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吧 关注:284,529贴子:2,074,408

回复:【文】借《蠢物》12卷小谈【(作者)代人解说】这一神奇笔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所以会造成这般阅读体验,
说白了便是因为——
在这一卷,
我们看不到【有“雪乃特色”的雪乃】,
也看不到【有“由比滨特色”的由比滨】。
而后者尤为严重,前者则更多是后者的牵连而受影响。
于12卷,《春喜》的女主们失去了她们各自所拥有的异彩与光环,
那么,这本书、这一卷自然也就因此而失去了春物的味道。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95楼2017-11-23 21:29
回复
    不过,至此为止,有关这一问题的认知仍是停留在现象层面的。
    12卷的由比滨的塑造问题,于本质上究竟该如何去看待呢?
    这里依旧要回到文章的标题,即围绕着本帖全文的话题核心——【(作者)代人解说】;
    因而,对由比滨这一人物的塑造之探讨,
    其本质上便是【标签化】与【去标签化】的问题。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96楼2017-11-23 21:41
    回复
      插:
      今晚先睡了,
      各位晚安。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97楼2017-11-23 21:42
      回复
        插:
        这周日左右本帖大概能完结吧...
        预计还剩5000字左右。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98楼2017-11-24 06:52
        回复
          续正文:
          有关【标签化】与【去标签化】的话题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围绕着这一概念的探讨,在11卷由比滨分析中已花费大量笔墨去进行论述。(链接在前文中已给出)
          11月初又在轻吧看到@唐门_2货 前辈在《路人》完结后所写的一篇以加藤惠为切入来引出这一问题的分析文,真的获益匪浅。
          《春喜》(前11卷)与《路人》在【去标签化】这一塑造思路上是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残念系】(“真可惜,Ta虽然万般完美,却拥有着这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瑕疵”),【去标签化】的意义更加深刻,
          它力图在以情节丰富人物的过程中将人物过去所留给读者的表面形象与假象等标签式印象逐一撕毁,同时将其本真面目逐步揭露并以层进式的笔法进行描绘与发展。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残念系】,【去标签化】的理念则是一种质的飞跃。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02楼2017-11-24 18:38
          回复
            如果说《春喜》对雪团的【去标签化】是一种极致的严密与完善,那么《路人》对加藤惠的【去标签化】则更具创新性和辩证性。(具体可参照唐门_2货前辈的文章)
            9、10、11卷,甚至早从4卷始,渡航便开启了为雪乃逐步撕去其固有标签的工作——
            【完美无缺】【强大正确】
            【理智成熟】【绝不说谎】
            【贯彻信念】【绝无败迹】
            【孤高独立】【坚强无依】
            ............
            这些由雪乃前期向读者、以及八幡所展示出的强大,
            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而逐一从雪乃身上撕去。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03楼2017-11-24 18:54
            回复
              这一写法成功吗?
              自然是成功的。
              首先,摆脱了这些既存定义的雪乃,那个内心柔弱的、感情细腻的、爱生闷气的、会胡思乱想的、拥有着小女生般的调皮的、渴望依靠又渴望独立的、渴求信赖之人的、为情所困的、有决然坚毅的一面、同时也拥有着其易受伤而几近放弃一面的雪乃,很可爱,非常可爱,是个从任何角度上说,都十分【漂亮】的角色。
              即便是套路,那也是至上的套路,绝赞的套路。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04楼2017-11-24 19:04
              回复
                且雪乃作为《春喜》的核心人物,其在这一方面的塑造设计更使得与其紧密相连的其他人物(包括其自身在内)于全书的塑造大框架下形成了一个圆满且贯通的完整回路——
                雪乃的【去标签化】,其一方面服务于男主人公八幡的感情线,
                八幡最初认为自己因憧憬雪乃傲然孤立的身姿而认可她、想与她建立关系。(正如五卷末言——{这样的雪之下雪乃,我一定,是憧憬的})
                当雪乃不断暴露出她事实上并不如八幡所认知的那般完美与强大时,八幡一开始的选择是掩盖、否认和逃避,他不能接受【雪之下也会失败】的事实,于是便有了6卷的那般做法。(八幡6卷做法的本质目的即为如此)
                直到最后,雪乃那柔弱、迷惘、无依无靠而摇摇欲坠的真实终而被彻底揭露而再无可掩饰之时(主要由阳乃、最终由由比滨),八幡终于选择了正视和接受,并以坚定的决断之言({“雪之下雪乃的问题,就该由雪之下雪乃自己来解决!”})唤回了雪乃那近乎迷失而心灰意冷的灵魂。
                由此便揭开了八幡内心深处的真正感情——并非只是憧憬亦或是认可,自己之所以对雪乃永不离弃,愿接受其一切,正因自己真正喜欢的便是雪乃;
                本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只对自己温柔的女孩儿】,最后终明白,自己所真正爱的是一个【纯粹的灵魂】——一柱他愿永远凝视并追逐、为其助燃的青蓝色火焰。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05楼2017-11-24 19:23
                收起回复
                  于另一方面,雪乃的【去标签化】又与由比滨的【去标签化】塑造相互服务,以彼此逆转的方式最终完成雪团二人的对称性塑造。
                  有关【塑造对称性】这一话题,先知学长曾于一篇英梨梨的长篇分析文中有所提及(在轻吧精品书评中),
                  而其在《春喜》中的体现,其实在本文先前所谈到的雪团分析中也已基本言明。
                  以jay的话说,【11卷是团子奋起直追的一卷,凭借这一卷,她终得以在塑造地位上与雪乃平分秋色,雪团二人的对称性也由此而形成】;
                  也正如先前所总结的那样——
                  【11卷是对由比滨双向塑造性的最好收束,是她第一次得以追平雪乃的时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1卷是由比滨这一人物的心脏;
                  这一卷,是她对自我标签式印象的控诉与抗争。
                  {“我的风格...吗...我并没有小企所想象的那样温柔...”}(11卷语)
                  她渴望被真正的关注,渴望八雪去了解真实的她,渴望撕下【温柔】这一空洞的标签,摆脱人们对她的固有成见与既定印象,不愿被擅自定义,不想被强贴标签。
                  由比滨这一人物在春喜中是基础理解相对最难(准确来说是最后解读)的一位,
                  其根本原因,于最初,我所总结下来的结论是——
                  这是因其身为【双向塑造性】角色的特殊性而决定的。
                  jay言:【我想是因为人们太过容易以“标签”式的定义去看待她,不只是书中人物如此,读者更是如此。】
                  于最后一篇由比滨分析中,纸箱道出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总结:【由比滨的难度,其最重要的一点大概就在于,假若一个人不准备完整的去了解她,哪怕以囫囵的逻辑去解释她的一些所作所为,于一定范围内也能够自圆其说。因而,即便错的离谱,也常常难以自觉。】
                  由此可见,人物的【去标签化】对于整部作品而言,是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的——
                  一是加强书中与该角色相关的人物对其的认识,再以认识推动做法,从人物最终落实到情节之中,驱动小说内容本身的全面发展;
                  二是加强并加深读者对该角色的具体理解,对全书的阅读起到置关作用。
                  因而,由比滨终发起了最后的商谈,
                  最终,她以行动所证明的,是自己内心的强大、对八雪二人的深刻了解;
                  所得到的,是八雪二人对她的重新认识、雪乃的敞开心扉与对她的无尚信赖、八幡对她人格的真正认可。
                  不仅撕去了【笨蛋(不可能做好曲奇)】【弱气】【无主见】及【温柔】的标签,内在人格更得到了极致且飞越性的升华。
                  经过最后的商谈,雪团二人的【去标签化】得以在最终完美收束。
                  她们各自在八幡心中的标签式印象(擅自定义)也终在他的自我批判与反思中得到辩证否认,雪团二人的坚强与温柔得以终获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11楼2017-11-25 19:30
                  回复
                    {我总是擅自认为,雪之下雪乃是坚强的女孩儿,由比滨结衣是温柔的女孩儿,像这样将定义强加于她们,然后以此为借口,毫无顾忌地依赖着她们。
                    正因如此,才不能辜负这份善意;
                    绝不能将问题的核心推给她们,
                    因为,
                    雪之下雪乃是坚强善良的好女孩儿;
                    由比滨结衣是温柔善良的好女孩儿。}
                    (11卷末八幡独白)
                    于此刻,由比滨也真的是化蛹成蝶了;
                    而她的化蝶展翼,最终也是为迎来雪乃的凤凰涅槃,卷末雪乃的重获自我也正为此而生。
                    在雪团的相互映衬下,八幡的坚定觉醒与内心誓言,似没入大海的夕阳,在白色画布上留下一幅影绘,
                    那幅影绘模糊不清,若隐若现,形状诡异,完全看不清轮廓,
                    却着实地连结在了一起。
                    假如,愿望拥有其形体的话,
                    那一定是……
                    ————
                    峰回路转的精巧设计,柳暗花明的情传心递,人景一色的唯美作结,也是我个人喜爱11卷的一大理由。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12楼2017-11-25 19:45
                    回复
                      然而,
                      12卷做了什么呢?
                      你由比滨于上一卷拼尽全力为自己撕去的标签,终于在下一卷由你家创造主亲自给你贴了回去,
                      用“贴了回去”倒不够准确,因为被贴回的并不很彻底,
                      而令人无奈的是,你家创造主还给你加了个大大的新标签儿,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已经不是用“贴”了,简直是拿502强行黏上后再裹上无数圈胶带紧紧封口,就生怕广大读者群众们看不到你由比滨脸上那永不褪色的油性墨所印上的几个标注。
                      最令人叹息的是,如此巨大的一个标签儿,竟还没能贴好,标签儿上的笔墨也因为用力过猛,结果一不小心便糊到了一块儿去,最终便只剩下三个大字儿能勉强看清了——
                      【好女孩】。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16楼2017-11-25 20:02
                      回复
                        @跖少派1号 @lv6wp6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17楼2017-11-25 22:51
                        回复
                          @老肯尼迪
                          虽然监禁了你两天,但看在你这么温柔可爱的份上就放你出来吧!
                          出来吧!
                          肯肯小可爱...啊不!肯肯姐姐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19楼2017-11-25 22:53
                          回复
                            @hzz945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20楼2017-11-25 23:06
                            收起回复
                              续正文:
                              是的,这便是12卷围绕着由比滨这个人物的一切问题的真相。
                              由比滨于该卷的塑造为什么会呈现出这般态势,
                              无论是【重设定】亦或是平易化过度所导致的俗滥化,终归只是字面本身所透出的现象,
                              根本问题就在于,由比滨的形象于此卷陷入了【标签化】的深渊。
                              此前,这一角色的塑造方向,一直是【平易化】与【逆平易化】二者的辩证结合——
                              既要摘去其【总是温柔的】这一标签,展现出其真实普通的女孩儿形象,
                              同时又要打破读者对其【一无是处】的误解,展示出其内在的强大与坚定、胜过“温柔”的温柔。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23楼2017-11-26 17: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