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旧照

在交通方面,南宁和桂林各擅胜场。
桂林的省外交通能力较强,北上可经灵渠-湘江-洞庭湖-长江-京杭运河达京津地区,或溯汉江达关中地区。
原来桂林这么重要....不止山水

但桂林省内水路能力有限,虽然可以在梧州中转最远到达左右江流域,但需要全程逆流而上。
南宁的省内沟通能力更强,向东可经邕江-郁江-浔江达梧州;西可溯左右江到达百色、崇左;东北方向的柳州和桂林也有水路中转到达。比较遗憾的是南宁附近水系勾连的省外政区是经济较落后的云贵和在古代被中国附属的越南。
这样的交通形势,让桂林在古代明显更受统治者偏爱,而南宁只能在近代化以后展现潜力。
工商业方面,桂林由于起步早,很早就形成了传统经济的路径依赖,一直到晚清都还没有近代化的先声出现。而南宁自光绪二十七年就成为了自开口岸,很快就形成了新的工商业体系,“四时电船可通”。
南宁的公私工厂和商铺数目已经远远超过了桂林,是“执广西手工业之牛耳”(白崇禧语)。
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林远洲的统计
到了1930年代邕桂两地的农产
工商业规模如下表所示
南宁已经明显超过桂林

军事方面的观点则已经在上文岑春煊的奏章中出现过,桂林对桂西南的控制力太差,一旦越南有变往往救援不及。把军事中心迁到南宁,就能更好地响应龙州等地发生的变化。
不过军事优势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抗战时期,李宗仁白崇禧就以“一旦日军航母编队泊于广州湾,地面部队可从钦廉一线登陆直扑省会南宁,舰载机亦可起飞为其提供空中支援”为由把省会迁回了桂林。
广西西南诸城
近海的南宁与内陆的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