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吧 关注:447贴子:2,285

平儿背后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平儿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美女之一。特别是她的纯朴、善良、全才、完美的形象和气质给广大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书中,平儿的每一次出场都是引人入胜,牵动着读者。其实平儿这个角色更牵动的是作者曹雪芹的心,因为平儿的真身就是曹雪芹的夫人李凤,李凤从前是皇宫里最美丽的宫女,但皇宫是一个是非之地,太美丽的人是会受到情敌们排斥,因此李凤失去了很多被封皇妃的机会,最终是被迫出宫嫁给了贫困的曹雪芹。
请看平儿第一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的第六回,这一回的故事主题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当时周瑞家的带刘姥姥来见凤姐,但凤姐还没回来,因此周瑞家的就先找到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原文在这里有脂砚斋的批语写道:“着眼,这也是书中一个要紧人。”这就点出了平儿是一个“要紧的人”。究竟有多么要紧呢?首先来看平儿是谁家的“通房大丫头”?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的通房丫头,而是红楼紫禁城中皇帝的“通房丫头”!她的身份如同皇妃。请看刘姥姥见平儿是“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而且是“花容玉貌”。这么美丽高贵的“通房丫头”,在多大的官员家里会有呢?就是在紫禁城里也并非普通宫女,至少是一个宫中正红的皇妃!
原来平儿的原型是李鼎的女儿,出生于雍正七年的三月十五日,因为属鸡,故此娶名李凤,人们都叫她凤姐。刘姥姥说她小名叫凤哥,这是因为李鼎夫妇没有儿子,就把唯一的女儿当儿子看待。现在刘姥姥来见凤姐,但作者并没有着重描写凤姐,而是在细致的描写平儿。其实此时王熙凤是假凤姐,平儿才是真凤姐。平儿和王熙凤的关系是在影射李凤在宫中本是乾隆的孝贤皇后的贴身女使,后来孝贤皇后为了控制乾隆,就把艳贯群芳的李凤让乾隆收房,虽然没有封李凤为妃,但李凤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孝贤皇后。在《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贾府中的姨娘们都不敢怠慢平儿,这就是暗写李凤在宫中地位是排在皇后一人之下,众皇妃之上。但王熙凤一直在提防平儿会取代于她,因此平儿在王熙凤身边潜伏着危机,这就是在真实的描写曹夫人李凤在皇后身边的危机。其实李凤的情敌并非皇后一个,只要李凤一天不离开皇宫,就会危机四伏。后来出宫嫁曹就如同飞出笼子的鸟,那时的李凤远离是非,心情可想而知。


IP属地:辽宁1楼2017-11-07 21:41回复
    666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19 16:45
    回复
      之三:皇宫中的凶险
      话说焦大在宁国府提到“爬灰”和“养小叔子”的话,当时贾珍不在场,这就是暗指故事发生在雍正死后。而焦大如此大胆的原因,还要再看焦大的谐音“交大”!真意就是暗指有大人物給他撑腰!而尤氏无动于衷就是把矛头指向皇后的婆婆皇太后。皇太后为什么要跟皇后过不去呢?当年是皇太后把皇后接进宫的,还做皇后的思想工作。现在怎么能怨恨皇后当年与雍正的关系呢?其实另有原因!
      现在把秦可卿和尤氏对比一下:尤氏在读者的印象中比较平常,但秦可卿有才有貌有人员。这就是“高过主子一筹”,这样的人在那个社会里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当年李自成杀李岩就是因为李岩很出色,很多老百姓都没见过李闯王,见到李岩的为人,就以为李岩就是李闯王,都高呼“闯王万岁!”这就給李岩带来了杀身之祸!而皇太后是个女政治家,她立干儿子乾隆为皇帝就是要自己亲自掌握国家大权,而乾隆的皇后这么有才干是对她大大的不利!因此就引出马道婆与赵姨娘密谋加害凤姐和小叔子宝玉,也就是加害孝贤皇后和儿子永琏。
      请看“马道婆”很明显是指属马修道人雍正的妃子。“赵姨娘”的“赵”也是暗指万姓之首的皇帝。“赵姨娘”就是皇帝的女人,暗指乾隆的生母李金桂。因为李金桂明白,他儿子乾隆是借孝贤皇后母子的光才当上皇帝的。将来永琏长大也许还有先皇的诏书,也许会取代乾隆。当时贾赦对凤姐的生死很在意,这就是暗点凤姐影射的人是与公公有关系的孝贤皇后!
      再看马道婆掏出十个纸铰的青面白发的鬼来,并两个纸人,让赵姨娘把凤姐和宝玉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而凤姐也与另五个鬼在一个床上,就是影射孝贤皇后本是清五帝雍正的女人。而宝玉和五个鬼在一起,就是影射凤姐的小叔子是她和雍正的儿子。再看五鬼“青面白发”,而“青面”就是清宫里面,“白发”是长在头上的,“头”暗指皇帝。因此五鬼就是“清五帝雍正”,而“白”就是指雍正給曹家带来了白雪之灾!
      再看马道婆说她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这是暗写皇太后指使李金桂加害孝贤皇后和儿子永琏。
      但“作法”是迷信,不可能有这种事。应该是李金桂毒死永琏,使孝贤皇后伤心过度,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后来又有多次受打击的事情发生,最终走向了自杀之路!
      话说李金桂投毒害死永琏的故事,就要看书中的夏金桂欲毒香菱,最终反而毒害了自己。这应该是李金桂后来的下场。而赵姨娘后来自杀应该是补充夏金桂暗示不全的结果。而李金桂应该是畏罪自杀的结局!
      再看原文说凤姐受了马道婆使的魔法就发疯了,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位胃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这又是暗写住在圆明园的雍正被一个女子所杀。其实都与皇太后有关!
      再看谋杀事件是因贾环害宝玉而起,其实贾环害宝玉是曲指雍正加害金陵曹家。请看贾环“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而“蜡灯”就是暗指雍正在腊月传旨查封金陵曹家,和花灯夜金陵曹家被抄!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皇宫是一个危险地狱!批书人说:马道婆随手就能掏出纸鬼纸人,就说明她随时都能害人。而平儿在这个圈子里混就是凶多吉少!
      虽然书中的凤姐和宝玉后来都被救活了,但历史上的孝贤皇后和儿子永琏都没有活!永琏死于乾隆三年十月,孝贤皇后的心情可想而知!
      多年之后,孝贤皇后又与乾隆生了一个儿子,但也被谋害!因此皇后的心情彻底崩溃,才走上自杀之路!
      再看凤姐只有一个女儿,而孝贤皇后最终也只剩下一个女儿,但在孝贤皇后离世之时,这个女儿已经出嫁。当时平儿就以女儿的身份为皇后守孝。而平儿最终是曹雪芹的夫人,孝贤皇后就应该是曹雪芹的丈母娘!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6楼2020-08-05 18:31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8-06 10:12
        收起回复
          之四:一绺青丝
          话说孝贤皇后的儿子永琏死后,皇后也就是丢了魂的人!心情就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看到谁就和谁讲儿子的故事。人们都听了伤心!而孝贤皇后的精神也失常了!好在乾隆每天都来看她,其实乾隆是很崇拜孝贤皇后的,只是她又是自己兄弟的母亲!现在兄弟走了,他觉得有责任来照顾皇后!乾隆几乎是每天都来问候,直到皇后的心情安定才走。还是那句话,日久生情,多年的朝夕相处会从陌生走向亲密。
          话说孝贤皇后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了儿子,名叫永琮。这是她和乾隆真正成为夫妻的标志,但也是皇太后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红楼梦》的二十四回里,邢夫人冲着贾琮骂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象大家子念书的孩子!”这话是曲指皇太后认为:皇后所生的永琮不是人,是“黑眉乌嘴的猴”!所谓“钻天猴”,但当时的天是皇太后执政,哪能容的有人钻天?
          再看《红楼梦》二十一回说到凤姐之女大姐儿出痘,实际上是暗写乾隆与孝贤皇后的儿子永琮,因出痘死于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当时年仅二岁!再看《红楼梦》中说有“两个医生”替大姐看病,又“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这就点出永琮所死的年和月!看来永琮之死与这两个医生有关!
          再看书中还说:所供奉的痘疹娘娘要求凤姐与贾琏隔房,而且远离患者。所以乾隆夫妇无法知道永琮的死因!而神仙要求凤姐与贾琏隔房,就是暗指皇太后以神话迷信之说为借口,目的是要把乾隆和孝贤皇后拆散!
          再看书中说贾琏在离开凤姐的日子里,被多姑娘勾引,而“多姑娘”就是指许多姑娘。多姑娘的丈夫叫“多官儿”,就是暗指许多官员都对乾隆使用美人计。再看这个多官儿都唤他作“多浑虫”,就是曲指当时官场上的许多官员都是搞歪门邪道的浑蛋!
          再看书中说多官儿是一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所谓“极不成器”应该是指乾隆,因为乾隆连妻子和儿子都没有保护好!而且是一个说了不算的皇帝!再看“破烂”就是曲指眼前的事情混乱复杂。“头”就是指皇帝乾隆。“酒头”就是曲指乾隆一时糊涂,中了许多姑娘的圈套!再看“厨子”就是“除子”,就是暗指有人要除掉乾隆和孝贤皇后的儿子!而眼前的多姑娘和多官儿給乾隆下套的目的就是牵制乾隆。以便那边有机会“除掉乾隆和孝贤皇后的儿子”。而许多姑娘的幕后指使者就是痘疹娘娘。而“痘疹娘娘”就是暗指皇太后!再看凤姐与平儿都随着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就是暗写孝贤皇后和平儿也被痘疹娘娘“调虎离山”!
          但皇太后虽然除掉了乾隆和孝贤皇后的儿子永琮,并没有达到拆散乾隆和孝贤皇后的目的。请看痘疹娘娘的期限一到,贾琏又回到了凤姐身边!虽然平儿发现了贾琏在外面的秘密,但平儿守口如瓶,没有让事态蔓延!也就是说:平儿看出了皇太后的阴谋,她跟皇后的关系再好也不会把这件事告诉皇后,因此太后的真正计划落空!
          但平儿也对乾隆很失望!请看贾琏跟多姑娘私通后给了多姑娘金帛,而多姑娘却给了贾琏一绺青丝,也就是一绺头发。请注意“一绺青丝”并不是单纯的定情之物,而是在影射乾隆私通过很多女子,究竟有多少呢?就跟多姑娘给的这绺头发的根数一样,很难数清!而平儿对乾隆的失望就是从看到贾琏的“一绺青丝”开始!
          打这以后,平儿就对乾隆保持了距离。后来凤姐见平儿只在窗外和屋里的贾琏说话,就问道:“要说话两个人不在屋里说,怎么跑出一个来,隔着窗子,是什么意思?”这是孝贤皇后觉得不正常,想是平儿怕她有什么想法!不敢与乾隆走得太近!而一个人被别人提防的感觉也很别扭!因此孝贤皇后有些不快!
          再看贾琏在窗内接道:“你可问他,倒象屋里有老虎吃他呢。”平儿道:“屋里一个人没有,我在他跟前作什么?”凤姐儿笑道:“正是没人才好呢。”平儿听说,便说道:“这话是说我呢?”凤姐笑道:“不说你说谁?”平儿道:“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
          请注意,“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这句话被一些红学家认为平儿抓住了凤姐的什么把柄。其实平儿的话意是说:你这个皇后也太傻了,太痴情了!你以为乾隆的心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吗?说出来都怕你伤心!
          话说孝贤皇后本是大家闺秀,确实不懂风流场上的乌七八糟。但后来突然知道真相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8楼2020-08-06 15:37
          回复
            之五:凤姐生日之谜
            话说皇太后又害死了乾隆和孝贤皇后的儿子永琮,致使皇后再次受到精神打击。但身边有平儿和乾隆的照顾,精神没有彻底崩溃。反而是皇太后这边觉得没有达到分裂皇帝皇后的目的。于是又生一计。
            在《红楼梦》的四十三回说:凤姐在九月初二过生日。这个“九月初二”是什么日子呢?请看九月初三是乾隆登基的日子,而“乾隆登基”就意味着孝贤皇后走向光明!但“九月初二”对于眀为皇子妃,实为雍正无名妾的富察小姐来说,就属于解放前的黑暗!因此这个日子不好。但这生日还要大办,而且是贾母主动张罗的!
            话说《红楼梦》的四十四回是凤姐过生日的当场,当时贾母让凤姐“坐在上面”,也就是坐在首席,这就是暗写皇太后认为孝贤皇后要取代她的位子。
            再看贾母硬要凤姐上座之后,就让一大屋子的人都为凤姐敬酒,以其说是敬酒,还不如说是罚酒!这就是暗写皇太后纠集许多人給孝贤皇后施加压力。但在酒席上也能看出贾母有意要把凤姐灌醉!
            再看凤姐后来实在招架不住了,当时自觉酒沉了,心里突突似的往上撞,就要往家去歇歇。但偏偏在这个时候,贾琏在屋里和一个女子幽会。而凤姐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两个小丫头,都口供一致地说贾琏酒后一觉醒来,偷偷约会鲍二家的。这一面之词应该值得推敲,有没有可能是有人指使女子故意来找贾琏呢?而凤姐为了让两个丫头说出实情,软硬兼施的威胁,这是不是在演示有人威胁丫头在先呢?
            再看贾琏所约的鲍二家的,这个“鲍二家的”是谁呢?就是暗指曹家的媳妇,因为鲍二家的就是“抱二家的”,而曹家人就是“抱了废太子家的女婴”,而废太子就是康熙的二皇子!这贾琏趁凤姐喝酒的时候来约会曹家的媳妇?这不是笑话吗?当时曹家人住在京郊,距离京城有二三十里地,乾隆怎么能联系上?而且曹家这个“抱二媳妇”视贞洁如生命,她怎么可能私通男子呢?
            但作者安排鲍二家的来到贾琏身边,就是暗写平儿在多年之后嫁到了曹家,要借《红楼梦》之书,以特殊的方式来揭穿皇太后的阴谋诡计!
            请看原文说:凤姐摄手摄脚的走至窗前,往里听时,只听里头说笑。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此话一针见血,目的就是挑拨乾隆与皇后的关系!
            再看贾琏道:“他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这是暗写在孝贤皇后死后,乾隆也不能自主婚姻,所以接替皇后的人选不是平儿。之前说过,皇太后也不同意乾隆加封平儿为皇贵妃,后来更不能同意封平儿为皇后了,原因就是怕有本领的人在乾隆身边,这样会威胁皇太后的统治地位!
            再看鲍二家的说:“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这是暗写平儿晋升皇后是不二的人选!
            再看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曲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这是乾隆对孝贤皇后的误会!其实从平儿看到了“一绺青丝”之后,就对乾隆失望了!
            再看凤姐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俩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愤怨语了,那酒越发涌了上来,也并不忖夺,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这就是有人在幕后导演的闹剧!而贾琏、凤姐和平儿都中了离间之计!请看“鲍二家的”,算到凤姐来到了窗前,就故意把话说给凤姐听,话中很明显在离间凤姐和贾琏及平儿的关系。这里还有庚辰双行夹批提示:“奇极!先打平儿可是世人想得着的?”而平儿是凤姐的得力助手,一旦平儿离开,凤姐自身难保!也就是说,平儿离开孝贤皇后,皇后的处境就更加危险!
            再看贾琏的尴尬就是乾隆的不知所措,他被多姑娘牵制就随时会有女子找他,但乾隆不知道今天的女子是别有用心。况且书中说贾琏是吃过酒的,也就是说:乾隆当时并不清醒,也看不出是中了圈套!另外乾隆还以为平儿不理他是皇后限制的!
            话说孝贤皇后不同意乾隆加封平儿为皇贵妃,是怕乾隆和平儿走得太近会疏远自己,但如今鲍二家的对贾琏说要把平儿“扶正”,就使皇后感觉平儿在平时对他的好是阳奉阴违!因此凤姐就对平儿大打出手!
            话说平儿一股火撒在了鲍二家的身上,贾琏又把火撒在平儿身上。这一家人就乱成了一锅粥!
            这时作者又有一步高棋,请看凤姐和平儿都不想活了,贾琏气的墙上拔出剑来,说道:“不用寻死,我也急了,一齐杀了,我偿了命,大家干净。”可见乾隆要和皇后、平儿同生死!
            再看尤氏等一群人来了,凤姐就哭着往贾母那边跑,这就作者的高棋,高就高在让幕后的主谋浮出水面。而凤姐生日的前前后后,都是贾母操持,也就是皇太后导演的闹剧!
            再看“九月二日”对于孝贤皇后来说是解放前的黑暗,而凤姐的生日却使乾隆与皇后的十年苦恋,被一场生日闹剧变成了冤家!儿子也没了,夫妻也散了!真可叹:
            十年努力全白搭,
            一朝回到解放前!
            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9楼2020-08-07 18:07
            回复
              之六:双悬日月照乾坤
              话说贾琏拔出剑来,要与凤姐和平儿同归于尽。凤姐就哭着往贾母那边跑,此时为凤姐庆生日的戏已散出,凤姐跑到贾母跟前,爬在贾母怀里,只说:“老祖宗救我!琏二爷要杀我呢!”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忙问怎么了。凤姐儿哭道:“我才家去换衣裳,不防琏二爷在家和人说话,我只当是有客来了,唬得我不敢进去。在窗户外头听了一听,原来是和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
              请注意,凤姐当着贾母的面说出“琏二爷”和“毒药”之言是何意呢?而鲍二家的何时说过此话?现在凤姐当着贾母说出“琏二爷”和“毒药”,意指二皇子永琏和生母孝贤皇后当时都被他人投毒,但孝贤皇后没喝毒药杯,因此只有儿子永琏中毒身亡!由此可见:永琏并非史书所言“患寒疾夭折”!而是被人毒死的!而投毒者是受眼前的皇太后指使!还有“痘疹娘娘”害死永琮,以及刚才的闹剧都是皇太后导演的!后来贾母虽然斥责了贾琏,又让凤姐和平儿和好如初,但这是故事。而作者在故事中已经达到了透露真相的目的!而且作者还巧妙地让贾母说出“都是我的不是”!
              但贾母说贾琏“馋嘴猫儿似的”,这是乾隆的弱点,以致中了圈套!把一个家庭搞得四分五裂!后来身为孝贤皇后的凤姐虽然也安慰过平儿,但平儿对这个家已经心灰意冷。而且平儿断定:即使皇后真的不在了,皇太后也不可能把她“扶正”,因为皇太后喜欢“笨笨”的人!像平儿这样聪明绝顶的人也会步入孝贤皇后的后尘!
              而孝贤皇后不同意平儿被封为皇妃,仅仅是不想让乾隆疏远自己!不想失去十年的苦恋情人!但皇后阻拦平儿被封皇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皇子永璜也对平儿痴迷。而且永璜还在皇后面前讨要过平儿,而平儿对乾隆的失望也被皇后注意到了。后来孝贤皇后就把平儿送给了大皇子永璜。
              书中说在凤姐去找贾母的时候,李纨就把平儿拉入大观园去了。请看李纨是“一支老梅”,老梅救平儿就是影射一下刘姥姥救巧姐,但“刘姥姥”是指曹家败落后的曹寅夫人,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就是曹雪芹。而后来的“巧姐”是平儿顶替的!“真巧姐”嫁的是蒙古王子。而贾巧姐(假巧姐)就是平儿,假巧姐嫁给板儿就是平儿与曹雪芹真正成为夫妻!
              现在来看平儿被凤姐打了之后,薛宝钗劝平儿道:“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话说薛宝钗的原型是曹雪芹的妹妹,也是平儿的老师。老师怎么不向着徒弟说话呢?之前的言语明显是对平儿不公!但实际上真正的受害人是孝贤皇后。薛宝钗已经看出皇太后要离间平儿和皇后的关系。目的是孤立孝贤皇后!因此薛宝钗在众人面前只能婉转提醒平儿不要记恨皇后。因为在皇宫里只有皇后是真心对她好,其他的人都是假的!
              再看宝玉又让平儿到怡红院中来。这个宝玉虽是凤姐的小叔子,但在幻笔中,二者还有母子关系。现在平儿和宝玉接触就是相遇乾隆的大皇子永璜。平儿虽然从小陪过永璜读书,但并不知道永璜对她迷恋。此时相会就突然觉得永璜对她的体贴不次于他的父亲乾隆!而平儿在之前并没注意到,她的喜怒哀乐不但被乾隆牵挂,也被儿子永璜牵挂!
              请看平儿是一个能照定乾坤的才女,特别是在“平儿行权”的故事里,不是单纯的“秉公执法”,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名誉提升,而是为了大家庭的和谐,真正做到了“将错就错和为贵”!其实作者写“平儿行权”,表面上是写管理一个家庭,实际上平儿曾经帮助过乾隆皇帝管理过一个国家,她真的是有“照定乾坤”的才华!而此人能被日皇帝和月皇子悬心,这就是“双悬日月照乾坤”!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0楼2020-08-08 19:41
              回复
                之八:金钏投井之谜
                上一回说到,孝贤皇后的死因是被人暗算之后,因抑郁而自杀的!书中把这件事写在九月二日,但这“九月二日”还发生了两件不祥之事,就是北静王的爱妾也死了,还有宝玉偏在这一天祭奠金钏!其实北静王的爱妾之死本是乾隆的长子后来与平儿相处之时,误以为平儿自杀,这是后话。但宝玉祭奠金钏的故事有三,一是孝贤皇后之死,二是北静王误祭平儿,三是金陵曹家被抄的故事。再请看“九月二日”对孝贤皇后来说是“解放前”,但对平儿和金陵曹家同样是“解放前”的黑暗。因此“九月二日”就是作者的一石三鸟!
                现在来看金钏在书中是投井而死。话说在《红楼梦》的三十二回里,有一个婆子进大观园说:金钏投井死了。当时薛宝钗跟袭人在一起,听了这个消息后就来到王夫人屋里,只见王夫人独自悲伤垂泪。这不是装出来的,她是真难过,因为她是独自垂泪,旁边没人。王夫人之所以难过是因为金钏与平儿都是一个原型,而王夫人此时也是在影射孝贤皇后。而王夫人独自悲伤垂泪就是作者从另一个侧面来写孝贤皇后与平儿有很深的主仆之情!
                当时王夫人对薛宝钗说:“她(金钏)把我的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赶了她下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其实《红楼梦》里没有废话,金钏是有让王夫人生气的事,并不只是勾引儿子那么简单。但这件事从书中表面上不容易看出来。只有看了凤姐和平儿的故事才只能明白一部分!后来王夫人又把金钏找回来了,但这件事现在还看不出来。
                接下来王夫人说的就是假语:“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这就是说:还有一个“气性大”的女子,遇事想不开,后来投井死了。是谁呢?从书中表面就能看出,王夫人比金钏气性大,而投井自杀的人是气性大的女子,分明是王夫人。但王夫人为什么还活着?这是因为王夫人不只是一个原型,其中的一个原型死在水里,死者就是乾隆的孝贤皇后。而孝贤皇后之死就是惊天奇案!至今还是个谜,但《红楼梦》应该能解开其中的秘密!再接看下文:
                当时薛宝钗就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么大气?纵然有这么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薛宝钗的意思是说:金钏并没有把贾府当天堂,并不稀罕在这里拘束得低三下四,这一被赶出去,人家反而解放了,各处都能去玩玩,反而很开心,根本不会为了留在这里受气而自杀,金钏不是个糊涂人,如果为这个自杀,实在让人瞧不起,也不值得可惜!此时薛宝钗是曹家小姐的化身,金钏就是平儿。而曹小姐做为平儿的老师,自然对平儿(金钏)的去向是一清二楚的。至于薛宝钗对 “金钏失足落井”之说还连环到了金陵曹家的故事。
                再来看金钏投井的曹家故事,请看一下《红楼梦》的三十二回里说道:有一个婆子进大观园说,金钏死在东南角的井里,这“东南角”可读为“东南交”又是曲指东宫太子胤扔和江南曹家交往的事。当时宝玉去见贾雨村刚走,此时的宝玉是曹家的代名词,而贾雨村是官府的人,此时在影射皇帝雍正的政府,因为宝玉是尊父亲之命去见贾雨村的,而这个“父亲”就是暗指皇帝雍正,因为皇帝就是天下人的父母官。因此宝玉去见贾雨村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吃了官司,吃官司的原因就隐藏在金钏之死的故事里。请看金钏的“金”代表金陵曹家,金钏接近宝玉,就是暗指曹家跟太子走得很近,此时宝玉有两个面,正面就是指金陵石头城的曹家,背面影射一下太子,因为太子排行在二,宝玉在贾府称二爷。王夫人是主子,就在临时影射皇家主子。宝玉在王夫人午休时和金钏见面,还碰了金钏的耳坠,这就是暗指曹家趁皇宫午休时偷抱了郡主(废太子刚出生的女儿),因为耳坠的“坠”就是暗指后来上吊的郡主,而金钏的“头”可以影射一下首脑皇帝雍正,因此金钏头上的“耳”就是暗指这件事后来传进了雍正的耳朵。王夫人打了金钏,就是暗指雍正抄了金陵曹家。王夫人把金钏赶走,就是暗指雍正把曹家赶出金陵回到北京,此时用金钏来影射金陵曹家,王夫人临时影射一下雍正。后来金钏的母亲白老夫人把金钏领走,而白老夫人的“白”就是暗指曹家因偷抱郡主而遭了“白雪之灾”。因此“白老夫人”就是遭了白雪之灾的曹寅夫人!
                再后来就是金钏投井,就是在影射曹家被雍正陷害,落入雍正的陷阱。当时薛宝钗跟袭人在一起听了这个消息,而薛宝钗的“薛”就是曲指金陵曹家遭了雪灾,“袭人”是在提示曹家是被“袭位之人”雍正所害。
                再看薛宝钗说金钏失足落井就是曲指曹家办了一件错事(偷抱郡主)。王夫人给白老夫人五十两银子,就是曲指曹家结交废太子赔进去五万两银子,此时王夫人又反过来临时影射一下曹家。
                再看薛宝钗拿两件衣服给金钏送终,就是暗指郡主后来上吊,曹家小姐把自己的两件新衣服拿出来为郡主送终。而“金钏自杀”又是曲指郡主上吊,“金钏投井”又曲指孝贤皇后投水。“金钏到井下里去住”就是在曲指曹家人是“坐井观天”见识短,只看到皇家这块“井口天”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只认为结皇亲是唯一的富贵之路。而“金钏失足落井”又是曲指曹家人走错了路,后来掉进雍正陷害的陷阱。
                在金钏的故事里,不论是金钏还是宝玉、王夫人,薛宝钗,都有不同的政治分工,每一个情节都是作者周密安排的,而且丝毫不乱,这就是作者的绝妙之笔!
                再看宝玉曾对金钏说:“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这就是说:大皇子永璜曾向孝贤皇后讨要过平儿。而“金钏儿不答”就是平儿当时对永璜没感觉。此时平儿的心是在乾隆身上。
                但在王夫人“醒来”就打了金钏说:“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这时的王夫人又变身影射皇太后了!而王夫人在宝玉面前打金钏就是皇太后干涉平儿和大皇子的相处!
                原文说王夫人当时很生气,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而王夫人这么生气的怒打金钏,就是皇太后针对平儿后来与大皇子私定终身的事!具体情节后文有详细交代!
                话说“金钏投井”又有一连串的故事。再来分析林黛玉说的话:“天下的水总归一源。”这就是暗示读者要把井里的“水”和永璜所投的“水”联系到一块,也要把投井的金钏与投江河的孝贤皇后、永璜联系到一块!
                再请看金钏对宝玉说:“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好像是说:“金钏投井”能使宝玉得到金钏?而最后得到金钏的宝玉是另外一个宝玉,就是甄宝玉曹雪芹!
                原来平儿后来被皇太后驱逐,传说她死了,贾宝玉永璜当真后就投河为平儿殉情!后来甄宝玉曹雪芹追了平儿多年,最终结缘!这是后话。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2楼2020-08-11 20:11
                回复
                  之九:玉钏之谜
                  在上一回里,把平儿的故事又投射到金钏身上。金钏与王夫人的关系就如同平儿与孝贤皇后的关系。这与平儿和凤姐有什么不同呢?平儿和凤姐的年龄相差不太多,而金钏与王夫人的年龄相差一辈!其实孝贤皇与平儿的年龄更接近王夫人和金钏,但她们的关系又情同姐妹,这一点又接近了凤姐与平儿!
                  虽然王夫人把金钏赶走了,但通过凤姐与平儿的故事可以看到:孝贤皇后又很后悔,便派人去请平儿,但平儿不愿意回来。后来皇太后故作好人传令让平儿进宫,让孝贤皇后向平儿道歉,平儿就又回来了。这段故事就要看平儿被凤姐打后,贾母把平儿和凤姐找来,让凤姐安慰平儿。其实平儿在宫中还有很多故事,她离宫的原因是因为失去了两个机会,一个是晋升皇妃的机会,因为乾隆的长子永璜也在追求平儿,而且永璜还向孝贤皇后讨要平儿。这正中孝贤皇后的下怀,于是孝贤皇后就暗中撮合皇子和平儿的关系。
                  那么在王夫人与金钏的故事里,怎么没把这段故事反应出来呢!其实金钏退出,后来又着重描写玉钏,由玉钏接演平儿,这不是早就反应出来了吗?
                  再看宝玉曾对金钏说:“我明日和太太讨你。”但王夫人后来打金钏有曹家的政治故事,也有孝贤皇后中了太后的阴谋诡计,也有后来皇太后极力拆散平儿和皇子的姻缘!因此王夫人打金钏并不是因为儿子要娶金钏,其实永璜也不是孝贤皇后的亲生儿子。而宝玉此时影射的是乾隆父子两个人,如果把宝玉当成乾隆,王夫人打金钏就是中了太后的离间之计!但如果宝玉是大皇子,王夫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把金川赏给宝玉。要证明这一点还得继续解读平儿的虾须镯。其实金钏就是金手镯,玉钏就是玉手镯。金钏和玉钏可以是一个人的左右手。而平儿的虾须镯就连环了金钏和玉钏!
                  原来金钏跟王夫人在一起的时候,金钏就是平儿,王夫人就是孝贤皇后。但金钏和玉钏在一起的时候,金钏就是孝贤皇后,玉钏就是平儿。其实平儿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夫人李凤的从前。李凤是李鼎的独生女儿,她并没有姐姐和妹妹。而玉钏的“玉”是曹家的代名词。“钏”是指李凤,“玉钏”两个字就是暗指平儿最终会嫁到曹家。玉钏和金钏论姐妹关系是因为平儿和孝贤皇后都在侍奉皇帝和皇太后,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们是姐妹。但平儿后来被孝贤皇后许给皇子了,从这头论,她们又成了母女,最后孝贤皇后确实把平儿认作干女儿了。
                  书中说金钏死后,王夫人把金钏的月钱加在玉钏名下,这个玉钏有两个人的收入,就是在暗示读者,要把金钏和玉钏合为一人。更是在暗示,被赶走的金钏并没有死,又回来了。而玉钏就是回来的平儿。之前很多人托门子要来补金钏这个空缺,但王夫人硬要留住金钏的位子,这就是孝贤皇后还给平儿留位。后来王夫人把金钏的月钱给了玉钏就是暗指平儿的真身移到玉钏身上了。而玉钏一人得两份子的钱就是暗指平儿在宫中的收入比其他人高得多。
                  在《红楼梦》的三十五回,王夫人让玉钏给宝玉送莲叶羹,此时王夫人也不忌讳了,这就是暗指孝贤皇后有意撮合平儿和皇子的关系。莲叶羹的“莲叶”就很明显的暗示:玉钏和金钏是连着的叶。本来平儿失去了封妃的机会也不能离宫,因为她也可以当皇子妃。但皇太后却给永皇娶了正妃,使平儿在宫中的地位又渺茫了。
                  在玉钏把莲叶羹送到宝玉屋里时,宝玉就哄玉钏跟他一起喝羹。从玉钏身上可以看出,平儿是逐渐对皇子产生好感的。但就在这个时候,傅试家的两个老嬷嬷来给宝玉请安,顿时宝玉的心就移到傅家人身上了。
                  书中说:“ 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的,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因此连忙命让进来。”这个傅秋芳是有几个原形的,但她此时就是在影射太后给永璜娶的正妃!
                  书中说:“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这就是说傅家要找权贵。太后看重了他们家的条件。
                  但所谓的“暴发户”又是指曹雪芹曾有短暂暴富,而眼前的“宝玉”也对曹雪芹的妹妹有暗恋之意,只是曹小姐的眼光不在宫中!
                  书中还说:“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这个“穷酸”之家的傅秋芳又是在暗指曹家和李家败落后的情况。而“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又是曲写皇家长辈以平儿家贫为借口,最终没有成全平儿和大皇子的婚姻。因为这“二十三岁”是暗写平儿到二十三岁与曹雪芹真正结缘的年龄。这就是一个傅秋芳几个身,一身无缘皇子妃,一身因为暴发户而当上了皇子妃!还有一身不愿涉足皇宫!而傅秋芳此时以宝玉“遐思遥爱”之人出现在玉钏和宝玉面前,就是预兆平儿又失去了皇子妃的位子!
                  书中说:“宝玉又只顾和婆子说话,热汤洒烫在手上都没有知觉。这是在暗写大皇子永璜对未来正妃的垂涎。这正是:
                  多情公子见傅嬷
                  实因傅姐才貌佳
                  攀谈搜寻秋芳影
                  莲羹烫手全不知
                  根据书中的暗示,在平儿对皇子永璜产生好感的时候,太后却给永璜娶了正妃。但此时平儿也可以得到次妃的位子,但后来永璜的正妃嫉妒平儿和永璜的关系,就主动给永璜选了一个次妃。
                  在宝玉对贾母和王夫人说“想喝莲叶羹”的时候,就是隐写永璜娶了正妃之后,又正式向太后、皇后讨要平儿。但此时袭人却跟薛宝钗要莺儿来帮宝玉“打几根络子”。这就是暗指正妃在故意给永璜找了二房。
                  再看现在宝玉的身边已经有很多女子,身为玉钏的平儿到宝玉身边只是众多女子的其中之一!但同时还有内外多路女子正在奔向宝玉,而眼前的“外路女子” 傅秋芳的人还没到就把宝玉迷得不轻!紧接着“内路女子”莺儿也势不可挡!后来莺儿打了一个梅花络把宝玉的“玉”装进去,这就是暗指二房之位落入莺儿之手。现在影射平儿的玉钏是上有二房,下有众多女子的夹击,她还能在身为大皇子北静王的宝玉身边站住脚吗?但此时并不是最后的结局,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3楼2020-08-13 18:38
                  回复
                    之十:王夫人吃斋念佛之谜
                    话说平儿虽然无缘皇子妃,但影射大皇子的宝玉心里并没有把平儿放下。虽然宝玉一直都很垂涎美女,娶了两个美女王妃也很得意。但两个美女是从陌生之地来到宝玉身边的,她们和宝玉的心情很难产生共鸣。而平儿是宝玉的“发小”,两人相处就会有很多的默契!因此宝玉一天看不到平儿都很难安心。而自从宝玉娶了二妃之后,反而与平儿越走越近,最终宝玉和平儿私定了终身。这样一来,平儿就算是宝玉的“三王妃”了!但这是没有名分婚姻!还好宝玉的二王妃都能接受平儿,毕竟自己是后来居上,许多事情又少不了向平儿请教。只是对外要隐瞒平儿和宝玉的关系!
                    话说乾隆十二年的下半年,平儿因暗中怀孕而告病出宫。七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当这个消息暗传到北静王的二位王妃那里,二妃也很惊喜。因为平儿是没有名分的偷生,二妃便要各养一子。平儿虽然不舍,但也无奈!而两个王妃如果把平儿的儿子报为己生,就可以稳定自己的王妃之位。后来北静王离世,二王妃凭着小王爷的母亲身份,才可以留在皇宫吃王太妃的俸禄。但如果当年没有去抱平儿的儿子,此时就会被勒令出宫。
                    虽然北静王妃做过拆散平儿和北静王的事。但后来能在宫里做安稳的王太妃,也是要感谢平儿没有把真情说穿。所以小宝玉的养母王夫人一直在吃斋念佛。实际上就是在祈祷平儿,感谢平儿。也是在为自己从前的过失做一些弥补!
                    书中表面上是说王夫人吃斋念佛,实际上北静二王妃的行善是落实在行动上的。书中的王夫人为什么会到“锦乡候”家里串门呢?其实宝玉的生母平儿就住在“衣锦还乡”的曹家。那时曹家的生活比较困难,王夫人是想去帮一帮!
                    还有身为一家之主的史太君为什么要两宴大观园来招待刘姥姥呢?因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帮真平儿来看两个小宝玉。而在这个故事里,两个小宝玉被合并成一个宝玉了,两个王爷夫人也合并成一个王夫人。但刘姥姥确实赴了两家的宴会!
                    疑问:平儿此时不是在凤姐屋里吗?怎么会在刘姥姥那里?原来宝玉身上连环了老宝玉和小宝玉的故事,如果宝玉是老宝玉,平儿就在凤姐屋里,如果宝玉是小宝玉,平儿就在刘姥姥那里。因为“刘姥姥”这个角色不是经常出现的,一旦出现,就会拉扯出很多故事!而平儿后来转换为巧姐的故事,就被作者写在“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4楼2020-08-14 13:10
                    回复
                      之十一:孝贤皇后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话说平儿把生下来的两个儿子送給丈夫的两个王妃之后,她也没在宫外住多长时间就进宫当差。虽然她是北静王的暗王妃,但名义上还是孝贤皇后的贴身女史,而且是拿着双份工资的“后宫高官”!这时孝贤皇后的心情很不好,无心管理后宫,因此后宫大权都落在平儿手上。正当平儿在后宫大展才华的时候,孝贤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永琮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莫名其妙地死去!前文书说过,这是被皇太后暗害的。而且乾隆还中了美人计,这就使孝贤皇后雪上加霜!再加上恶奴焦大又故意放出“爬灰”之词,致使孝贤皇后一病不起,不出三月,一命呜呼!
                      而在《秦可卿之死》的故事里有一连串的故事,其中就连环到孝贤皇后之死。当时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据原文所说:“都有些疑心!”这就是人们对孝贤皇后之死有猜疑!再看还有靖眉批写道:“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提起孝贤皇后之死,乾隆等人是负有责任的,传说孝贤皇后生前曾与乾隆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后来投河自杀!但乾隆等人又是曹家人所认为的满意政府。而且在人们的印象里,皇帝皇后十分和谐!而作者“大发慈悲”地“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应该是不忍破坏皇后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如果把孝贤皇后与雍正的关系托出,势必会造成负面影响!虽然孝贤皇后没有错,是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封建观念还是倾向于郡主那样宁死不嫁二夫的烈女!这也是作者所担心的事。按照作者的思想是非常反对郡主的轻生,也不认为孝贤皇后有错,只是很难快速消除人们不正确的旧观念,因此为了维护孝贤皇后在人们心中原有的形象,就“大发慈悲,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
                      那么人们对皇后有什么印象呢?请看原文说:“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这些都是皇后在人们心中的真实印象。而其中的“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对作者来说是深有感受!第五回刘姥姥带着板儿去见凤姐就是暗写家败之后的曹寅夫人带着幼小的曹雪芹见孝贤皇后。当时凤姐专门为刘姥姥传饭,又抓果子给曹雪芹吃。而且又赏了一些对贫民来说是很大的一笔钱。甚至临别之言都非常感人!这使得曹雪芹祖孙永远也不会忘记!只是可叹皇家更有一本难念的经!争执起来也会寻短见!而人们都希望好人有好报,更不愿听说好人的难言之隐,所以作者此时“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 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5楼2020-08-15 18:11
                      回复
                        之十二:平儿后来被乾隆封为公主
                        话说宁国府有一个丫鬟名叫瑞珠,她见秦可卿死了,便触柱而亡。其实“瑞珠之死”就是在提示孝贤皇后死因的线索!请看瑞珠之“瑞”有皇帝之意,因为“瑞意吉祥”,而大臣见到皇帝都会山呼“万岁吉祥”。而“瑞珠”意指皇帝的宝贝。请看孝贤皇后从前是雍正皇帝的宝贝,后来是乾隆皇帝的宝贝!
                        再看“瑞珠触柱”一方面是暗指孝贤皇后自杀,但孝贤皇后自杀的原因是受了皇太后等人的迫害导致的。那么皇太后等人为什么要迫害孝贤皇后呢?请看“瑞珠触柱”又是暗指孝贤皇后触及到了“柱”!请看“柱”是顶住上梁的,可以比喻为掌握天下的人。而孝贤皇后一直在帮助乾隆为国家操心。但皇太后是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人,她不希望乾隆的翅膀太硬。而孝贤皇后是一个才女,她这么费心去帮助乾隆,这就会使皇太后感到了威胁!也就是皇后触及到了“柱”!所以太后就对孝贤皇后暗中迫害,最终导致孝贤皇后自杀!
                        但“瑞珠触柱”还连环到曹家的郡主自杀!请看瑞珠死后被“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这是从曹寅这辈论起,确实把偷抱来的郡主当亲孙女看待!再看瑞珠也被“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而“会芳”就是指瑞珠就是曹家人相亲所相中的皇家女。而“登仙阁”就是曲写曹家人以为聘娶了皇家女就会成为要啥有啥的仙人了!没想到如今都变成了停灵的死者,都是即将离开家园!
                        再看原文又说:“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这个“宝珠”就是影射平儿!她此时愿为孝贤皇后的义女,并为孝贤皇后摔丧驾灵!也就是说:平儿充当了孝贤皇后最亲近的人,也是皇后大丧的总指挥!那么孝贤皇后真的无儿无女吗?其实皇后生过二男二女,但在孝贤皇后自杀之前已经夭折了一女二男!只剩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儿,但已经出嫁。而且此女生于雍正年间,《红楼梦》透露生父是雍正。但平儿充当皇后义女也是最真实的历史!
                        再看原文说:“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这就是曲写乾隆皇帝加封平儿为公主。此时有甲戌侧批写道:“非恩惠爱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真意是说:平儿是乾隆所爱的人,故受此恩惠。本来乾隆有意封平儿为贵妃,但孝贤皇后这一关不好过。后来平儿被皇后送到长子北静王那里,才会有《红楼梦》的问世,才有平儿被封公主今天。
                        再看原文说:“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其实平儿这时已经和北静王永璜私定了终身,并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并被北静王的两个王妃秘密收养。其他的人是不知道的!
                        再看原文说:“于是,合族人丁并家下诸人,都各遵旧制行事,自不敢紊乱。”这里有甲戌侧批写道:“两句写尽大家。”也写尽了平儿被封为公主经过!后来刘姥姥搭救凤姐的女儿,实际上是在搭救孝贤皇后的义女平儿!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6楼2020-08-16 09:17
                        回复
                          之十三:“尤氏突然有病”是一击两鸣
                          话说宁国府正为秦可卿治丧的时候,尤氏突然病了!如果秦可卿影射孝贤皇后,婆婆尤氏就是皇太后,而皇太后在这个时候有病,也是在点皇后之死与太后有关!
                          但书中说尤氏“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这个“胃疼”是指金陵曹家的问题,因为秦可卿还有曹家偸抱的郡主角色!对曹家而言,这“尤氏胃疼”是曲指曹家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曹家人最不该吃的就是这碗“结皇亲”的饭!再看尤氏所犯的是“胃疼旧疾”,这就是曲指曹家人曾经犯过一回结皇亲的错误了,但后来又犯了第二次结皇亲的错误,所以尤氏旧病复发!
                          再看原文又说到了贾珍。此时的贾“珍”暗指尤氏的旧病是由“珍珠”而起!请看“珍珠”是海中特产,而废太子胤礽死后被封为海神,因此“珍珠”就是暗指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而尤氏的“胃疼旧疾”就是因为金陵曹家偷聘了废太子胤礽家的女婴!
                          再看原文又说:“彼时贾代儒带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左王右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先请看“贾代儒”是代表曹家从古至今的传承教育导师,而在曹家传承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出现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等五代人的辉煌!请看“贾敕”是暗指曹家归清后的头一代受过皇帝亲自封赏的人!“贾效”是暗指曹家第二代人继续为皇帝效力。“贾敦”是指曹家第三代人仍然被皇帝认为是忠诚可靠的臣子。再看“贾赦和贾政”是指曹家的四代五代人仍然摄政当官
                          但之后的贾琮、贾□(左王右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是“王”字边,暗指曹家后来与王爷结亲,想依赖他人生存。但结果就出现了“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草头之辈,暗指曹家人后来沦落为草民!
                          再看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请看“贾代儒”是贾珍的爷爷辈,而贾珍当着教育导师贾代儒说起“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的话,这就是曲写曹寅忽视祖辈的传承教育,却把曹家的未来寄托在“儿媳妇”身上!更可笑的是“如今儿媳妇伸腿去了”,就等于“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这就是暗写曹家自第四代曹寅之后就开始放松对下一代的教育。可叹曹寅并没有把自家子孙当成未来的希望,而是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娶皇家媳妇上面了!也就是说,在曹寅的眼里,如果没有皇家媳妇就没有曹家的未来了!请看眼前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离世,但儿子贾蓉还身强力壮的,怎么就说“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而此时贾珍的一家人是曲演曹寅的错误思想,并不是说郡主死后,丈夫曹天佑还活着。
                          再看贾珍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这“尽我所有”的给儿媳办丧事,排场之大!可以对上乾隆皇帝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而大办孝贤皇后的丧事。但贾珍是秦可卿的长辈,而长辈给晚辈媳妇大办丧事又能与谁对号呢?其实谁的号也对不上,这是曲写当年曹寅为了与废太子胤礽结娃娃亲而花了很多钱,可谓“尽我所有”!但如今却被作者把所花的钱写在死者身上了!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7楼2020-08-17 12:11
                          回复
                            之十五:平儿拿到皇家玉玺
                            请继续接看原文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
                            请看原文说:“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这就是乾隆授权平儿。所谓“宁国府对牌”就是国家政府之印。也就是玉玺。
                            再看贾珍说:“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此话就是说:乾隆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平儿。而贾珍说的“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这是乾隆要不惜重金来弥补他对孝贤皇后的过失!再看贾珍又说:“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平时的平儿对后宫的大小头目要求严格,因此乾隆让她对朝臣的要求也要一样的严格!
                            但原文说“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因为接了此牌就等于自己就是皇帝!此处有蒙双行夹批提示:“凡有本领者断不越礼。接牌小事而必待命于王夫人也,诚家道之规范,亦天下之规范也。看是书者不可草草从事。”而“亦天下之规范也”必须皇太后亲自点头!
                            再看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这就是皇太后的亲旨!让身为凤姐的平儿有事要问皇帝皇后!
                            再看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这就是平儿担任总指挥是人心所向!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9楼2020-08-19 12:29
                            回复
                              之十六:平儿推出五件可行的治国良策
                              话说妙玉拿到皇家玉玺,就有一段精彩原文: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先来看原文说:“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此话是皇太后在撤离之前的询问。毕竟平儿才十九岁!
                              再看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确实如此,临战之前,平儿需要周密的演练!因此皇太后也不打扰了。所以“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
                              再看原文说:“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书中代言: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真意是说:此话也写出了曹家在三十年前铺张浪费的病根!那是曹家在金陵的时候,如果那时有平儿这样的人才管理,必会免损金银万千!请看甲戌眉批写到:“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而三十年前的往事出现在三十年后的书上,过来人看了确实心在流血面流泪。在现今的社会有一句话说得好,就是“贪污和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而曹家人就犯下了不可挽回的大罪!但令人感叹的是:平儿在管理国家的事务上,却能把账算得这么细!而曾经铺张浪费的人看了又有何感想呢?再看此处还有庚辰眉批写道:“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此位批书人还没把“五件事”看完就“不禁失声大哭”,可见他把平儿的治国方案领会到心里去了!“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可那时平儿还没有出生啊!
                              再看原文说:“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所谓“金紫万千谁治国”,其意是说:国家的“万千财产”谁能管好?而“裙钗一二可齐家”就是指曹家却有能管理国家的才女。此才女在曹家只使出“一二分之力”就把曹家翻了个!最后还有蒙批写道:“五件事若能如法整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其实凤姐的“五件事”在现今的社会里不但管用,而且还能纠正很多部门的不足之处!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20楼2020-08-20 1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