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兴火了,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很多北漂在瑟瑟的北风中,找住房,然后搬家。我们先看下边这个摘在度娘的信息与数据吧!
时间:2017年11月18日18时许。 地点: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发生火灾。 火灾后果:19人死亡,8人受伤。
大兴11·18火灾的起火部位为起火建筑地下一层冷库,排除人为放火嫌疑,起火原因系埋在聚氨酯保温材料内的电气线路故障所致,属于电气线路火灾,遇难者死因均系一氧化碳中毒 。
起火的房屋为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住人等于一体的“多合一”建筑。其中,地下一层为冷库区,共6个冷库间,总面积5000平米,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地上一层为餐饮、商店、洗浴、广告制作、生产加工储存服装等商户,总面积约6600平米;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均为出租房,总面积约8300平方米,共305间房、租住400余人。
对于北漂族来时,租房在北京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一些房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用简易速成的方式盖成房子(棚户区),并将房间分割改建成若干小间住宅进行出租,成为“群租房”,消防意识薄弱,消防通道与设施不完备,存在巨大火灾隐。从前边的数据很直接看出,这是一起典型群租房着火事件。“多合一”的建筑模式的房屋更是存在火灾安全隐患最多的那种建筑,再加上人员的知识层次跨度大,消防安全意识淡漠,所以出现这类灾难。
在11月6日,宁波市消防支队曾经做过普通住房与群租房火灾对比实验,模拟两类住房同一原因先后起火后的燃烧情况和蔓延时间,并分别检测各类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群租房一旦起火,不但火势蔓延比普通住房快得多,救火难度更是大大增加。
实验选在江北槐树小区一栋已搬空的楼房中,为了方便直观对比实验结果,消防员选用二楼对门的两间房屋,在内部分别安装了摄像头和检测氧气、一氧化碳、温度等数值的专业仪器。两间房的面积均在7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间房用木质隔板隔了5个卧室房间出来,并模拟真实场景放上了床和电器,而另外一间则是两室一厅的普通住房,也同样进行了家具摆放等布置。
实验开始后,消防官兵们模拟遗留火种引燃床铺发生火灾,将未熄灭的烟蒂先后扔在两间房的卧室床铺位置,不到1分钟,普通住房的床单先被点着,开始冒起白烟,1分40秒的时候,群租房卧室的床单也被引燃。通过摄像头的实时监控画面,金报记者看到,在火灾的初始阶段,两间房的变化不大,房间温度也很接近,都在20℃左右。随着火苗渐渐蹿起,到了第5分钟,先起火的普通住房甚至比群租房燃烧得更加猛烈,监控画面也因越来越浓的黑烟变得模糊。然而过了1分钟左右,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群租房的火势“后来居上”,冲出木质夹板迅速蔓延开来,此时普通住房的氧气浓度还有14.9%,而群租房的氧气浓度只有7.3%。
第8分钟,情况完全发生了逆转,群租房所有房间都被引燃,且势头越来越猛,红色的火舌从窗边舐出,不断向上攀爬。此时,群租房的走廊温度,已到达619.6℃,4个摄像头耐受不住高温先后失效。而普通住房则基本维持刚才的状况,仅窗口有几缕白烟飘出,走廊温度为118.2℃。
第13分钟,群租房进入了最猛烈燃烧的阶段,起火点卧室的温度已直线攀升至1360℃,几乎是普通住房温度的10倍!整间房火光冲天,透过外面的防盗窗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火浪翻滚,场面触目惊心。反观普通住房,只有一些白烟冒出,外部仍未发现明火。

由此可见群租房起火 比普通住房要猛烈的多!
本次演习结束后,江北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余平进行了总结:“这几年,全国各地群租房火灾不断,时有人员伤亡,其本质原因就在于群租房格局复杂,多用简易木质板等非阻燃材料分隔空间,再加上居住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短短几分钟大火就会迅速蔓延,给逃生带来很大难度,并给消防员的搜救造成困难。另外,群租房内电线乱拉、没有灭火器等家用消防器材,以及租户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也使群租房成为火灾发生的重灾区。”
清大东方支招:住什么样的房屋,我们可以依喜好与需求进行选择。但是在选择同时,还需要有一种消防的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1、搬到一个新住所,首先要将居室的外部通道情况,好好的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2、如果有可能,请房东或自己准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3、家中准备一条至少20米粗绳子,也许发生火灾,它就可以助你逃生。
4、规范用电,减少线路过载现象,睡觉前做下检查,将起火概率降到最低。
时间:2017年11月18日18时许。 地点: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发生火灾。 火灾后果:19人死亡,8人受伤。
大兴11·18火灾的起火部位为起火建筑地下一层冷库,排除人为放火嫌疑,起火原因系埋在聚氨酯保温材料内的电气线路故障所致,属于电气线路火灾,遇难者死因均系一氧化碳中毒 。
起火的房屋为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住人等于一体的“多合一”建筑。其中,地下一层为冷库区,共6个冷库间,总面积5000平米,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地上一层为餐饮、商店、洗浴、广告制作、生产加工储存服装等商户,总面积约6600平米;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均为出租房,总面积约8300平方米,共305间房、租住400余人。
对于北漂族来时,租房在北京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一些房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用简易速成的方式盖成房子(棚户区),并将房间分割改建成若干小间住宅进行出租,成为“群租房”,消防意识薄弱,消防通道与设施不完备,存在巨大火灾隐。从前边的数据很直接看出,这是一起典型群租房着火事件。“多合一”的建筑模式的房屋更是存在火灾安全隐患最多的那种建筑,再加上人员的知识层次跨度大,消防安全意识淡漠,所以出现这类灾难。
在11月6日,宁波市消防支队曾经做过普通住房与群租房火灾对比实验,模拟两类住房同一原因先后起火后的燃烧情况和蔓延时间,并分别检测各类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群租房一旦起火,不但火势蔓延比普通住房快得多,救火难度更是大大增加。
实验选在江北槐树小区一栋已搬空的楼房中,为了方便直观对比实验结果,消防员选用二楼对门的两间房屋,在内部分别安装了摄像头和检测氧气、一氧化碳、温度等数值的专业仪器。两间房的面积均在7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间房用木质隔板隔了5个卧室房间出来,并模拟真实场景放上了床和电器,而另外一间则是两室一厅的普通住房,也同样进行了家具摆放等布置。
实验开始后,消防官兵们模拟遗留火种引燃床铺发生火灾,将未熄灭的烟蒂先后扔在两间房的卧室床铺位置,不到1分钟,普通住房的床单先被点着,开始冒起白烟,1分40秒的时候,群租房卧室的床单也被引燃。通过摄像头的实时监控画面,金报记者看到,在火灾的初始阶段,两间房的变化不大,房间温度也很接近,都在20℃左右。随着火苗渐渐蹿起,到了第5分钟,先起火的普通住房甚至比群租房燃烧得更加猛烈,监控画面也因越来越浓的黑烟变得模糊。然而过了1分钟左右,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群租房的火势“后来居上”,冲出木质夹板迅速蔓延开来,此时普通住房的氧气浓度还有14.9%,而群租房的氧气浓度只有7.3%。
第8分钟,情况完全发生了逆转,群租房所有房间都被引燃,且势头越来越猛,红色的火舌从窗边舐出,不断向上攀爬。此时,群租房的走廊温度,已到达619.6℃,4个摄像头耐受不住高温先后失效。而普通住房则基本维持刚才的状况,仅窗口有几缕白烟飘出,走廊温度为118.2℃。
第13分钟,群租房进入了最猛烈燃烧的阶段,起火点卧室的温度已直线攀升至1360℃,几乎是普通住房温度的10倍!整间房火光冲天,透过外面的防盗窗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火浪翻滚,场面触目惊心。反观普通住房,只有一些白烟冒出,外部仍未发现明火。

由此可见群租房起火 比普通住房要猛烈的多!
本次演习结束后,江北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余平进行了总结:“这几年,全国各地群租房火灾不断,时有人员伤亡,其本质原因就在于群租房格局复杂,多用简易木质板等非阻燃材料分隔空间,再加上居住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短短几分钟大火就会迅速蔓延,给逃生带来很大难度,并给消防员的搜救造成困难。另外,群租房内电线乱拉、没有灭火器等家用消防器材,以及租户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也使群租房成为火灾发生的重灾区。”
清大东方支招:住什么样的房屋,我们可以依喜好与需求进行选择。但是在选择同时,还需要有一种消防的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1、搬到一个新住所,首先要将居室的外部通道情况,好好的看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2、如果有可能,请房东或自己准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3、家中准备一条至少20米粗绳子,也许发生火灾,它就可以助你逃生。
4、规范用电,减少线路过载现象,睡觉前做下检查,将起火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