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刀》这部影片有什么看点?
主人公因祸得福的遭遇,也是观众产生观影快感的重要原因。不要说是练武之人,就是对普通人而言,被人砍去右臂,说破天也不可能是件好事。可就在[独臂刀]的这个极致世界中,独臂反倒成了方刚没有死于长臂神魔一伙儿手中的最大前提。除此之外,断刀、残卷——这两个在正常情况下想必也没人会说是好东西的玩意儿,在方刚战胜长臂神魔一伙儿的过程中也是居功甚伟。需要注意的是,方刚倒霉的“独臂”、“断刀”和“残卷”不是简单割裂开的,它们能从坏事变成好事,关键就是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独臂,残卷对方刚来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残卷,断刀最多也就是个父亲留给他的纪念品,健全的方刚自创放弃右手、舍弃长刀的单臂、断刀功夫,过于理想化,不合常理,可能性太低;没有断刀,残卷对方刚来说就失去了利用价值,退一万步,就算方刚用长刀把残卷里的功夫练到炉火纯青,可一旦长刀被金刀锁锁住,长臂神魔取了方刚性命,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没有残卷”则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没有:依旧使齐家刀法的独臂方刚如果能战胜连齐家刀法的泰斗、权威齐如峰都甘拜下风的长臂神魔,那就只能说本片过于“离奇”;另一种情况是秘笈并非残卷,而是完整的图谱:残卷的“残”字,对方刚来说,就是指他只能练左手持短刀的辅助功夫,因此,如果独臂方刚手里有完整的图谱,但他天资聪颖,因地制宜,主动舍弃图谱的右手功夫,只练左手,那这本完整的图谱对他来说,仍然是“残卷”,如果他悟不到这一点,万事但求完美——受自身条件所限,练不到最好,干脆不练,那对他而言,再完整的图谱也是屁用没有。就这样,影片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塞翁失马,什么叫否极泰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无常世界积极的一面,善哉善哉!
就细部来说,影片精彩的武打,尤其是人物血腥又血性的死亡,使观众产生了最直接、最强烈的观影快感。在今天看来,本片强调真实感与亲身参与感的武打设计和手提摄影,已经屡见不鲜了,但作为此风格(尤其是手提摄影)的最重要开山之作,却丝毫看不出手法上的稚嫩,已臻化境恐有过誉之嫌,但历久弥新四个字还是担当得起的。在我看来,其中的集大成者并不是结尾的最终决斗(身负的为影片结尾和宣泄观众情绪等功能,反倒遮蔽了本片武打上的特点),而是茶馆之战。这场武打戏从方刚、罗氏四虎正式交手算起,一直到方刚快刀斩乱麻绝杀四虎,总共历时仅一分十二秒。以方刚警告四虎为界,前三十五秒方刚不出杀招,甚至连刀都没拔出,见招拆招,仅凭一只左手和腾转挪移的功夫就打得四虎连滚带爬。
晃动的手提摄影推拉摇移,时近时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搏斗现场,微微向左或右倾斜的构图打破了视觉上的平衡,又为这场原本实力悬殊的打斗平添了些紧张的气氛——尽管方刚艺高人胆大,但也要小心为妙!方刚警告四虎之后的表现证明观众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两个镜头,一个反打的两秒钟之内,方刚扔出一镖又砍了两刀,就干掉了群虎,再加上匠心独具、英姿勃发的方刚与手下败将的“合影”构图,银幕上仿佛出现了八个字:“断刀一出,谁与争锋”!纵观张彻的电影,说他是个“嗜血如命”的导演当不为过,从本片即可看出端倪,每个人的死亡,特别是正面人物的死亡,都是血腥和血性的。张彻喜欢表现伤口,喜欢表现鲜血,毋庸讳言,看到这些画面,观众在心有不忍的同时,确实会有某种审美上的快感产生,我们姑且叫它死亡美学——你可以批判它,却不能否定这种审美过程的存在。俗话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狠,这里我们不对(也无需对)张彻上述手法做出价值判断,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张彻电影最让人难忘的地方。
《独臂刀》是一部能带给观众强烈快感的电影。
就全片来说,这种快感首先来自快意恩仇的善恶大对决。善的一方以方刚为代表,这个被师父的女儿砍断右臂的男人,堪称侠义二字的完美阐释者,他善的通透,善的伟岸,善的毋庸置疑,甚至有些“高大全”;恶的一方则以长臂神魔及其师弟笑面二郎郑天寿为代表,这对狼狈之徒,将无恶不作坚持到底,他们恶的彻底,恶的猥琐,恶的天经地义,几乎有点儿“脸谱化”。从当下的流行评论视点来看,这样的角色设置似乎有些简单,人物不够丰满,人性表现得不够复杂、真实,云云。OK,其实让方刚流露出些许懦弱,让长臂神魔和郑天寿表现点儿杀人前的于心不忍都未尝不可,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观众从完全支持方刚的立场推到了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带着由此产生的冷静与客观,观众怎会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投射到方刚身上,更不用说完整体会手刃坏蛋的痛快了。真实,从来都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白日梦”,铸就一个极致的世界,让观众在其中能够忘情地欢呼与痛哭,也许更加符合电影的“本性”。
本片悬念层出不穷、环环相扣是观众观影快感产生的又一个重要源泉。如果说影片伊始“丧父的方刚以后会有什么人生际遇”属于戏剧感不强的悬念——甚至连是不是悬念都有待商榷的话,那从观众心中提出“方刚和师兄妹会在树林作何了断”的疑问开始,观众的悬念之旅就算是正式启程了。在第三场戏,齐如峰就提到了终极BOSS长臂神魔——他可能来找齐如峰寻仇。影片最大的悬念至此早早浮出水面,成为吸引观众看完影片的最大法宝。作为当时全片武功最高的齐如峰,他对长臂神魔的忌惮和忧心忡忡,加大了这一悬念的戏剧力量。其后,方刚和齐佩会不会成亲,断臂的方刚能否得救,方刚会不会自暴自弃,长臂神魔如何克制齐家刀法……等等等等,大大小小、维持时间或长或短的悬念似潮水般涌向观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套用一句过去预告片里常说的话,就是“分分钟惊心动魄,全片绝无冷场,保证值回票价”!
主人公因祸得福的遭遇,也是观众产生观影快感的重要原因。不要说是练武之人,就是对普通人而言,被人砍去右臂,说破天也不可能是件好事。可就在[独臂刀]的这个极致世界中,独臂反倒成了方刚没有死于长臂神魔一伙儿手中的最大前提。除此之外,断刀、残卷——这两个在正常情况下想必也没人会说是好东西的玩意儿,在方刚战胜长臂神魔一伙儿的过程中也是居功甚伟。需要注意的是,方刚倒霉的“独臂”、“断刀”和“残卷”不是简单割裂开的,它们能从坏事变成好事,关键就是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独臂,残卷对方刚来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残卷,断刀最多也就是个父亲留给他的纪念品,健全的方刚自创放弃右手、舍弃长刀的单臂、断刀功夫,过于理想化,不合常理,可能性太低;没有断刀,残卷对方刚来说就失去了利用价值,退一万步,就算方刚用长刀把残卷里的功夫练到炉火纯青,可一旦长刀被金刀锁锁住,长臂神魔取了方刚性命,也不是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没有残卷”则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没有:依旧使齐家刀法的独臂方刚如果能战胜连齐家刀法的泰斗、权威齐如峰都甘拜下风的长臂神魔,那就只能说本片过于“离奇”;另一种情况是秘笈并非残卷,而是完整的图谱:残卷的“残”字,对方刚来说,就是指他只能练左手持短刀的辅助功夫,因此,如果独臂方刚手里有完整的图谱,但他天资聪颖,因地制宜,主动舍弃图谱的右手功夫,只练左手,那这本完整的图谱对他来说,仍然是“残卷”,如果他悟不到这一点,万事但求完美——受自身条件所限,练不到最好,干脆不练,那对他而言,再完整的图谱也是屁用没有。就这样,影片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塞翁失马,什么叫否极泰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无常世界积极的一面,善哉善哉!
就细部来说,影片精彩的武打,尤其是人物血腥又血性的死亡,使观众产生了最直接、最强烈的观影快感。在今天看来,本片强调真实感与亲身参与感的武打设计和手提摄影,已经屡见不鲜了,但作为此风格(尤其是手提摄影)的最重要开山之作,却丝毫看不出手法上的稚嫩,已臻化境恐有过誉之嫌,但历久弥新四个字还是担当得起的。在我看来,其中的集大成者并不是结尾的最终决斗(身负的为影片结尾和宣泄观众情绪等功能,反倒遮蔽了本片武打上的特点),而是茶馆之战。这场武打戏从方刚、罗氏四虎正式交手算起,一直到方刚快刀斩乱麻绝杀四虎,总共历时仅一分十二秒。以方刚警告四虎为界,前三十五秒方刚不出杀招,甚至连刀都没拔出,见招拆招,仅凭一只左手和腾转挪移的功夫就打得四虎连滚带爬。
晃动的手提摄影推拉摇移,时近时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搏斗现场,微微向左或右倾斜的构图打破了视觉上的平衡,又为这场原本实力悬殊的打斗平添了些紧张的气氛——尽管方刚艺高人胆大,但也要小心为妙!方刚警告四虎之后的表现证明观众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两个镜头,一个反打的两秒钟之内,方刚扔出一镖又砍了两刀,就干掉了群虎,再加上匠心独具、英姿勃发的方刚与手下败将的“合影”构图,银幕上仿佛出现了八个字:“断刀一出,谁与争锋”!纵观张彻的电影,说他是个“嗜血如命”的导演当不为过,从本片即可看出端倪,每个人的死亡,特别是正面人物的死亡,都是血腥和血性的。张彻喜欢表现伤口,喜欢表现鲜血,毋庸讳言,看到这些画面,观众在心有不忍的同时,确实会有某种审美上的快感产生,我们姑且叫它死亡美学——你可以批判它,却不能否定这种审美过程的存在。俗话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狠,这里我们不对(也无需对)张彻上述手法做出价值判断,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张彻电影最让人难忘的地方。
《独臂刀》是一部能带给观众强烈快感的电影。
就全片来说,这种快感首先来自快意恩仇的善恶大对决。善的一方以方刚为代表,这个被师父的女儿砍断右臂的男人,堪称侠义二字的完美阐释者,他善的通透,善的伟岸,善的毋庸置疑,甚至有些“高大全”;恶的一方则以长臂神魔及其师弟笑面二郎郑天寿为代表,这对狼狈之徒,将无恶不作坚持到底,他们恶的彻底,恶的猥琐,恶的天经地义,几乎有点儿“脸谱化”。从当下的流行评论视点来看,这样的角色设置似乎有些简单,人物不够丰满,人性表现得不够复杂、真实,云云。OK,其实让方刚流露出些许懦弱,让长臂神魔和郑天寿表现点儿杀人前的于心不忍都未尝不可,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观众从完全支持方刚的立场推到了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带着由此产生的冷静与客观,观众怎会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投射到方刚身上,更不用说完整体会手刃坏蛋的痛快了。真实,从来都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白日梦”,铸就一个极致的世界,让观众在其中能够忘情地欢呼与痛哭,也许更加符合电影的“本性”。
本片悬念层出不穷、环环相扣是观众观影快感产生的又一个重要源泉。如果说影片伊始“丧父的方刚以后会有什么人生际遇”属于戏剧感不强的悬念——甚至连是不是悬念都有待商榷的话,那从观众心中提出“方刚和师兄妹会在树林作何了断”的疑问开始,观众的悬念之旅就算是正式启程了。在第三场戏,齐如峰就提到了终极BOSS长臂神魔——他可能来找齐如峰寻仇。影片最大的悬念至此早早浮出水面,成为吸引观众看完影片的最大法宝。作为当时全片武功最高的齐如峰,他对长臂神魔的忌惮和忧心忡忡,加大了这一悬念的戏剧力量。其后,方刚和齐佩会不会成亲,断臂的方刚能否得救,方刚会不会自暴自弃,长臂神魔如何克制齐家刀法……等等等等,大大小小、维持时间或长或短的悬念似潮水般涌向观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套用一句过去预告片里常说的话,就是“分分钟惊心动魄,全片绝无冷场,保证值回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