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之后十年左右为何一直没有升官?
根据贾祝文先生的推理;原因在于李白于太原救郭子仪。
郭子仪由安西副都护改任朔方节度副使之际。唐朔方节度治所在宁夏灵武,太原则为河东节度治所。按说,改任朔方节度副使的郭子仪,其时是不可能去太原的。
但是,其时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均由信安王李袆一人所兼,若李袆其时正在河东节度治所太原履任治事,那么,始为朔方节度副使的郭子仪初往上任,先往太原向兼任朔方节度使的顶头上司李袆报到,应该是正理常例。这就是说,其时郭子仪与李白是完全有可能于太原相遇的。
当时,连州司马武攸望之子温慎违禁与兴安王李袆、广武王李承宏等交游结宴。事发后,温慎被杖死;李袆被贬为衢州刺史;李承宏被贬为房州别驾;与此有牵连的蒲州刺史王琚等亦被贬免。
李袆等被贬之后,方任朔方节度副使的郭子仪,忽又改任朔方属下的定远城使。
郭子仪此次职务变动,即便非为贬任,但亦非“荣调”,很是耐人寻味。但是,如果用“犯法”后又被“救免”来解释,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是李白一生中,唯有开元二十三年五月至开元二十四年秋(735-736年)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太原,李白若于太原遇郭子仪,也只能是在这个期间。
二是李白游太原,是应好友元演邀约同行的。时元演之父为太原府府尹,是唐北都太原的“军政一把手”。元府尹官高权重,且豪义重情,李白曾于赠元演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赞元府尹:“君家严父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可见,其时李白虽无职无权,但是要救郭子仪,是完全可得元府尹、元演父子相助的。
三是李白客居太原期间,李祎及郭子仪的职务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非正常变化。开元二十四年四月,身兼两镇节度使的兴安王李袆,因牵涉温慎结交权贵案而被贬免。唐时禁约诸王与群臣游宴交结及往来私信。
四是郭子仪由朔方节度副使改任定远城使后,仕途忽由顺变滞。郭子仪自武举及第到改任定远城使前,仅二十年就晋升为“从三品”官职,但是,自后其官职品阶竟连续十二、三年再无变化,直到天宝八载才晋为“正三品”。
五是《新唐书》载:“璘败,(李白)当诛。……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这段记载是指李白客游太原二十四年后,因牵涉永王李璘逆乱获死罪,郭子仪以己官爵作保为李白脱罪。其时,郭子仪已是“功盖天下”的勋帅重臣,正身处“权重君疑”的敏感位置。
如若李白于郭子仪无特殊的救助之恩,如若郭子仪对李白没有难释的“感恩图报”之心,那么,就当时两人所处的悬殊境遇来说,郭子仪是不可能以己官爵作保,倾力为一个已获死罪的逆王重要幕僚说情脱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