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常凯申比历史雄才大略,果脯比历史上奋发图强。
1927-1928年,果脯通过二次北伐,击败北洋旧军阀,暂时统一全国,
1929-1930年,果脯中央通过一系列混战,击败冯阎桂新军阀,稳定全国统治权。
1930-1931年进军西北和西南,
1931年粤桂反蒋,解决粤桂军阀,(历史上六一事变提前5年)
1931-1932年借918,进军山西。
1933年借长城抗战夺取东北系在华北的河北和平津二市。
1933年借XX之乱,进军西域,彻底统一全国。
此时,东三省热河被鬼子建立伪满,外蒙被毛子建立伪蒙,吐蕃维持保留半独立状态,仅仅保留宗主权。
截止1937年,控制领域为关内十八省和察绥宁青西康加上西域。
政治
要实现此架空背景和以后的军备建设计划,果脯需要重新架空的政治条件个人归纳有三个,分别是412清党、土改和最高领导人的个人能力。
412清党对果脯内部的影响主要是杀害或驱逐了大批左翼基层党员,使得果脯基层丧失,对果脯以后的施政和管理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但是果脯左翼的完全失败是因为不成功的土改,土改几乎遭到所有国内中上层阶级甚至包括果脯本党右翼的仇视和反对,而左翼实力太过弱小,这注定不能成功、再加上因为在组织和经验上的严重不足,导致打破旧秩序无力建设新的,导致土改区的秩序、生产和税收方面一团糟,生生的把自己玩死了,412清党实际上是反对势力对果脯左派的彻底清算。果脯的左翼和基层要想混下去,就不能在进行北伐前进行土改,而是要在当政后清理土豪劣绅(不是基于土地所有权,而是基于犯罪行为),并建设农村基层,让果脯的动员不再那么绝情和杯具,并且保留基层,对于马政运输等其他的具体工作也有莫大的好处。
历史上凯申在军工建设被人忽悠到死的NC表现,西安事变前燕云十八骑独闯龙潭和77按耐不住及早发动抗战的政治智商,说明他根本没有大国元首的能力和资质,照明的表现肯定还不及,在架空中当果脯POSS不管是谁都得大幅提高智商,不然就没什么好说了。
建设和采购
历史上果脯在1935-1936年被日本逼急才开始重视军工建设,已经太晚了,应该在1931年,果脯北伐成功,并且在918事件后就应该意识到国防和军工建设的紧迫性。但是政权初建,税收和外汇肯定都有限,不能向国外大肆采买装备和设备,应该以迁徙和整合北洋遗留重工军工工厂为主,辅以少量引进关键性设备。
1931-1934年第一阶段
钢铁工业:复产汉阳铁厂和大冶铁厂(收回汉冶平的鬼子股份),建立新的马鞍山钢铁厂,继续保留上海炼钢厂
枪炮工业:果脯能控制的兵工厂有上海、金陵、汉阳、济南、德州、巩县、华阴等地的兵工厂,918之后,因为上海和华北不再安全,应该内迁地处前沿的兵工厂,并且把这些工厂作坊式的生产工艺该改制的改制,一个厂一个生产标准规格的情况整合,以便零件和弹药互换,生产设备该更新的更新。生产的产品一开始是增程换炮架版改进型克氏75山野跑等老旧装备,有条件可以生产一战火炮和30年代先进枪械。其他军需物资生产也要加强。
1934-1937年第二阶段
这段时期财政收入增长并且可以拿到德国贷款,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军工引进和建设,除了买那个一条龙连炮钢炮弹炮药一起造,价值一亿马克的兵工厂,还有计划中的十大建设,以便加强整体的军工和基础工业生产,必要时还可为经济输血,汽车厂的引进是必要的,同时还要采购部分军火应急。
十大建设
(1)统制钨锑,同时建设钨铁厂,年产钨铁2000吨。
(2)建设湘潭和马鞍山炼铁厂,年产30万吨。
(3)开发宁乡和茶陵铁矿,年产30万吨。
(4)开发大冶、阳新和彭县铜矿,同时建设炼铜厂,年产3600吨。
(5)开发水口山和贵县铅锌矿,年产5000吨。
(6)开发高坑、天河、谭家山和禹县煤矿,年产150万吨。
(7)建设煤炼油厂,同时开发延长、巴县和达县石油矿,年产2500万加仑。
(8)建设氮气厂,年产硫酸铔5万吨,同时制造硫酸和硝酸。
(9)建设飞机发动机厂、原动力机厂和工具机厂。
(10)建设电机厂、电线厂、电话厂和电子管厂。
这样到36-37年年钢产量30万吨、铁产量60万吨,1500门75口径以上身管火炮的年产能,在37年组建国防师和治安师各60个。
后勤运输
可以以汽车、骡马和人力混合的方式解决后勤运输问题,汽车用油上面十大建设有,不行就用酒神什么凑合,骡马要靠马政和征用,还有人力独轮车,那种简易运输工具可用工厂大量制造。
道路交通
果脯没有必要在预想战区地域修建公路铁路,那样在战时不是被日军占领就是被炸掉,反而可以考虑苏联和烂路大法,避免被敌军利用,倒是用土路就可以了。不过四川等工业省份之间要修筑旱路和拓宽长江水道以便联系,战时可以考虑把中缅公路的国内段修成铁路。
海空军、摩托化
跟晓攻设想的不同,海军没有大规模建设的必要,因为实在没有实用价值,连一战德二都被英国断了海运,不用说抗战果脯了,等到太战末期美国掌握西太平洋制海权,那时真的要海运果脯有没有海军和沿海港口就无关紧要了。不过江防部队是要的,但是这也便宜,用点水雷和沉船就可以了。如果实在不舍弃,就把宁海平海多花点钱加个千把吨,航速增至32节,放在外国势力少的南方港口,一打仗赶紧跑到菲律宾或关岛再途后事,实在不行法属印支也行。
空军是需要的,虽然正面战场不现实,但是可以保卫大中城市、工业基地、部队集结地和交通运输等后方目标、并且可以伺机轰炸日本在东南沿海的登陆、运输部队和其他有价值目标。但这东西生产对果脯的工业和经济水平来说太不现实,应该全部进口和接受援助,自己可以办个飞机组装修械厂,以便组装进口散件并维修战伤。当然还需要进口或生产大中口径高炮,这对提升敌机作战高度并干扰轰炸造成损失是必不可少的。
装甲化、摩托化也不需要,就算有坦克也是些1号2号之类的货,用来掩护步兵,日本战防炮之类的反坦克武器不会缺,这东西太贵损失不起,用来玩快速机动部队果脯的战术素养和兵种协同远不到那种程度,论能玩这个的高水平官兵果脯先把炮兵凑齐吧。但是进口几十辆坦克,做假想敌部队教自己的官兵怎么打坦克是必要的,负责后勤运输的汽车和汽车厂是必需的。
军官培养
以当时中国国民的文盲率,军官学校可招高小生,士官学校可以招体格心智发育健全的适龄青年,从识字识数普及班做起,要多从国外招募军校教官,把现役低学历军官回炉深造,组建教导师(不能做炮灰用),到了战时可以考虑用地方大中学生充实炮兵等技术军官。
外交、妥协与外贸
对日本的挑衅行动要妥善处理,日本是陆军、海军、财阀和皇室多头统治,对于侵华战争并未形成明确意见,918、长城抗战和77等是日本军方的下克上,对日本政府该妥协的妥协,对挑衅军队要适度但较坚决的打击,能拖就拖,尽量不要挑起全面抗战。上海总体在日军控制之下,大宗的设备进口最好不要经过那里,珠江等合适的航运水道也要开发一下。对德日同盟一定要离间,轴心的形成让日本分散了很多来自英美的压力,最大限度的孤立日本可以恶化日本的国际环境。因为日本的强大,自产的武器应该是不够的,工业也说不定有短板,战时应该保持畅通的进口渠道,在苏德战争以前是苏联,在太平洋战争后是美国。
1927-1928年,果脯通过二次北伐,击败北洋旧军阀,暂时统一全国,
1929-1930年,果脯中央通过一系列混战,击败冯阎桂新军阀,稳定全国统治权。
1930-1931年进军西北和西南,
1931年粤桂反蒋,解决粤桂军阀,(历史上六一事变提前5年)
1931-1932年借918,进军山西。
1933年借长城抗战夺取东北系在华北的河北和平津二市。
1933年借XX之乱,进军西域,彻底统一全国。
此时,东三省热河被鬼子建立伪满,外蒙被毛子建立伪蒙,吐蕃维持保留半独立状态,仅仅保留宗主权。
截止1937年,控制领域为关内十八省和察绥宁青西康加上西域。
政治
要实现此架空背景和以后的军备建设计划,果脯需要重新架空的政治条件个人归纳有三个,分别是412清党、土改和最高领导人的个人能力。
412清党对果脯内部的影响主要是杀害或驱逐了大批左翼基层党员,使得果脯基层丧失,对果脯以后的施政和管理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但是果脯左翼的完全失败是因为不成功的土改,土改几乎遭到所有国内中上层阶级甚至包括果脯本党右翼的仇视和反对,而左翼实力太过弱小,这注定不能成功、再加上因为在组织和经验上的严重不足,导致打破旧秩序无力建设新的,导致土改区的秩序、生产和税收方面一团糟,生生的把自己玩死了,412清党实际上是反对势力对果脯左派的彻底清算。果脯的左翼和基层要想混下去,就不能在进行北伐前进行土改,而是要在当政后清理土豪劣绅(不是基于土地所有权,而是基于犯罪行为),并建设农村基层,让果脯的动员不再那么绝情和杯具,并且保留基层,对于马政运输等其他的具体工作也有莫大的好处。
历史上凯申在军工建设被人忽悠到死的NC表现,西安事变前燕云十八骑独闯龙潭和77按耐不住及早发动抗战的政治智商,说明他根本没有大国元首的能力和资质,照明的表现肯定还不及,在架空中当果脯POSS不管是谁都得大幅提高智商,不然就没什么好说了。
建设和采购
历史上果脯在1935-1936年被日本逼急才开始重视军工建设,已经太晚了,应该在1931年,果脯北伐成功,并且在918事件后就应该意识到国防和军工建设的紧迫性。但是政权初建,税收和外汇肯定都有限,不能向国外大肆采买装备和设备,应该以迁徙和整合北洋遗留重工军工工厂为主,辅以少量引进关键性设备。
1931-1934年第一阶段
钢铁工业:复产汉阳铁厂和大冶铁厂(收回汉冶平的鬼子股份),建立新的马鞍山钢铁厂,继续保留上海炼钢厂
枪炮工业:果脯能控制的兵工厂有上海、金陵、汉阳、济南、德州、巩县、华阴等地的兵工厂,918之后,因为上海和华北不再安全,应该内迁地处前沿的兵工厂,并且把这些工厂作坊式的生产工艺该改制的改制,一个厂一个生产标准规格的情况整合,以便零件和弹药互换,生产设备该更新的更新。生产的产品一开始是增程换炮架版改进型克氏75山野跑等老旧装备,有条件可以生产一战火炮和30年代先进枪械。其他军需物资生产也要加强。
1934-1937年第二阶段
这段时期财政收入增长并且可以拿到德国贷款,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军工引进和建设,除了买那个一条龙连炮钢炮弹炮药一起造,价值一亿马克的兵工厂,还有计划中的十大建设,以便加强整体的军工和基础工业生产,必要时还可为经济输血,汽车厂的引进是必要的,同时还要采购部分军火应急。
十大建设
(1)统制钨锑,同时建设钨铁厂,年产钨铁2000吨。
(2)建设湘潭和马鞍山炼铁厂,年产30万吨。
(3)开发宁乡和茶陵铁矿,年产30万吨。
(4)开发大冶、阳新和彭县铜矿,同时建设炼铜厂,年产3600吨。
(5)开发水口山和贵县铅锌矿,年产5000吨。
(6)开发高坑、天河、谭家山和禹县煤矿,年产150万吨。
(7)建设煤炼油厂,同时开发延长、巴县和达县石油矿,年产2500万加仑。
(8)建设氮气厂,年产硫酸铔5万吨,同时制造硫酸和硝酸。
(9)建设飞机发动机厂、原动力机厂和工具机厂。
(10)建设电机厂、电线厂、电话厂和电子管厂。
这样到36-37年年钢产量30万吨、铁产量60万吨,1500门75口径以上身管火炮的年产能,在37年组建国防师和治安师各60个。
后勤运输
可以以汽车、骡马和人力混合的方式解决后勤运输问题,汽车用油上面十大建设有,不行就用酒神什么凑合,骡马要靠马政和征用,还有人力独轮车,那种简易运输工具可用工厂大量制造。
道路交通
果脯没有必要在预想战区地域修建公路铁路,那样在战时不是被日军占领就是被炸掉,反而可以考虑苏联和烂路大法,避免被敌军利用,倒是用土路就可以了。不过四川等工业省份之间要修筑旱路和拓宽长江水道以便联系,战时可以考虑把中缅公路的国内段修成铁路。
海空军、摩托化
跟晓攻设想的不同,海军没有大规模建设的必要,因为实在没有实用价值,连一战德二都被英国断了海运,不用说抗战果脯了,等到太战末期美国掌握西太平洋制海权,那时真的要海运果脯有没有海军和沿海港口就无关紧要了。不过江防部队是要的,但是这也便宜,用点水雷和沉船就可以了。如果实在不舍弃,就把宁海平海多花点钱加个千把吨,航速增至32节,放在外国势力少的南方港口,一打仗赶紧跑到菲律宾或关岛再途后事,实在不行法属印支也行。
空军是需要的,虽然正面战场不现实,但是可以保卫大中城市、工业基地、部队集结地和交通运输等后方目标、并且可以伺机轰炸日本在东南沿海的登陆、运输部队和其他有价值目标。但这东西生产对果脯的工业和经济水平来说太不现实,应该全部进口和接受援助,自己可以办个飞机组装修械厂,以便组装进口散件并维修战伤。当然还需要进口或生产大中口径高炮,这对提升敌机作战高度并干扰轰炸造成损失是必不可少的。
装甲化、摩托化也不需要,就算有坦克也是些1号2号之类的货,用来掩护步兵,日本战防炮之类的反坦克武器不会缺,这东西太贵损失不起,用来玩快速机动部队果脯的战术素养和兵种协同远不到那种程度,论能玩这个的高水平官兵果脯先把炮兵凑齐吧。但是进口几十辆坦克,做假想敌部队教自己的官兵怎么打坦克是必要的,负责后勤运输的汽车和汽车厂是必需的。
军官培养
以当时中国国民的文盲率,军官学校可招高小生,士官学校可以招体格心智发育健全的适龄青年,从识字识数普及班做起,要多从国外招募军校教官,把现役低学历军官回炉深造,组建教导师(不能做炮灰用),到了战时可以考虑用地方大中学生充实炮兵等技术军官。
外交、妥协与外贸
对日本的挑衅行动要妥善处理,日本是陆军、海军、财阀和皇室多头统治,对于侵华战争并未形成明确意见,918、长城抗战和77等是日本军方的下克上,对日本政府该妥协的妥协,对挑衅军队要适度但较坚决的打击,能拖就拖,尽量不要挑起全面抗战。上海总体在日军控制之下,大宗的设备进口最好不要经过那里,珠江等合适的航运水道也要开发一下。对德日同盟一定要离间,轴心的形成让日本分散了很多来自英美的压力,最大限度的孤立日本可以恶化日本的国际环境。因为日本的强大,自产的武器应该是不够的,工业也说不定有短板,战时应该保持畅通的进口渠道,在苏德战争以前是苏联,在太平洋战争后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