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金猫吧 关注:65贴子:2,04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2-07 09:54回复
    美国加息和税改渐行渐近,韩国日前成为首个跟进美联储加息的亚洲国家,市场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是否会加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2-07 09:54
    回复
      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昨日的表态,也再次挑起了市场对中国加息的预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2-07 09:55
      回复
        孙国峰周二表示,央行不能给予市场长期低利率预期,防止市场过度冒险倒逼央行。他还指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利于防范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2-07 09:56
        回复
          除了官员的表态,中国央行今日的举动也引得市场猜测。央行在周三进行188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等额对冲了当日MLF到期量,是九个月以来首次打破单次续作整个月到期MLF的惯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2-07 09:56
          回复
            央行主管《金融时报》随后刊文解释称,推测央行此举主要是考虑近期流动性比较松,若全部续作会使流动性过于宽松;预计本月将开展两次MLF操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07 09:57
            回复
              尽管央行已经及时解释,但是市场仍然对央行此举心存疑虑——是否在为美联储加息押上筹码?
                上海一银行固收部门主管对路透表示:“我觉得这次不是什么好兆头,放在美联储会议后面,等着猫着,看孙国峰的讲话,估计新兴经济体还得跟着老大走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2-07 09:57
              回复
                兴业研究乔永远昨日发文预计,明年存在一次基准利率加息的可能性,或出现在上半年:
                  加息是对实体复兴的确认,通过加息将更有效推动实体去杠杆,促进金融资源更加高效配置,推动金融业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2-07 09:58
                回复
                  2018年站在实业复兴的前提下,或存在两个方面的超预期:1)PPI可能超预期上升,PPI对CPI传导的压力开始出现;2)实体部门利润改善幅度持续加强。通胀的压力叠加实体的高增长,我们预测2018年基准利率存在一次加息的可能。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2-07 09:58
                  回复
                    从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来看,过去两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Q1的74.20%上升到了2017年Q3的76.80%。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2-07 09:58
                    回复
                      去产能政策推动产能利用率加快上升。当产能利用率上升到80%以上时,实体企业具备加息的条件。结合产能利用率爬坡变化情况,我们预计在中性情况下,加息或出现在2018年的上半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2-07 09:59
                      回复
                        华创债券屈庆团队也认为,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加息概率提升,“近期资金面宽松再度引发市场的交易情绪,但是考虑到央行12月以来持续净回笼及重要官员讲话,央行将维持资金面紧平衡来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并且不排除后期加息的可能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2-07 09:59
                        回复
                          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央行无需跟随美联储加息,且当前国内通胀难以持续上行,不足以导致货币政策转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2-07 10:00
                          回复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固收徐寒飞团队表示,对于我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货币政策的跨国协调必须要建立在货币政策独立的基础之上,协调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对美国的货币政策“亦步亦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2-07 10:00
                            回复
                              第一,当前金融去杠杆主要依靠资管新规等新的监管政策来推动,通过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来去杠杆的必要性在减小,实际上央行6月就没有再跟随美联储加息。并且当前市场利率已经比较高,央行也没有必要再靠提高政策利率来推高市场利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12-07 1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