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波寒潮一来,气温达到零下35度了,白天大中午居然零下25度,出门冻哭不是梦,捂得再厚,小风一刮,几分钟就冻透了,脑瓜子嗡嗡作响。没啥要紧的事儿,基本都家里蹲吧。

锅台,炉台,因为烧煤,这个锅台总是擦不干净,每次填煤都一股黑烟黑灰升腾起来,白色瓷砖上就是一层黑灰,抹布,只需擦一下就瞬间变黑,洗抹布的水也是黑灰色。

木头绊子,劈好的,生火和需要大火的时候用,平时基本都是烧煤,木头越来越不好整了,冬天居民都去山上捡柴火,僧多粥少。

炉钩子,用来捅炉子,钩炉灰。铝水壶用了十几年了,每周都得用钢丝球蹭,不然就是黑色的,被煤烟熏的,看谁家的主妇是否勤劳,就去他们家厨房瞅瞅吧。

1955年盖起来的库房,上面还有当年的标语,时代印记。

农村大院。天瓦蓝瓦蓝,除几声鸡叫狗叫声儿,猫冬的村子里静悄悄的。

后园子都被大雪盖住了。隐约可见没刨干净的苞米茬子。东北冬天长,这片地要被冰雪覆盖小半年之久才能解冻,重新开始耕种。

因为都是老房子,冬天非常透风,所以现在房子都要用塑料大棚封上,小时候只用塑料布封窗户就行,现在不顶用了,得全包围才暖和。

东北村子的厨房叫外屋地,这是碗架子,淘汰下来的家具改弦更张做了放碗筷的柜子。日子过得仔细,啥东西都不舍得扔。

黄豆秸秆堆,引炉子时候用,烧得快烧得旺。

看见炉台旁边的棍子了么?这是烧火棍,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往炉子里怼秸秆,火里来火里去的,一头都烧糊了,越来越短,燃烧自己照亮炉子,一个烧火棍服役几个月就得光荣了。

晒的自己种的红辣椒。

煤堆,有的地方叫煤栏子,一般大的煤堆在院子里,在炉灶旁边会有一个小的煤栏子,放一些大块煤和面儿煤,取用方便。

铁炉子,小时候会在炉盖子上烤馒头,烤地瓜片,土豆片,粉条,那时候吃这些东西就跟现在吃cheese蛋糕一样,幸福好一阵。

简配版大衣柜。

仓房。以前冬天的时候,好吃的都放这里头,一般有个大缸,大缸里会有各种雪糕冰棍、冻梨、冻柿子、大块糖(麦芽糖)、粘豆包……还有用来招待客人的上等食材也隐匿在缸里:茧蛹、肉、鸡、饺子、包子……

农闲时分,大家串个门儿,一把瓜子,一杯茶水,上炕盘腿儿,整个地区的八卦风云就全部召唤出来了

昨天村口的树挂。

家养的大笨鸡,过年杀了吃,有的人家的鸡喂得肥,能有十来斤,一只炖一大锅,跟小鸵鸟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