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美景
新疆伊犁州的昭苏草原,位于天山北麓。被乌孙山、阿腾套山、南天山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查旦山围拢,属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
特克斯河横贯草原,使得这里水草丰茂、土质肥沃、宜农宜牧,形成了一块几乎封闭的高位盆地。特殊的地理与气候,使这里遗落并远离了夏季与酷热,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
盛夏七月,这里油菜花盛开,绿草如茵、野花遍地、蜂飞蝶舞、牛羊遍野,清澈碧绿的特克斯河犹如一条玉带,岸边的座座毡房好似珍珠点缀其上。
昭苏草原自古就出骏马,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天马的故乡”,现在依然保存着大量身形矫健俊逸、奔跑神速的伊犁马。
除了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造就的壮阔美景外,草原石人、草原岩画和草原土墩墓更是昭苏草原的三大奇观。
草原石人
草原石人在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以南的广大草原上,当地百姓传说这是“天外来客”。
这一发现也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考古工作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从蒙元时期一直将石人产生的年代上推到隋唐时期。并认为这是当时雄居于漠北草原的突厥人所为。它是亚欧草原游牧先民遗留于今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对研究古代草原民族文化极具意义。
昭苏草原石人共有9尊,据考证,是活跃在此的突厥人的形象特征。许多刻工精细,线条分明,还有古代文字,这是其它石人所未有的,其数量之多居伊犁地区各县之首。
草原岩画
岩画是古代人凿在山崖和石壁上的图画,属人类早期文化遗址。在新疆伊犁昭苏草原旅游景点南部有科培雷特岩画,刻着释迦牟尼坐像,还有莲花纹,其他的还有鱼和文字。
据考究是早期游牧民之作,佛像、文字当属元代,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画分布在峭壁由西向北的巨石上,可分为三处,因每处的画面场景不同,所展示出的内容也不相同。
岩壁的西边,刻绘一尊释迦牟尼左手托钵,右手持花的坐像,右侧刻有许多古老奇特的文字,四周刻绘有大头羊、龟、蛙、花草等;
另一处只刻一些莲花纹;
还有一处在巨石以北河岸的石块上刻有一只山羊,其面积一米见方。
岩画中大量的动物图案,释迦牟尼像、花草植物、至今无法解读的文字等内容,生动地反映了先人崇尚自然生活、信仰宗教文化等场景。
画 草原土墩墓
散落在新疆伊犁昭苏草原旅游景点上的乌孙土墩墓有百余座,纵横排列着,状貌奇特,类型多样。最大的有3座,底周260余米,高20余米,如同小山,南北并列;其它的圆形、方形、梯形或石围、土堆,很是壮观。
据1988年新疆伊犁地区文物普查结果表明,在新疆伊犁州广阔的草原上分布着万座土墩墓。
考古工作者曾挖掘一底部周长200米,墓高10多米的大墓,估计封土堆的体积达一万多立方米,需动用3万人工,封堆中部的长方形墓室体积近100立方米,用木材近50立方米。
拍摄风采
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拍摄团队来到新疆取景,由总策划、总制片、总导演张普然先生亲自带队,奔赴千里,深入广袤的草原戈壁,揭秘辉煌壮丽的昭苏草原。
通过镜头带我们感受昭苏草原厚重的历史,帮助我们全方位的解读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文化,重新开启绚丽神秘的丝路文明。
新疆伊犁州的昭苏草原,位于天山北麓。被乌孙山、阿腾套山、南天山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查旦山围拢,属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
特克斯河横贯草原,使得这里水草丰茂、土质肥沃、宜农宜牧,形成了一块几乎封闭的高位盆地。特殊的地理与气候,使这里遗落并远离了夏季与酷热,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
盛夏七月,这里油菜花盛开,绿草如茵、野花遍地、蜂飞蝶舞、牛羊遍野,清澈碧绿的特克斯河犹如一条玉带,岸边的座座毡房好似珍珠点缀其上。
昭苏草原自古就出骏马,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天马的故乡”,现在依然保存着大量身形矫健俊逸、奔跑神速的伊犁马。
除了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造就的壮阔美景外,草原石人、草原岩画和草原土墩墓更是昭苏草原的三大奇观。
草原石人
草原石人在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以南的广大草原上,当地百姓传说这是“天外来客”。
这一发现也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考古工作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从蒙元时期一直将石人产生的年代上推到隋唐时期。并认为这是当时雄居于漠北草原的突厥人所为。它是亚欧草原游牧先民遗留于今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对研究古代草原民族文化极具意义。
昭苏草原石人共有9尊,据考证,是活跃在此的突厥人的形象特征。许多刻工精细,线条分明,还有古代文字,这是其它石人所未有的,其数量之多居伊犁地区各县之首。
草原岩画
岩画是古代人凿在山崖和石壁上的图画,属人类早期文化遗址。在新疆伊犁昭苏草原旅游景点南部有科培雷特岩画,刻着释迦牟尼坐像,还有莲花纹,其他的还有鱼和文字。
据考究是早期游牧民之作,佛像、文字当属元代,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画分布在峭壁由西向北的巨石上,可分为三处,因每处的画面场景不同,所展示出的内容也不相同。
岩壁的西边,刻绘一尊释迦牟尼左手托钵,右手持花的坐像,右侧刻有许多古老奇特的文字,四周刻绘有大头羊、龟、蛙、花草等;
另一处只刻一些莲花纹;
还有一处在巨石以北河岸的石块上刻有一只山羊,其面积一米见方。
岩画中大量的动物图案,释迦牟尼像、花草植物、至今无法解读的文字等内容,生动地反映了先人崇尚自然生活、信仰宗教文化等场景。
画 草原土墩墓
散落在新疆伊犁昭苏草原旅游景点上的乌孙土墩墓有百余座,纵横排列着,状貌奇特,类型多样。最大的有3座,底周260余米,高20余米,如同小山,南北并列;其它的圆形、方形、梯形或石围、土堆,很是壮观。
据1988年新疆伊犁地区文物普查结果表明,在新疆伊犁州广阔的草原上分布着万座土墩墓。
考古工作者曾挖掘一底部周长200米,墓高10多米的大墓,估计封土堆的体积达一万多立方米,需动用3万人工,封堆中部的长方形墓室体积近100立方米,用木材近50立方米。
拍摄风采
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拍摄团队来到新疆取景,由总策划、总制片、总导演张普然先生亲自带队,奔赴千里,深入广袤的草原戈壁,揭秘辉煌壮丽的昭苏草原。
通过镜头带我们感受昭苏草原厚重的历史,帮助我们全方位的解读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文化,重新开启绚丽神秘的丝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