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亚健康吧 关注:552贴子:4,232
  • 1回复贴,共1

什么是瞑眩反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瞑眩反应】
古人云:“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重病或久病之人,如果经过中医治疗之后,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那就不能彻底治愈这个病。
【瞑眩反应产生的原因】
瞑眩反应,就是用药过程中,阳气渐充,将体内蓄积的寒邪、水饮、瘀血通过肠道、皮肤等渠道排出体外的排病反应或好转反应。通俗的讲,也可称为“斗药”现象:药与病邪相斗,邪气不服输,正气不相让,一旦正气占了上风,邪气便自己退去。特别是大病、重病和久病,出现瞑眩反应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这是疾病向愈的佳兆。
【瞑眩反应多久消失?】
瞑眩反应,少则一时半刻,多则数日。每个人出现瞑眩反应的轻重程度不尽相同,身体越虚,病情越重,病情越长的,方药如果对路,出现强烈暝眩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但也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有人甚至直接产生治疗效果,并无瞑眩反应。
瞑眩反应不光是表现在颜面或身体,甚至口中亦会出现荨麻疹,其他表现如浮肿、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发烧、耳鸣、血压变化、骨骼酸胀疼痛等症状。药后症剧者,往往是药力生效,外邪内透之故。因此出现这种反应者都不要担心,它不是副作用,短时间后就会自然减轻和消失。
当反应告一段落时,身体自然好转,整个人因而轻松起来。这时睡眠品质会显著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强,感冒减少,面色红润,自觉精神旺盛,且生理时钟也变得有规律了。
瞑眩反应是医生与患者应该努力追求的东西。
【西医为何不会出现瞑眩反应?】
阳证,代表的是强壮、是亢奋,是有余;阴证,代表的是虚弱,是不足,是安静。三阳证,常常意味着发热、头痛、口苦、甚至谵语,惊狂。也就是说,不舒服的症状,大多集中在阳证。舒服的或者缓和的症状,往往集中在阴证。比如同样是头痛、腹痛,痛感强烈到难以忍受的往往是阳证、实证;而阴证、虚证的痛,一定是隐隐作痛,似有似无。假设在一位阴证病人有一点点虚火的情况下,滋阴药一下去,头两天病人反而会觉着舒服了,因为虚火被水浇灭了,可继续服药会怎样呢?是原本的阴寒体质,一寒到底。
西医的大多数药物以及输液也是这个道理。很多病人在患伤寒表证时,往往找西医打针输液,西药抗生素多为苦寒药,再加之大量液体(水本身就为寒性)进入人体,输过液的朋友都应该有体验:如果有发烧、咳嗽或者扁桃体发炎,哪怕你是阴寒体质,一瓶水下去,你会舒服很多,可是,经过几天治疗,往往转为太阴虚寒。病没好彻底,但也没有特别不舒服。
现代医学认为瞑眩反应是人体在接受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的天然药物或食品后,活性成分与人体非健康组织之间犹豫拮抗作用使人体机能由弱转强,由差转良或排出毒素、**过程中身体所经历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属于药物/食物发挥效果的前兆反应或促使人体新陈代谢的过渡反应
瞑眩反应的过程大致经历营养补充、新城代谢加强、气通脉畅、细胞再生、机体恢复,这五个过程是人体本能自然治愈力发挥细胞再生、机能活化的过程,也是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所必经的新陈代谢、机体修复的过程。
现在,我们体内的化学物质越积越多,比如像药品残留、农药残留、酒精、人工添加物、饲料中的荷尔蒙、抗生素、环境污染等,都会导致机体阳气下降。而经过中医扶助阳气后,机体就会产生排毒反应。这些反应都是毒素排出体外时的必然现象。
越来越多的“亚健康”患者在经过中医调理后出现排邪反应,最基本的表现为疼痛加剧、嗜睡、皮肤发痒、头痛等等,如果想要病症快点消失,就要相信中医,坚持进行调理,否则一旦产生怀疑,停止治疗,则前面好不容易不起来的阳气又会消失掉,前功尽弃,所以,中医调理,贵在坚持!
【哪些人容易发生瞑眩反应】
1、过敏性体质
2、体内化学物质积累过多,如药品、食品中农药残余、人工添加剂、饲料中的荷尔蒙、抗生素、环境污染
3、五脏机制有异常迹象,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
4、免疫力增强与疾病或病变细胞对抗时
5、以前发生内伤、运动伤害、车祸伤害等
【能不能降低瞑眩反应的不舒服或缩短反应时间呢?】
一定程度内是可以的。但条件是正气正在修复病体,你只能帮助正气来尽快地把病邪赶出去,千万不能帮助病邪把正气消灭掉。否则,瞑眩反应是减少了,但病邪也进去了。如果想治好病,就不要光想着减少反应,应该知道:越是反应,越是高兴,痛苦并快乐着。越想减少反应,越是要努力培养正气,越是要注意忌口与饮食节制。比如说,不吃油炸、腌制、刺激性食物,少吃肉,等等。


1楼2017-11-14 19:24回复
    我治疗慢性胆囊炎,吃中药吃出荨麻疹。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荨麻疹,这一次吃中药,吃了3个月了,都没起什么效果。但前天,忽然起了荨麻疹,昨天胆囊炎的疼痛就减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暝眩反应,还是巧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5-04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