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第三代主战坦克——伟大时代的开始

东方第三代坦克,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复合装甲时代。虽然炮盾和耳轴部分的设计没有大的变化,不过苏联设计师决定像吹气球一样把炮塔脸颊两侧吹成中空的(如上图),然后向中空层内填充复合材料,以此来提升防护效果。这就是复合装甲。
东方三代坦克可以说是三代坦克的开山鼻祖,包括T-64系列、T-72系列、T-80系列和T-90系列。事实上,在这种填充式复合装甲使用的早期,苏联人就已经使用陶瓷复合装甲来填充复合层了,只不过具有很好防护性能的蜂窝约束式陶瓷复合装甲则要等T-80B出现以后了。
这种设计的复合装甲坦克,使得西方国家一下面临从质量到数量全面落后东方坦克的窘境。我们今天甚至有些瞧不起的T-72系列坦克,其实当初在面对西方国家第二代坦克的时候,可以说是占尽了便宜,也正是这种危机,才让西方国家不得不舍弃了“中型通用坦克”的思路,而彻底走上了重型坦克的路线。
当然了,这种设计也有它的明显缺陷,我们就从苏俄式焊接炮塔三代坦克T-90A上来看。

上图就是采用焊接复合装甲的T-90A坦克炮塔结构示意图,它与苏制早期三代坦克的装甲结构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改成了方方正正的焊接结构罢了。
这种装甲更加重视两侧的防护效果,在未明显增加装甲重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大炮塔正面两侧的装甲厚度,并且让从斜向而来的攻击也不得不穿透很厚的复合装甲,大大提升了防护效果。
但是,这种大角度倾斜布置装甲的设计,也导致了越靠近中心炮盾的位置装甲越薄,最薄的地方恰恰就是炮盾周围。那里不仅仅厚度最小,而且没有使用复合装甲,再加上不是一整块装甲钢,而是结构复杂的环环相扣,结构强度无从谈起,所以和已经普遍增强的炮塔两侧部分相比,中心的炮盾以及周围部分反而成了明显的弱点。
前些日子被陶式导弹打穿了炮塔,伤及到了内部成员的T-90A,被击中的其实就是炮盾周围的位置。虽然没有造成较大损伤,相当于爆了一个低伤,但打穿就是打穿了。俄系三代坦克尽可能避免用炮盾部分正对着敌人才是好的选择,这里不敢说非常薄,但至少无法和主装甲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