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吧 关注:5,956贴子:171,064
  • 7回复贴,共1

【允冠百王】谈一点刘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我觉得刘强这个问题好复杂,我都理不清思路。本质上我非常非常同情这个人,可能出于对失败者的同情吧,而且这种失败还不是因为失败者自身的原因,他的失败有些某种无可逆转的宿命感,具有一种强烈的悲剧美。这也许是从古到今论者都一致同情刘强的原因。如果刘庄不是明君如果阴丽华不是实在无可指摘,也许这两母子都会因为刘强而成历代笔诛口伐的戏剧反派。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10-23 20:02回复
    回过头来,我偏执的认为刘秀对刘强有一种深深的爱。我说偏执,因为我找不到证据,只能以情理推之。我想刘强出生时刘秀已经年过而立,已经几历生死,已经几近家破人亡。儿子对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意味着他所奋斗的一切将来都有了传承,有了继续奋斗者。刘秀娶郭圣通诚然出于政治目的,爱与不爱都无关重要,甚至本传里的“有宠”都可能含有某种政治意涵。但是我相信这个孩子的到来一定使这种家庭关系发生某种悄然的变化,孩子是父母感情的催化剂,这点似乎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所以当阴丽华重新回到刘秀身边时,她面对的不是一个郭圣通,而是一个郭圣通+刘秀唯一的儿子刘强。我其实不太能理解刘秀为什么会在当时只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还想立阴丽华,那意味着他这个孩子会成为庶出。只有两种原因,要不他不想让刘扬的外甥孙做他的接班人,从而与他共享胜利的果实,要不他真的爱阴丽华。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7-10-23 20:19
    回复
      后来出于种种原因他没有立阴丽华,也没有让刘强成为庶子。我想阴丽华一生中最低潮的时光一定是在郭圣通已经手握二子,而她却一个也没有的时候。然而后来刘秀的诏书告诉世人,他一直没有忘记当初他想立的那个人是阴丽华,对没有立阴,他心里始终有遗憾。在这个遗憾下,我惊讶的发现,在郭后被废前,整整十六年,刘强的太子生涯的十六年,史书对刘秀对他的态度没有任何的记载。整部后汉书,只有一条近似可能的皇太子问阵,而刘秀的态度相当冷淡,还有一条郭汲过京城,刘秀让皇太子和诸王欢宴的记载。这两条都无关刘秀对刘强的独立态度,既看不出刘秀爱他也看不出刘秀不爱他,和刘庄的“光武奇之”,“上由是益奇阳”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说是因为刘庄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史家难免有溢美阿附之辞,那么刘秀让一个12岁的庶子上朝听政则是明明白白的偏袒。刘强作为一个如此让人同情的落败方,以范先生对郭家的恩宠,刘强废后的恩宠这么喋喋不休的详述。我相信,如果他找得到刘强废前的优良表现和刘秀的优待,范先生一定不会吝笔。事实是,什么也没有。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7-10-23 20:43
      回复
        刘强在母亲被废后,一直惴惴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而刘秀对他的做法是以强无过,迟回者数岁。这里我不揣测刘秀迟回的原因,只说一个我看到的,刘强因为惴惴不自安,通过左右和诸王表示自己想辞让太子,做个诸侯王。一个,刘强通过左右而不是直接面对刘秀辞让。这或许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也许出于政治自保目的。因为通过左右辞位,这个左右不仅会把他这个辞愿上达给刘秀,而且也会让这个辞愿在左右和诸王中传开,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从而树立自己贤德的形象,左右刘秀可能给予他的负面回复,给自己增加一点安全系数。第二,从家庭伦常出发,这也是我真正想谈的。由刘强不敢直面刘秀,需要左右传达,可见刘秀刘强父子在当时的隔阂有多深,刘强有多怕自己的父亲,有多对自己没有把握!如果说这是帝王家不能以常人论之,那么请看刘庄,刘秀看见竹简上写着“河南,南阳不可问”,这在狐疑,刘庄就从帐后探出头来解释说“河南帝基,南阳帝乡”的话。可以想像,刘庄如果要上个奏折,需要因左右代言吗?可见,在郭后失势见疏的那些年,刘强也和母亲一样,远离了父亲的生活圈。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7-10-23 21:04
        收起回复
          到了19年,刘强终于从太子位上撤下来,和刘庄互换当了东海王。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看到的是几乎清一色的强调刘秀对刘强怎么的优待,怎么的兼食两郡,怎么的天子仪仗。然而,然而,我觉得几乎没有人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刘强并不是一从太子位上下来后就得到优待的,他所有的优待都在建武28年春,刘秀遣诸王就国的时候。在这之前的9年,整整9年,他都只是一个拥有原来刘庄封地的东海王,并没有任何的其他附加优待,而且,还因为从太子位上下来,被迁到了北宫和他的母弟居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不只是名义上失去了太子的位子,实质上也离开了掖庭,百官都是有眼睛,这点他们也看得明白。而这些年,刘强一点补偿也没有,他的舅家倒是有着不菲的补偿,富成了“金穴”。为什么呢?往下面看,也许能看到点道道。建武28年春,刘秀遣诸王就国,这个时候他以强废不以过,去就有礼,特优以大郡,兼食鲁郡,并且赐天子仪仗,宫悬钟鼓之乐,就是拉风到了极致。刘秀的理由是什么:废不以过,去就有礼。刘强废不以过这个在19年就这样了,为什么那时候不让他这么拉风,倒是到了要就国了就这样恩宠呢?后面才是重点:【去就有礼】,也就是这些年,刘强从太子位上下来后一直本本分分,克己复礼,皇帝很满意。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强的恩宠,并不是在他被废后,而是在他被废后的9年后就国之际,刘秀对他有史可征的宠爱是在28年以后。为什么之前刘秀没有补偿他呢,因为这些年他就是在观察刘强的举动行为,甚至放任北宫的宾客,视若无睹。经过9年的考察,刘强及格过关了,因此刘秀可以给他发奖状就国上岗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7-10-23 21:30
          收起回复
            我依旧偏执的认为刘秀是深爱些刘强的,虽然被废前没有任何的史料。但是在刘强经过刘秀的9年考察成功后,我相信他对这个儿子是有爱和愧疚的,也实实在在的表现了出来。太子难做,废太子更难做,但是刘强做得彬彬有礼,做个合乎规矩。这难免不让刘秀感到安慰和愧疚,刘强的废太子做得越有礼,刘秀的愧疚也就越深,补偿也会越多。在28年刘强就国后,刘秀几次去过鲁国。其中建武30年去了两次,一次来回用了四个月,中元元年封禅,在鲁国也呆了4个月。这中间除掉来回的时间,30年那次可能是有在鲁国小住的。那么问题来了,刘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可能有两个原因:从政治上来讲,刘强在京九年,已经明显经过了刘秀的考察,但现在到了鲁国不一样,天高皇帝远,不怀好心的人借废太子身份生事的也不会没有,刘秀需要实地考察掌握。如果说在洛阳的考察是学业考察,那么鲁国的考察则是上岗后的实践考察,一向心思细腻的刘秀不会不谨慎。第二个原因,私人原因,如前所说,刘秀和刘强的关系此前存在隔阂,父子间的维持更多的可能是君臣之仪,感情也难免越来越疏,特别是在宾客事件后,刘秀与郭后诸子间的感情可能也降到冰点,为了缓降这种关系,也出于人年纪大和感情的需要,父子之间需要有一个消除隔阂增进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是稳住刘庄位子的政治需要,也是刘秀本人感情的需要。
            我相信在幸鲁和封禅的这段时间里,刘秀一定会和刘强有个深度的交流,既缓解他们父子间的矛盾,也缓解刘强和刘庄间的矛盾。他既想刘庄顺利坐稳江山,也想刘强平安的坐个诸侯王。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10-23 22:03
            收起回复
              因为有爱,所以没有选择废他,而是在恰当的时机让他体面下台,因为下台后的刘强表现优秀,所以刘秀依旧爱他而且加倍补偿他。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7-10-23 22:43
              收起回复
                阴丽华确实是个很幸运的人,以她这种经历后代怎么编排都有可能,但还真没编排她不好的,刘娥被编了出狸猫换太子,郭照在洛神故事里永远是恶妇。不能说全是戏家编排,历史上宋仁宗就怀疑过刘娥虐待他亲妈,在一些边佐史料里,甄后死得很惨郭女王也死得很惨。阴丽华还能博个贤后名,就是有个好老公好儿子。刘秀废了郭却优待郭氏,不像曹丕残忍,后世虽有指责也不会扣顶妖孽的帽子给阴氏,儿子既是亲生又是明君,后世的指责就显得中气不足。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7-10-27 22: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