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
本人黎永利于1968年作为知青,从广州市下乡到东莞清溪镇九乡村务农。于1976年招工回城并于1995年返回清溪九乡村居住。远在1972年在清溪镇认识了杨可老师傅,受他的影响接触了莞香[沉香],并以采集、加工、出售来应付生活上的贫困。由1972年到2017年已经有四十几年的莞香制作经验,可谓是一个少有的“老香农”。
在这几十年间我走遍了从化、增城、广州罗岗、惠阳、东莞、宝安[深圳],对莞香的生长,地域和分布各因素都了如指掌。随着自然生长的莞香树逐渐消亡,人工种植势在必行。并于在2005年开垦了清溪九乡村土名“黄竹坑‘’的山地用来种植莞香树,使莞香树得到传承和发展。
现种植莞香树面积有约30亩,高4至5米,直径15至20公分莞香树约2千多棵,莞香小树苗无数,同时还保护了原生长地原生态的野生莞香树过百株。由于本人年纪已老现年已七十周岁行动不便,每年的除草、放肥、修枝除虫,每件农话都要请他人来代劳,除此外还需要购买农具、农药、肥料第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以往还有多少的资金来支付工作上的费用,现在已经无力支付了,但是已经种植下的莞香树也不能停顿各种的培植费用。
特此向有关部门能适当地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以使莞香树的遗传、保护、兴旺、发展能更上一个阶!谢谢!!
黎永利 2017年11月10日
本人黎永利于1968年作为知青,从广州市下乡到东莞清溪镇九乡村务农。于1976年招工回城并于1995年返回清溪九乡村居住。远在1972年在清溪镇认识了杨可老师傅,受他的影响接触了莞香[沉香],并以采集、加工、出售来应付生活上的贫困。由1972年到2017年已经有四十几年的莞香制作经验,可谓是一个少有的“老香农”。
在这几十年间我走遍了从化、增城、广州罗岗、惠阳、东莞、宝安[深圳],对莞香的生长,地域和分布各因素都了如指掌。随着自然生长的莞香树逐渐消亡,人工种植势在必行。并于在2005年开垦了清溪九乡村土名“黄竹坑‘’的山地用来种植莞香树,使莞香树得到传承和发展。
现种植莞香树面积有约30亩,高4至5米,直径15至20公分莞香树约2千多棵,莞香小树苗无数,同时还保护了原生长地原生态的野生莞香树过百株。由于本人年纪已老现年已七十周岁行动不便,每年的除草、放肥、修枝除虫,每件农话都要请他人来代劳,除此外还需要购买农具、农药、肥料第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以往还有多少的资金来支付工作上的费用,现在已经无力支付了,但是已经种植下的莞香树也不能停顿各种的培植费用。
特此向有关部门能适当地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以使莞香树的遗传、保护、兴旺、发展能更上一个阶!谢谢!!
黎永利 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