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吧 关注:6,935贴子:60,826
  • 4回复贴,共1

许锡良:金钱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诅咒金钱的流行歌曲是这样说的:钱啊,你这个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好像人类一切的罪过都来源于金钱。我国历史上读书人常常视金钱为粪土,仁义值千金。按照逻辑推理的结果,却使仁义也变成了粪土。
那时,我正在读初中,学校的德育经常用了这首流行歌曲与革命故事来教育我们要视金钱为粪土,那时很有一段时间里还真是视金钱为粪土,但是后来,常常饥肠辘辘的肚子,也常常提醒我金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拜金主义是可怕的,但是更可怕的是那时反拜金主义的方式。那种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固然是乏味的,但是,更可怕的是生活在一个敌视金钱自我催眠的王国里。
《拜金主义者,将金子看成是比性命还重要的东西。金子、金子,只要那么一点点,黑的就可以变成白的,傻瓜就可以变成智者,胆怯的可以变成勇敢的,丑陋的可以变成漂亮的,低贱的也可以变成高贵的,那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自小对金钱的憎恶感就来源于这些生动的画面与哲人定出的金科玉律。
在罗素的《快乐哲学》中,罗素大谈特谈金钱的美妙作用。他说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人们把手中的金钱去作交易的时候,人们通过会把挣到钱看成是一种快乐,而把交出金钱换来的货物看成是一种损失。人们总是以挣钱为乐,以花钱为苦。其实呢,金钱不过是一种数字符号,即使作为金银财宝,也多是不能够吃,不能够穿,也不能够住的抽象符号。而化成纸的金钱,拿在手里更是百无一用。但是,奇怪的是,人们常常因为有很有用的东西换来这种符号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喜悦感与成就感。拿最有用的东西,去换最没有用处的金钱这种符号,这种事情,动物是不做的,而只有人类才会去做。
这种从有用无用的角度来看待金钱肯定是一个独特的视角。罗素其实忽略了一个现实,那就是,金钱本身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是,人人都愿意用自己最好的东西去交换这种没有用的金钱。金钱本身没有用,其实是有大用的。因为,金钱是人人愿意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当它成为人人愿意接受的东西的时候,它就具有了最为普遍的利用价值。它被作为人类最为普遍的抽象的财富被人们接受并且被储存起来。
金钱在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财富的抽象代码,有了这个代码,人们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域,不分货物对象,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数目将某种自己在某个阶段所需要的货物购买进来,为自己所享用。
金钱被抽象为一般等价物之后,人类避免了物物交换的麻烦。人类发明金钱,其实是人文明进化的表现。人类要是不能够摆脱物物资交物,那么,市场就难以发达起来,人们分工协作就会比现在要困难许多。
问题是,这种从财富中抽象出来的符号,后来独立出来,本身也成了一种交易的货物。因此,那种做钱的生意的生意就演变成了所谓的“金融学”。
金钱的出现是为了成全人的交易而来的。而交易是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所必不可少的。没有金钱的交易当然也是可以进行的,但是,肯定会麻烦许多倍。因为,当我拿一头牛去换你的几匹布的时候,会有许多换算上的麻烦。要真正做到等价交换实在是不容易的。但是交易的公正原则又要的是公正交易原则。如果不交易,货物的效用度就会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比如,我如果有五斤苹果,你有五斤梨,不能够交换的话,我就只能够吃自己的苹果,而你只能够吃你的梨,这样的话,吃到第二斤的时候就开始感觉乏味了。如果我能够从五斤苹果中拿出二斤,换你两斤梨的话,那么我的食品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三斤苹果与两斤梨,而你因为交易而变成了三斤梨与两斤苹果。
世界上的市场交易当然会比这个复杂千万倍,但是,其实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人类发明了金钱,金钱对于人类的感情又是如此之复杂,真是爱恨交加,难以言表。人间多少悲欢离合,都是与金钱结下不解之缘。西方流行过一个笑话,是这样的:儿子看见一辆豪华轿车从身边驶过,轻蔑地说:“坐在车里的人,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听后说:“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这个笑话大概最准确地把握了人对金钱的依赖与复杂的感情。尼采将人类对金钱的热爱看成是推动世界的两大力量之一,大概是不会错的。因为,金钱直接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并且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消费欲望。
金钱其实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学问。称之为经济学也好,金融学也罢,都难以穷尽这里的学问。金钱其实是政府代表的国家的一种诚信,尤其是当金钱变成了银行的数字的时候,辛辛苦苦的劳作与创造,换来了那么多的数字,那是可靠的财富吗?因此信用是第一位的。市场与法治是维护信用的不二法门。哪个社会要敢于让政府失信,那么其实也等于它代表社会发行的钞票与数字符号的失信。一个民族如果始终不能够理性认识金钱,那其实就是没有能够真正摆脱愚昧。在这里蔑视金钱与崇拜金钱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前者是在消极被动中做了金钱的奴隶,后者是积极主动地做了金钱的奴隶。一个民族的愚昧常常就反映在对金钱的这两种极端态度上。
作为个人,痛恨金钱更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金银本身并不会伤害人,伤害人的人常常是掌握与使用金钱的人。崇拜金钱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金钱本身并不代表着幸福,而是使用着金钱的人才是决定幸福的力量。
人要活着就必须好好挣钱,也就是为自己在银行里多添加一些数字。但是,人们常常在努力挣这些数字的时候,忘记了享受这些数字后面代表的财富才是人生的意义。人们在这些问题上总是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人一辈子都在挣这些数字,在为银行增添这些数字而努力打拼,却没有一次好好享受过这些数字所代表的财富。这些人就是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一生都在受金钱的驱使,守财奴式的储蓄与贪污,每天靠数钞票维持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贪官污吏,就是这种活榜样。
幸福的人生应该做金钱的主人。金钱为你而活,而不是你为金钱而活。到手的钱,如果没有被你花掉,其实归根到底仍然还不是真正属于你的。浪费的时间才是你自己的时间,花掉的钱,也才是属于你自己的钱。如果你每天不为金钱犯愁,你就是一个富足的人。因为,人生活费用之外的钱财,都不过是躺在银行里的一堆数字,那堆数字的意义,其实只是在心理上有一点安慰作用。而这种安慰作用,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在一篇寓言里就过类似的故事,即一个人偷偷埋藏的金子被人偷走了,他很悲伤,因此,有人就问他准备怎样使用这些金子,那人说我准备一直埋藏在地下。安慰的人就说,如果,你的金子只是为了被埋藏在这里,那么丢失其实也没有什么可痛惜的。你只要埋藏一块石头,再将这块石头想像为你埋藏的金子,那么,这块石头也就有与你的金子同等价值的财富。
胡适先生曾经说到过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先生主张办学时必须学会欠债,他说最坏的校长就是年年让银行里有学校多余的钱。因为,那些多余的钱没有用来办教育,只是变成了银行的数字,那是最可惜的。一间学校必须年年亏欠,这样的学校才算是经营好了。张伯苓先生的办学理念就是办教育必须学会使用未来的钱。欠债其实就是提前使用了未来的钱。因为,教育就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未来的人才用未来的钱来培养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其实后来,我们也看到了,有些国家,大量的财政赤字大多由教育的加大投入而产生。即使这样,世界上有因为军费开支过大而被拖垮的国家,却没有一个因为教育财政赤字过大而垮掉的国家。
人这一生要想过得幸福,大约算起来,必须在两个问题上作出理智的判断。
第一就是自己的时间,而时间的珍贵,大约还是因为“时间就是金钱”。会工作的人,时间就是金钱;会生活的人,金钱就是时间。
第二就是自己的家庭。年轻时为了自己的家庭,以为金钱是交易筹码,以后也不会再感受到家庭的乐趣。说明金钱与家庭其实是不宜交易的。
面对金钱的抉择。用金钱买时间的人,是比较会享受生活的人。用时间买金钱的人,是生活过得比较失败的人。因为,时间对他来说就是不值钱的。当一个人成为金钱的主人的时候,他不会为那些纯粹是多余的钱而焦虑。他也不会为超出自己能力的金钱而犯愁。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子,租房子也可以过得很快乐。租不起大房子,租间小房子也能够过得有滋味。活在当下,有多少钱立即去作多大的享受。现在就过得很快乐,并不需要将来赚多少钱才可以。
永远不要为金钱而发愁,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欲望是可怕的贪婪。那种贪婪足够压垮人的所有自信与快乐。许多人在活着的时候,一辈子都在为金钱纠结,甚至愁肠百结。其实死后,他银行里的钱,对他人来说很可能是个天文数字。
因此,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学会把钱花出去。只有把钱花出去了,那个钱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钱。你把钱花出去的同时,你得到了许多享受与快乐,许多人因你花钱而得到了工作与生活。社会财富常常因你花钱而得到增长。如果用来办医院,就是多一种救死扶伤的保障,如果用来办了学校,你就为孩子多撑起一片蓝天。如果用来办了企业,你就为社会多建了一个生产财富的机构。即使后来破产了,也会在破产中使得许多人受惠。
即使是在人的有生之年,金钱的使用范围也是有一个额度的。金钱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金钱则是万万不能的。金钱不是万能则说明一个人使用金钱是有边界的。合家欢乐不能用金钱购买,因为家庭只宜与感情交流。人命无价,人命关天,所以,人命,也应该不是在金钱交易的范围内。
一个人必须学会用金钱打造一些幸福的事情。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教孩子如何学会节俭,却从来没有过教孩子如何学会花钱。会挣钱是好孩子,会花钱是败家子。可是,人们却从来没有想一想,要是人人只是去挣钱而不同时去花钱,那么挣钱的渠道从何来?一所财经大学的面试,出了一道关于如何花钱的试题:假如你拥有三百亿美元,你如何用来造福社会?这样的一个题目,当时难住了很多学生。
如果人类有了罪恶,千万不要找金钱来作替罪羊,就像有人被杀千万不要怪罪于工具的发明一样,在这里主宰一切的是人,而对于金钱本身,于我来说,只有歌颂,而没有其他的选择。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7-10-31 12:32回复
    我做钱钱交易金融投资了,说到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是贪婪,倒是提醒了我。但自己能力不足以生存怎么办?能力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如何去提高能力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6-18 01:44
    收起回复
      钱有穷尽,人的欲望无穷尽。
      “金钱有罪论”和“红颜祸水”的原理一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4-06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