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帽量子护眼灯吧 关注:3贴子:166
  • 0回复贴,共1

趣闻 | 没有眼镜,古人近视怎么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现代人来说,近视导致的视力模糊是能够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
但是,古人近视该怎么办呢?古人会有近视吗?
明代有人作了一首这样的的诗: “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从对近视者赤裸裸的嘲讽可以看出,虽然古时没有现在的环境污染,也没有电视,电脑,但是如果遇到像“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这样努力的,近视也是极有可能的。据说,大文豪欧阳修、著名诗人苏轼都是近视眼。
那么,古人近视怎么办呢?
可证实史料记载,我国在明朝中期出现眼镜。清乾隆年间,我国已能生产眼镜,镜架为黑漆木框,装有系结的丝带,镜片由水晶磨制,至清嘉庆年,眼镜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镜的深浅标度,是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的,这在清史料笔记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中有记载。

在眼镜出现前,近视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不过,古时近视也是个富贵病。极少数知识分子才会近视。
近视主要是缺少自然光以及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所致。在过去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就是读书认字。但大部分人不认字,那时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只有家庭条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所以近视也是文人的专属。
即便是闻鸡起舞,手不释卷,古人近视的概率也比现代人低得多。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眼、笔、字的距离很健康,而且每个字都是固定大小。客观上对近视能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另外,古人经常在野外活动,有利于眼部肌肉的张弛,锻炼眼部肌肉。才子大多是文武双全,能骑善射。骑马的颠簸,让眼睛忽远忽近的用眼,还有射箭也是要远近交替用眼,同样对眼部肌肉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古代,人们日常的生活本身就有很多锻炼眼力的大环境。不像现在,人们户外活动很少,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待在室内,对着电脑、电视和手机,且现在的工作学习基本都是近距离长时间用眼,让眼部肌肉长期处在紧张状态,因此视力也就越来越差。
想要保护视力,归根结底还是不要疲劳用眼,多参与户外运动,沐浴自然光。


IP属地:安徽1楼2017-11-03 14: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