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天,老友克桓带来一张莲台寺刻石《莲社施茶碑记》拓片,发现“奕彼梁山,陟鹫峰之岹峣。率兹水浒,閟龙渊之澹淡”字样。2014年7月12日,我和小友清庸又在莲台下方李荫题诗中,发现“寇宋江□□□此山”的注释。至此,“水浒”、“宋江”这两个关键词,分别在莲台寺两块万历石刻中被发现,并被央视2010年1月《寻找水浒》和2017年9月《中国影像方志》所纪录,成为水浒文化研究史上前所未有的两个重大事件。
【寇宋江□□□此山】释义
2014年7月12日中午,我和清庸小友到梁山莲台寺考察,在莲台下面一方诗碑中,发现如下文字:
夙有青山好,同来及蚤春。
前朝多暴客,此日见僧人。
宝盖云光覆,精舍日色新。
兴豪还起舞,半醉侧乌巾。
此诗大意:早就有游览名山大川的爱好,(这次和王老伯)同来正逢早春时光。(梁山这地方)前朝有过很多强盗(江湖大盗宋江等人曾筑巢穴在此山),现在僧侣众多(香火鼎盛,一片海清河晏太平景象)。(为莲台石佛遮风挡雨的)宝盖被祥云华光笼罩着,寺庙僧舍焕然一新。(我)诗兴大发手舞足蹈,醉得连黑色的头巾都颠倒了。“前朝多暴客”下有“寇宋江□□□此山” 八个小字,其中三字漫洇不清,最初解读为“寇宋江等寨结此山”,又放大数码照片与拓片逐字比照,认为是“寇宋江尝穴于此山”,或”寇宋江卅六于此山”之句。这首诗是万历元年初春,阳谷县令李荫与王晓年老人游莲台寺题《早春雪霁》两首之一,诗中”暴客”一词,系指强盗、贼寇,历代小说、诗文中多有出现。明代刘基《分赃台》:“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梁山独擅名!”诗中“暴客”一词直指梁山好汉,并无歧义。诗中“宋江”之名出现绝非偶然,是对“暴客”的注释。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李荫同时作的另一首诗中:
崖势凌空讶倒悬,孤台百尺耸金莲。
登临且喜联宾主,兵燹翻惊阅岁年。
把酒正宜歌白雪,携诗直拟问青天。
不缘吏事成羁绁,散发何当一醉眠。
“把酒正宜歌白雪”下有四个小字“时值雪霁”,亦是对前句的注释。
【率兹水浒】释义
在盛水龙王池西侧上方崖壁上,有万历十七年《莲社施茶碑记》,大意是说,盛水龙王池里泉水清冽,可以用来止渴。登上梁山,体会高峰的陡峭。来到水边,品味甘泉的波纹。高台飘雪,俨如天上的宫阙。百姓云集,等待神仙的降临。四月八日是佛诞日,盛夏季节,晴空万里,天气炎热,红尘中人心焦如焚,口渴难耐。贾志诚和儿子等人组成施茶社,水壶成百,茶碗如海,供晋香的善男信女饮用。大家纷纷赞叹这份功德,祝愿施茶人福泽长远,子孙贤善。于是,请僧人颂经礼佛,征集文章刻石纪事,激励积德行善的人们。并作颂词说:“莲台庙会这天很炎热,四方信众口渴难忍。善人随喜施茶给大家,虽然盛夏也倍感清凉。”“水浒”一词,源自《诗经》“ 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水浒即水边、岸边,文中“水浒”一词,系指梁山水泊岸边,与《水浒传》一书无涉,但却有着相同的本意。“水浒传”即水边的故事,“率兹水浒”,即来到八百里水泊岸边。明代梁山周围虽然涸水,但八百里水泊的故事仍然流传。《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或许也曾踏上这片土地,听过宋江的传说,才写出这部天下第五才子书。
1975年9月,为配合“评水浒、批宋江”运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东博物馆专家,专程到梁山考察宋江起义遗迹,认为莲台寺一带曾存有宋代建筑,或为宋江起义军利用为窠穴。由于缺乏宋江在梁山的实证,史书记载多相牴牾,很多研究水浒的学者,认为宋江并未到过梁山,更不用说存在什么宋江寨。梁山是宋江义军的大本营,水浒文化是梁山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梁山境域内,由于历史上兵燹洪灾,明朝以前的历史几乎断代,地方志书也鲜有记载。只有杏花村一带有唐宋明清文字遗存,“水浒”、“宋江”等文字的被发现,对于研究梁山历代文化也显得尤其重要,至少增加了梁山寨的水浒文化元素,证明宋江在梁山结寨不是空穴来风,不只是一个传说。
刘勇
2017年10月18日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