理团队舍小家为大家,我们待他们如父母,守护在他们身旁,默默的照护着。


近几天,奚老已经几乎无法进食,家属在老人身边心急火燎,但无济于事。院长和她的团队每日看望、疏导,亲情安慰,采取舒缓疗法,音乐疗法,睡眠疗法,缓解老人的心理,鼓励尽量多次少量饮水、流食进餐,为了让奚老在最后的日子里生活舒适、有尊严,经中心院办会议决定:为老人设立专人服务员,陪老人外出参加活动、晒太阳、聊天,晚上陪住;中心领导每日一次看望,主管部长每日三次看望;老人想吃什么食堂给做什么;办公室收集老人的照片为老人制作纪念视频;老人后期所有的服务均不收费用。

人啊,年轻时无论再漂亮、再强健的身体,一到晚年,终归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和死神的召唤。当枝脉荣枯、精气散去,一世轮回即将画上句点,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躬身告别才显得更为妥帖合适,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生命之所以可贵,或许正在于其不可逆转。在我们老到无能为力后的日子里,光阴流转,时光飞逝,连选择何种生活状态都变得奢侈。彼时,能充分得到尊重、呵护与陪伴大约就是最好的期盼了。

未央老年中心护理团队尽量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善待他、陪伴他、回馈他,让老人少留遗憾。老人是孤独的,养老院里老人众多,看似热闹,但他们远离了亲情、远离了社会,内心空荡寂寞。老人一旦走到人生的终点,便是人去楼空,如烟消散。对于所有的儿孙而言,尽可能地去延长亲人的生命大约是共同的心愿,在这份心愿之上,呵护、尊重、关爱、细致……期待更多,亦是人之常情。但不得不承认,当生命不可逆转时,当器官已经完全衰竭,现代医学已无回天之力时,过度治疗对老人反而是一种痛苦,任何药物注入体内无异于毒药。尊重生命荣枯的自然规律何尝不是一种更理智的选择。中心全体护理人员为奚老所做的一切正是出于对生命敬畏和尊严的诠释吧!我们分明看见人性的纯善净美,我们依稀看见生命的苍穹里镌刻着“爱与陪伴”四个大字,那是生命唯一可以留下的一点儿印记。弥足珍贵,却又轻而易举。


1楼2017-12-11 10:29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1-27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