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人武学文摘吧 关注:58贴子:920
  • 4回复贴,共1
《乱环诀释义•引言》
太极是个圆,所以太极拳为圆运动。这个圆是立体圆,时大时小时左时右、有时瞻之似在前、触之而若后……可谓动静一如心意、变化万端始终,故古贤喻为乱环而不称圆!圆、环本一,称环而不名圆者,以圆者必满成实,不易分别阴阳;又太极之圆须忽大忽小、忽现忽隐,变换跨度超常,与人常识思维不易契合,初机不易明了其理;而相对于圆相的立体真实形态,则环虽为圆却有平态,给人一种“人人皆能把握”之感;乱环之乱谓其不定,环则不论立、卧、动、静,皆能持平!静则有形有状,动则见意见神;静无终始,动有机势;散之成万象(其形实而其义虚也),万象出于一本(其形虚而其理实);敛之以归一(意实而神虚),归一含藏万象(怀实而心虚);由此而知环者所以为发明圆义而设也!《乱环诀》者祖师先贤所传明阴阳生化之理而究虚实变化之义之捷径尔,此义平时常说而其文未著,今则补叙之,言之以为引心循理入境也!(丁酉八月十七)
(一)原文: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释义:第一句提示两件事:一是要弄明白乱环,二是要知道其意义。
明白乱环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什么是乱环,二是乱环是什么。
什么是乱环,在引言中大概也说明了,乱环实际就是为了方便解说圆运动、而临时立的一个名目,本质还是圆,这是拳法对我们要先从理上理解乱环的基本要求;而乱环是什么,则是把要求体现出来的实际理地,比如虚实、开合、变转、隐现等等;再细言:忽隐忽现、由大而小由小而大是乱环的一种特性,我们就得把她体现出来,要体现出来先要如前明理,再依理合法用功,积久自然可得,其余虚实开合变转莫不如是理;综之而言:圆在平面状态下的立体运动,称之为乱环,而乱环则是能体现圆的一切规律、特性。近时学人多不先究理义,尤其对此一句,觉得并无密意亦即没有技术含量,往往忽略,只去盲目用功,往往经年累月徒耗时日,而功夫(时间)只表现在了年纪上,所以先贤称为“最难通”!学人多以此句质白,不加思考,不识先贤本心,与真义对面错过,甚是可惜!
《乱环诀释义》(二)
第二句“上下随合妙无穷”。
上下随合,常人多念作“上下相合”,认为这个上下指的是手与脚;这样认识在低层次也不算错,起码可以增加手脚之间的协调能力。
实则上下指的是天地,随合指人在其中以随天地运转,谓之合于自然;在太极拳中,人体腰胯以上属阳,必向上随形就势合于天(虚空)、以养清虚轻灵之神形;下体属阴,须向下降气通关合于地,以成沉稳中正之态势;中间丹田命门虚灵不昧久得自在,从而形成完整的天地人三才;这也是我们常说太极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的道理,也是人练拳术以回归自然的正途。
这其中“向上随形就势”,即是拳法的“随曲就伸”,“向下降气通关”,即是中定的根本,“丹田、命门虚灵不昧”,即是“存无守有”的功效!
若不如此思维,仅仅用手去合脚,即到尽头,体用时不得己则助以气力,致成手法,便落下乘武道,终不能得自在!
上、下明了,随、合无差,无穷之妙,自然而生,就需各人自己体会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10 18:14回复
    乱环诀释义(下)
    关于四两与千斤的公案,武术界几百年来流传有很多版本,无外乎是“四两拨千斤”!从我中华传统武学技巧的角度讲,是不错的,运用合适的方法以巧破拙,借助形势以小力破大力……但太极拳有关经典却是“牵动四两拨千斤”!
    这句话很多名家这样认识:我有千斤力,只用四两,就能牵动对方的千斤力;这个人是没干过体力活,即是利用杠杆原理,四两力也牵不动千斤,四两力只能打开电力开关——这类似童话,我们当他童言无忌好了!
    其实我们看这句话“牵动四两拨千斤”、非常好理解:牵动四两,说明这四两不是我的,去拨的千斤,更不会是自己的;所以四两和千斤都是对方的!假设一下:以部队兵力比拟,四两好比是侦探兵,千斤则是大部队;我如何牵动呢?无非是想法让彼侦察兵认为此地平安,大部队可以放心过来,仅此而己!
    第四句“四两千斤着法成”,表面上的意思是说如果能陷敌于乱环之内,就可以轻易取胜;连带的问题就是:如何轻松获胜?因为即使做到了“陷敌深入乱环内”,却也有可能因种种有力的作为、而使敌逃脱——所以必须要明了四两与千斤的关系,以便于日常用功以及临场对敌。
    原文:(五、六句)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站桩的目的虽然是放松以知动静,但实际却是一个净化身心、脱胎换骨的过程!净化身心,是要洗净我人之习惯思维;脱胎换骨则是一身内外成拳之思想!
    “手脚齐进”说明自身运动必须完整一气,“横竖找”则是指出动机在横竖之间、也可说欲得乱环的功夫,必明此横竖之理、亦必于横竖中寻!关于横竖,可以用吴氏太极拳的八方线来释其学说:一个圆上有一百八十根本头,每一根都可以横摆、可以竖放、亦可以斜置;其有两端,横挑日月,竖立天地、平直四维……小则撑房架屋,大则经天纬地,直不离圆,圆自有直,其功可谓之纵横天地!人必具此功能,才能叫做回归自然、师法造化!(也有人释此句义为横竖相破,如人势横进,我以竖破;人势竖入,我以横扫;这是舍本逐末之解,对待思想太重,不足取!若能知晓前文所述之横竖本意,则此种体用自在其中,此处又何足道哉!但若是处一时权宜,以横竖相破之说明体用之道,言亦未始不可!)
    《乱环诀释义》
    第六句“掌中乱环落不空”,有一个问题:乱环到处都是,为什么这里单说“掌中”呢?只要你不把这个“掌”当做手掌那个“掌”,便知道这个“中”,自然也就不是手掌中的那个“中”了!根据上一句横竖的意义,那180根本头可以无穷变转的实质,想一下,把控这个圆与直的关键处不是掌握其中心吗?中心是指挥机关!中心不失,乱环自然不会无功!需要注意的是:如前所述,乱环是圆直之间相互的作用而形成的,是以圆的意思指导直的形状而达到圆的功能,中心也是以意为主导的!意有虚的本义,所以,把控这个乱环变化的中心,必致力于意!而得意之本,莫过于明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1-10 18: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乱环诀释义(下)
      关于四两与千斤的公案,武术界几百年来流传有很多版本,无外乎是“四两拨千斤”!从我中华传统武学技巧的角度讲,是不错的,运用合适的方法以巧破拙,借助形势以小力破大力……但太极拳有关经典却是“牵动四两拨千斤”!
      这句话很多名家这样认识:我有千斤力,只用四两,就能牵动对方的千斤力;这个人是没干过体力活,即是利用杠杆原理,四两力也牵不动千斤,四两力只能打开电力开关——这类似童话,我们当他童言无忌好了!
      其实我们看这句话“牵动四两拨千斤”、非常好理解:牵动四两,说明这四两不是我的,去拨的千斤,更不会是自己的;所以四两和千斤都是对方的!假设一下:以部队兵力比拟,四两好比是侦探兵,千斤则是大部队;我如何牵动呢?无非是想法让彼侦察兵认为此地平安,大部队可以放心过来,仅此而己!
      第四句“四两千斤着法成”,表面上的意思是说如果能陷敌于乱环之内,就可以轻易取胜;连带的问题就是:如何轻松获胜?因为即使做到了“陷敌深入乱环内”,却也有可能因种种有力的作为、而使敌逃脱——所以必须要明了四两与千斤的关系,以便于日常用功以及临场对敌。
      原文:(五、六句)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站桩的目的虽然是放松以知动静,但实际却是一个净化身心、脱胎换骨的过程!净化身心,是要洗净我人之习惯思维;脱胎换骨则是一身内外成拳之思想!
      “手脚齐进”说明自身运动必须完整一气,“横竖找”则是指出动机在横竖之间、也可说欲得乱环的功夫,必明此横竖之理、亦必于横竖中寻!关于横竖,可以用吴氏太极拳的八方线来释其学说:一个圆上有一百八十根本头,每一根都可以横摆、可以竖放、亦可以斜置;其有两端,横挑日月,竖立天地、平直四维……小则撑房架屋,大则经天纬地,直不离圆,圆自有直,其功可谓之纵横天地!人必具此功能,才能叫做回归自然、师法造化!(也有人释此句义为横竖相破,如人势横进,我以竖破;人势竖入,我以横扫;这是舍本逐末之解,对待思想太重,不足取!若能知晓前文所述之横竖本意,则此种体用自在其中,此处又何足道哉!但若是处一时权宜,以横竖相破之说明体用之道,言亦未始不可!)
      《乱环诀释义》
      第六句“掌中乱环落不空”,有一个问题:乱环到处都是,为什么这里单说“掌中”呢?只要你不把这个“掌”当做手掌那个“掌”,便知道这个“中”,自然也就不是手掌中的那个“中”了!根据上一句横竖的意义,那180根本头可以无穷变转的实质,想一下,把控这个圆与直的关键处不是掌握其中心吗?中心是指挥机关!中心不失,乱环自然不会无功!需要注意的是:如前所述,乱环是圆直之间相互的作用而形成的,是以圆的意思指导直的形状而达到圆的功能,中心也是以意为主导的!意有虚的本义,所以,把控这个乱环变化的中心,必致力于意!而得意之本,莫过于明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10 18:50
      回复
        《乱环诀释义》
        原文(七、八句):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释义:这是个问答句,承接上一句的意思,形成乱环、体用乱环的这个核心之要在哪里呢?发、落点对即成功!发点指形成乱环运动的开始,落点指运动的目的地
        推而崇之,仍是重在“掌中”!
        关于这个发落点,有些实用派认为:发点是对方对我用力处,落点是我引彼力到达处;还有一说是:发点是我劲力出处或与对方接触点,落点是我劲力欲达处;虽然是舍本逐末之论,但也不无小利,诸位也可以参照;不过学问经典多是提契纲领之说,又兼传统文化,重在自身修养!自身有成,运用又何须他人饶舌?即从用功来说:功夫还未上身时,不去自家田地中寻真拙宝,反去思想身外无穷事,能有啥益?所以曹某释先贤经论,多依此义!
        《乱环诀》浅解如上,供诸位初期参考,以便日后自己于中有大发明!
        2017.10.18南阳曹树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10 18:51
        回复
          欲练神功,引刀自宫;炼丹服药,内外齐通。今练气之道,不外存想导引,渺渺太虚,天地分清浊而生人,人之练气,不外练虚灵而涤荡昏浊,气者命之主,形者体之用。天地可逆转,人亦有男女互化之道,此中之道,切切不可轻传。修炼此功,当先养心,令心不起杂念,超然于物外方可,若心存杂念,不但无功,反而有性命之忧。

          【先诀】
          欲练神功,引刀自宫。若不自宫,功起热生。热从身起,身燃而生。由下窜上,燥乱不定。即便热止,身伤不止。自宫以后,真气自生。汇入丹田,无有制碍。气生之法,思色是苦。厌苦舍离,以达性静。性静以后,手若拈花。气绕任脉诸穴,方汇丹田。气成之后,人若新生,妙及无比。再配性淡之食草。如木耳、草菇、冬瓜、薯类等,练药而食。此功一成,出手如雷。招式何用?随手一招,敌不及防,即是杀招。
          【上部练气】
          葵花第一重
          天地阳气生时,在于子午二时,当是此时,应定心圆气,舍却心中杂念,存想天女捧香而至,气自丹田而生,经右肾旋而下右足,由足后反上右胁下,至右手,过肩井循颈入耳至脑后下,左耳复过肩井下左手反左胁下腰由左肾下左足,循足上行复还丹田,其间凡身体有颤动之处,则右以左手按之,左以右手按之,其间存想天女按之,但觉两耳如鼓,华池液满,分三次咽下,前后共反复三十六次,功行百日,可颜如婴童!(若心存杂念,则心动而气乱,非但无功,反而会失精失色,面目干涸。)

          葵花第二重
          男子练气,女子练血,气血双修,事半功倍,气盛血亦盛,然终需主练一种,气为导引,血为介质,气血通则人流通不老,正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先令气圆固,存想天女以两手向腰上至颈摩之,气入泥丸,搬运不停,华池之液咽四十九之数,气固而成真。此境界行之久久,可令气化为真。(若心动,则气散,恐今生难再进一步。)
          葵花第三重
          男子阳为主,女子阴为主,男女若能禀天地之正气,可移天换地也,其间之法,保肾得铅养心得汞,铅汞升降相遇于金鼎中而成丹,二气无本则铅汞不生,二气本源固密则日进千里。(此境界,定心养神是妙用也。)
          葵花第四重
          以心为室,扫除尘垢,反朴归真,澄明寂然,可以妙洞三界,无所不能,其法将真气升之,两手相叠,左手压右手,右手摩顶,三千功后自化神。

          【下部练剑】
          所谓剑法,无招为上,然须有招。招若如雷,以简为胜,繁则无速。而和出手,为有路数,静身而站。上下左右,斜左右上,斜左右下。是为八路,而为一面,面转一周。九分概全,故七十二路。而敌之杀手,只在一招。激拨后刺,化守为功。敌有千招,我只七十二拨。由此便及十方。方位之换,靠速不靠招。 以最短之距,出最简之招。简而说之,即为上拨下拨。左拨右拨,斜上左右拨,斜下左右拨。然后,随敌之换位,角度转换。再如此拨。一周转九次,便已走了四面八方。然以速取胜,谈何容易,凌厉之气,极难练成。天下之间,我未曾见。惟靠自己悟之。就算如此,七十二拨,亦算剑法。不过化破绽于周身而已。无招即是招,招式启可忽视。

          【服药练气】
          人应常保平常之心,不应妄动杂念,后面附一静心活血练气之方。服药之方:人参、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整个以及当归、大枣、阿胶整个等,一贴一副,早晚各服一次;防风、艾草、白菖蒲、菊花各10克,捣为粉末,以莲藕汁搅和为丸,如黄豆大,每天服三次。(阴虚火旺者慎用)(整部宝典,自宫之后,首需练气,后炼丹服药。丹药可使女性性征更加凸显的效果。 若不自宫,针法也可练成,可达到方便生活的目的。)

          【基本针法】
          一、光君
          用无名指与大拇指轻轻捏住针线,小指与食指伸出呈现兰花指式样,食指作为剑诀,要指出出针的方向,手腕朝上。出针时,手腕往自己的方向内划圆弧,小指与食指略微放松,当划圆一周回到到原来位置时(这时手腕朝下),突然发力,无名指与拇指陡然松开,靠中指与手腕的力量将针线抛出,过程需体现女性的轻盈(注:此法极其费力,起初力气小时,针线会有明显翻滚,后来力量增大,翻滚的轨迹就看不出来了。)
          二、六合
          中指与拇指轻轻夹住针线,法力过程与法1)相同,只是出针时手势略有不同,出针时,五指张开,具有男子豪迈之气。(注:此法容易误伤自己,需要注意保护食指与臂弯不可扭伤。)
          三、随风
          敌人陡然靠近,不及作势,可向前伸出胳膊随手用拇指与中指拾起针线,顺势突然前伸,中指发力,靠手臂力量掷出。(注:此法需要熟练法后方可习练,需要一气呵成。)

          四、依云
          敌人已经来到身前,仓促间,用中指、无名指与小指掠过台面,将钝器飞掠而出。(注:钝器可不限,但是仍然要体量小巧。)
          五、空蝉
          兰花指,用力弹出。此招需要法一做基础,方可显示其威力,否则出指无力以上五指,练成后,威力虽然不大,但也可使生活更加便捷。
          葵花宝典是一种以手运气,以气代镖的暗器手法,需有非常深厚的内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05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