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幽心吧 关注:23贴子:348
  • 6回复贴,共1

·>>『浅水幽心×仙音院里奏新声「教习曲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篱畔秋酣一觉清
===、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
===、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
===、衰草寒烟无限情.


1楼2009-02-13 18:56回复
    教习人:浅妆奴
    开课时间:周五周六
    节次:每周一次
    教习内容:曲艺
    代客人:幽堪羽
    ===、篱畔秋酣一觉清
    ===、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
    ===、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
    ===、衰草寒烟无限情.


    2楼2009-02-13 19:08
    回复
        曲 qǔ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
        歌的乐调:~调(diào)。~谱。异~同工。~高和(hé)寡。
        (1) 乐曲,歌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 qu ,a type of verse in singing]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词性变化


      3楼2009-02-13 19:52
      回复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 谈及戏曲,人们难免就会联想到一个“俗”字。当然,这里所说的“俗”,并不是指俗气、鄙陋,它们相对于高雅、雅致的“雅”而言,是指通俗、质朴。戏曲不只有俗的一面,同时也有雅的一面,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 
          元曲与唐诗、宋词和汉赋并称为中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最绚丽多彩的四株奇葩。在经历了宋元时期的繁盛后,明代的戏曲出现了“雅化”的趋势,由于创作中心的南移和南戏的再度兴盛,明代杂剧和传奇的发展都呈现出南曲化的倾向。


        4楼2009-02-13 20:05
        回复
            尤其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昆腔代弋”的变化更使得戏曲的创作走向案头,逐渐成为一种文人文学形式,步入典雅的道路。清代由于地方戏曲的兴盛,传统意义上的杂剧和传奇都由盛而衰,但是也出现了孔尚任这样的大家。到清代后期,地方戏曲的发展更是一曰千里,中国戏曲最初源于民间,最终亦在民间再度勃兴,形成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形式。本书精选了不同时期的著名戏曲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以助读者能对戏曲这一艺术瑰宝有更为......


          5楼2009-02-13 20:06
          回复
            作业:
            1.曲是受民间歌曲的什么而形成的?一支曲可以如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什么?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什么?如什么?(请举例至少三种) 
            2.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什么,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哪里的什么曲。
            3.“昆腔代弋”的变化更使得戏曲的创作走向哪里?


            6楼2009-02-13 20:09
            回复
              .曲是受民间歌曲的什么而形成的?
              影响
              一支曲可以如何唱?
              单唱
              几支曲可以合成什么?
              一套曲
              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什么?
              戏曲
              如什么?(请举例至少三种) 
               
              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
              2.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什么,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哪里的什么曲。 
              戏曲
              3.“昆腔代弋”的变化更使得戏曲的创作走向哪里? 
              头案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


              7楼2009-02-13 2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