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山水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画史》也说 :“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为一代宗师,世称 :“董巨”。惠崇和赵令穰的小景,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云山”,画京口一带景色,显出此派新貌 。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涧)等,属南画体系,至元代而大盛。
[编辑本段]南方山水画派的艺术特点
一、平淡天真
“平淡天真”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这一审美特征米芾在他的《画史》里作了充分地表述。黄筌和徐熙是五代时期的两位花鸟画大家,前者设色,后者落墨,风格迥异,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因为黄筌风格华丽,适合宫廷的富贵气氛和装饰口味,所以黄筌体制深受皇家的喜爱,并成为北宋初期画院优劣取舍的程式。但米芾对黄筌的画却深为不满,他说:“黄筌惟莲差胜,虽富艳皆俗。”“黄筌画不足收,易摹。”所谓“富艳皆俗”,实质上是反对“金碧煌耀、格法森严”和匠气很重的院体画派;所谓“画不足收,易摹”则是指黄筌画的描摹痕迹太重,缺少自然流露。米芾进而说:“今人(指北宋)画不足深论”,更说崔白等人的作晶,只能“污壁茶坊酒店,不入吾曹议论”,米芾不但对黄筌、崔白等院体画不满,而且对当时称誉北宋画坛的几位北方派山水大家也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说“关仝麄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甚至说这三家的宗师荆浩的作品,“未见卓然惊人”。显而易见,米芾既不欣赏赋色艳丽,匠气摹描的作品,也不喜欢峭拔峻危,刻意雕琢的作品。米芾的审美意趣在于追求“平淡天真”、“不装巧趣”。董源、巨然的山水画派,在当时虽不受北宋宫廷和画坛所重视,但它“平淡天真” 、“率多真意”的美学特征和画风却与米芾不谋而合。米芾发现了董、巨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并全力推崇和赞赏。米芾在《画史》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南方也。”“巨然师董源,今世多有本。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老年平淡趣高。”
苏轼亦在他的诗文中表述他的美学思想。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折枝》诗中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认为绘画与作诗一样,也应该达到天工自然、意境清美。这是苏轼的诗、画审美观和标准的自白。苏轼在另一首题画诗作了更简明的阐述:“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苏轼这里所赞赏的“无人态”,即是天工自然之态。只有画出这种“无人态”,才能充分地描绘出野雁平淡天真之神态,传出画家超然自得的神情意趣。“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赞欧阳修所蓄石屏画》)。所谓“真态”与“无人态”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反对绘画中的雕饰琢磨,而主张浑然天成,自然天真,清雅优美。董源、巨然、米芾、苏轼等人的绘画,审美特征是一样的,皆追求平淡、天真、自然、清秀。这种审美特征是南方派山水画家所共有的。董源的《潇湘图》、米氏父子的“米氏云山”、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惠崇的“南方小景”、法常与若芬的“禅意山水”、江参的“南方山水”,均具有这种美学特征。
董源的作品,这种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尤为鲜明。展开画卷,例如《潇湘图》卷、《夏山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等作品,云峦苍林,山远水阔,渔浦人家……让人感受到画境之悠远平淡,真情流露,不禁思绪万千。正如《宣和画谱》所云:“至其出自胸臆,写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使览者得之,真若寓目于其处也。而足以助骚客词人之吟思,则有不可形容者。”正因为董源的山水画富有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才能牵动骚客词人的思绪,而吟思抒怀。元代画家吴镇看了董源的《夏山深远图》有感而发,题诗云:
[编辑本段]南方山水画派的艺术特点
一、平淡天真
“平淡天真”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这一审美特征米芾在他的《画史》里作了充分地表述。黄筌和徐熙是五代时期的两位花鸟画大家,前者设色,后者落墨,风格迥异,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因为黄筌风格华丽,适合宫廷的富贵气氛和装饰口味,所以黄筌体制深受皇家的喜爱,并成为北宋初期画院优劣取舍的程式。但米芾对黄筌的画却深为不满,他说:“黄筌惟莲差胜,虽富艳皆俗。”“黄筌画不足收,易摹。”所谓“富艳皆俗”,实质上是反对“金碧煌耀、格法森严”和匠气很重的院体画派;所谓“画不足收,易摹”则是指黄筌画的描摹痕迹太重,缺少自然流露。米芾进而说:“今人(指北宋)画不足深论”,更说崔白等人的作晶,只能“污壁茶坊酒店,不入吾曹议论”,米芾不但对黄筌、崔白等院体画不满,而且对当时称誉北宋画坛的几位北方派山水大家也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说“关仝麄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甚至说这三家的宗师荆浩的作品,“未见卓然惊人”。显而易见,米芾既不欣赏赋色艳丽,匠气摹描的作品,也不喜欢峭拔峻危,刻意雕琢的作品。米芾的审美意趣在于追求“平淡天真”、“不装巧趣”。董源、巨然的山水画派,在当时虽不受北宋宫廷和画坛所重视,但它“平淡天真” 、“率多真意”的美学特征和画风却与米芾不谋而合。米芾发现了董、巨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并全力推崇和赞赏。米芾在《画史》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南方也。”“巨然师董源,今世多有本。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老年平淡趣高。”
苏轼亦在他的诗文中表述他的美学思想。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折枝》诗中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认为绘画与作诗一样,也应该达到天工自然、意境清美。这是苏轼的诗、画审美观和标准的自白。苏轼在另一首题画诗作了更简明的阐述:“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苏轼这里所赞赏的“无人态”,即是天工自然之态。只有画出这种“无人态”,才能充分地描绘出野雁平淡天真之神态,传出画家超然自得的神情意趣。“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赞欧阳修所蓄石屏画》)。所谓“真态”与“无人态”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反对绘画中的雕饰琢磨,而主张浑然天成,自然天真,清雅优美。董源、巨然、米芾、苏轼等人的绘画,审美特征是一样的,皆追求平淡、天真、自然、清秀。这种审美特征是南方派山水画家所共有的。董源的《潇湘图》、米氏父子的“米氏云山”、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惠崇的“南方小景”、法常与若芬的“禅意山水”、江参的“南方山水”,均具有这种美学特征。
董源的作品,这种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尤为鲜明。展开画卷,例如《潇湘图》卷、《夏山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等作品,云峦苍林,山远水阔,渔浦人家……让人感受到画境之悠远平淡,真情流露,不禁思绪万千。正如《宣和画谱》所云:“至其出自胸臆,写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使览者得之,真若寓目于其处也。而足以助骚客词人之吟思,则有不可形容者。”正因为董源的山水画富有平淡天真的艺术特征,才能牵动骚客词人的思绪,而吟思抒怀。元代画家吴镇看了董源的《夏山深远图》有感而发,题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