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尽管属于“舶来节”,但有不少人发现,如今这个“洋鬼节”正和圣诞节、情人节一样,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在广州的很多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都组织了万圣节的主题活动。为什么一个西方节日如此受国人青睐?我们的孩子该过万圣节吗?
中国人热衷于“过洋节”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这个被之为西方“鬼节”的万圣节,如今日渐“低龄化”到幼儿园,不少幼儿园连续多年都有开展万圣节活动,有的还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服装、布置南瓜灯作业等。对此,坊间态度不一:有人认为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甚至斥责是崇洋媚外;有人表示支持,称现在都是地球村了,“过洋节”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文化,能够增长见识。笔者以为,幼儿园“过洋节”并非洪水猛兽,关键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首先,要有鉴别。洋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通过“过洋节”感受异域文化,本身不是坏事。但应当看到,外来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是平等、团结、民主、法制、责任、诚信等。就万圣节而言,无论是“驱鬼”,还是让孩子戴上面具向邻居讨要糖果,最初富有密切邻里关系之意。而我们的万圣节,似乎只有“娱乐”,这是对西方传统节日的曲解。对此,当有所鉴别。
其次,要有引导。每年这个时候,有人总会忧心忡忡地批评中国式“过洋节”的文化媚俗,强调要注重自己的传统节日。诚然,这是中肯的,但一味排斥也会引起反弹,引导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引导中认清外来文化的异质性、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如利用万圣节契机,谈谈其文化起源并以中国式的演绎,赋予其娱乐性、趣味性,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过节方式。
第三,要有摒弃。客观而言,家长们并非完全反对幼儿园开展万圣节活动,主要在乎的是把过节准备服装、道具的任务强行布置给孩子和家长,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再就是过于“鬼怪”的气氛和装扮走进低龄孩子,有些不合时宜。正如专家指出,万圣节涉及一些扮鬼怪捉弄的活动内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对其文化不了解,很容易“娱弄”孩子的认知。
总之,西方的万圣节中国人也可以过,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教育是一件大事,无论是“过洋节”还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幼儿园都要首先保证孩子的安全、健康,注重教给孩子那些成长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特别对一些标新立异的活动,一定要注重权衡利弊、慎重而行。(南方网付彪)
中国人热衷于“过洋节”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这个被之为西方“鬼节”的万圣节,如今日渐“低龄化”到幼儿园,不少幼儿园连续多年都有开展万圣节活动,有的还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服装、布置南瓜灯作业等。对此,坊间态度不一:有人认为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甚至斥责是崇洋媚外;有人表示支持,称现在都是地球村了,“过洋节”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文化,能够增长见识。笔者以为,幼儿园“过洋节”并非洪水猛兽,关键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首先,要有鉴别。洋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通过“过洋节”感受异域文化,本身不是坏事。但应当看到,外来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是平等、团结、民主、法制、责任、诚信等。就万圣节而言,无论是“驱鬼”,还是让孩子戴上面具向邻居讨要糖果,最初富有密切邻里关系之意。而我们的万圣节,似乎只有“娱乐”,这是对西方传统节日的曲解。对此,当有所鉴别。
其次,要有引导。每年这个时候,有人总会忧心忡忡地批评中国式“过洋节”的文化媚俗,强调要注重自己的传统节日。诚然,这是中肯的,但一味排斥也会引起反弹,引导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引导中认清外来文化的异质性、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如利用万圣节契机,谈谈其文化起源并以中国式的演绎,赋予其娱乐性、趣味性,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过节方式。
第三,要有摒弃。客观而言,家长们并非完全反对幼儿园开展万圣节活动,主要在乎的是把过节准备服装、道具的任务强行布置给孩子和家长,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再就是过于“鬼怪”的气氛和装扮走进低龄孩子,有些不合时宜。正如专家指出,万圣节涉及一些扮鬼怪捉弄的活动内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对其文化不了解,很容易“娱弄”孩子的认知。
总之,西方的万圣节中国人也可以过,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教育是一件大事,无论是“过洋节”还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幼儿园都要首先保证孩子的安全、健康,注重教给孩子那些成长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特别对一些标新立异的活动,一定要注重权衡利弊、慎重而行。(南方网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