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第一毫无疑问
单从影响力来讲,太宗第二毫无疑问,真宗第三毫无疑问
要论综合素质,仁宗可以第三
而神宗远不如仁宗,理由如下:
仁宗朝,西夏入侵,辽国趁火打劫要求宋朝割地,仁宗派富弼前去谈判,最终增以岁币。即使结果不令人满意,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只求一个快字,因为对任何国家双线作战都是致命打击,这是十分妥善的处理方式。且这次増币有个意外收获就是辽主亲自征夏,虽然败了但也给夏重大的打击。
如果你不服,没关系,看看神宗。
神宗朝,攻打西夏,起初大获成功,辽国感受到危机,故技重施,再度要求宋朝割地。神宗向旧党(仁宗朝老臣)咨询,得到一致反对——
韩琦:疆土素定,悉如旧境,不可持此造端,以隳累世之好。
文彦博:朝廷固已严于预备之要,足食足兵,坚完城堡,保全人民,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止此而已。
曾公亮:与之无名,则无厌之欲后不可足,且敌人之情,畏强侮弱,要在控制得术耳。
关键人物新党王安石也反对:若如此,即不可许。
在这种情况下,宋神宗居然选择割地?!连被下达命令的韩缜都不愿意去做,神宗这样劝说:“疆界事,朕访问文彦博、曾公亮,皆以为南北通好百年,两地生灵得以休息。有所求请,当且随宜应副。朝廷已许,而卿犹固执不可,万一北人生事,卿家族可保否?”
不好意思,文彦博和曾公亮可不是这么说的,就因为人家旧党都被你别贬到地方去了,管不了了,就可以胡言乱语了是吧?还“卿家族可保否”,不就是“我赵家可保否”吗?然后就割了。
明明什么危机都没有,只因为辽国随意的一次试探,就割了地?而且当年的富弼还没死好么!
因为神宗想的是,接下去要全力攻打西夏了,我要和辽国搞好关系,我这次开门大红,一波下去说不定直接把人家灭国都有可能,挣到的土地要比割给辽国的多多了。
结果就是永乐城大败,一切化为泡影。为了赎回永乐城的被俘的百姓,司马光提出可以割别的地给西夏来换,当然这只是建议,全是为了给神宗擦屁股。司马光不久后就死了,具体执行和他没有关系,而神宗考虑再三后又一次选择割地。
这真是令人窒息的操作,连告老还乡的富弼都忍不住指责神宗贪功冒进,神宗从此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一模一样的情节,一模一样的大臣,到神宗手里就各种割地,我骂他一句昏君没问题吧?
说他锐意进取,不好意思,改革什么都是仁宗玩剩下的,神宗除了一堆党争什么也没搞成,你非要说缓解财政危机么,仁宗也让文彦博去做事了,把财政危机的锅都给仁宗?别忘中间还夹着个英宗的五年呢。
最关键的,他用的真是仁宗的原班人马啊,就连王安石也在仁宗朝当了二十多年官,更别说旧党了,他自己选拔的官员都是什么货色啊?最后他还得把旧党叫回来给自己擦屁股,实在是一手好牌被打烂的典范。
单从影响力来讲,太宗第二毫无疑问,真宗第三毫无疑问
要论综合素质,仁宗可以第三
而神宗远不如仁宗,理由如下:
仁宗朝,西夏入侵,辽国趁火打劫要求宋朝割地,仁宗派富弼前去谈判,最终增以岁币。即使结果不令人满意,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只求一个快字,因为对任何国家双线作战都是致命打击,这是十分妥善的处理方式。且这次増币有个意外收获就是辽主亲自征夏,虽然败了但也给夏重大的打击。
如果你不服,没关系,看看神宗。
神宗朝,攻打西夏,起初大获成功,辽国感受到危机,故技重施,再度要求宋朝割地。神宗向旧党(仁宗朝老臣)咨询,得到一致反对——
韩琦:疆土素定,悉如旧境,不可持此造端,以隳累世之好。
文彦博:朝廷固已严于预备之要,足食足兵,坚完城堡,保全人民,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止此而已。
曾公亮:与之无名,则无厌之欲后不可足,且敌人之情,畏强侮弱,要在控制得术耳。
关键人物新党王安石也反对:若如此,即不可许。
在这种情况下,宋神宗居然选择割地?!连被下达命令的韩缜都不愿意去做,神宗这样劝说:“疆界事,朕访问文彦博、曾公亮,皆以为南北通好百年,两地生灵得以休息。有所求请,当且随宜应副。朝廷已许,而卿犹固执不可,万一北人生事,卿家族可保否?”
不好意思,文彦博和曾公亮可不是这么说的,就因为人家旧党都被你别贬到地方去了,管不了了,就可以胡言乱语了是吧?还“卿家族可保否”,不就是“我赵家可保否”吗?然后就割了。
明明什么危机都没有,只因为辽国随意的一次试探,就割了地?而且当年的富弼还没死好么!
因为神宗想的是,接下去要全力攻打西夏了,我要和辽国搞好关系,我这次开门大红,一波下去说不定直接把人家灭国都有可能,挣到的土地要比割给辽国的多多了。
结果就是永乐城大败,一切化为泡影。为了赎回永乐城的被俘的百姓,司马光提出可以割别的地给西夏来换,当然这只是建议,全是为了给神宗擦屁股。司马光不久后就死了,具体执行和他没有关系,而神宗考虑再三后又一次选择割地。
这真是令人窒息的操作,连告老还乡的富弼都忍不住指责神宗贪功冒进,神宗从此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一模一样的情节,一模一样的大臣,到神宗手里就各种割地,我骂他一句昏君没问题吧?
说他锐意进取,不好意思,改革什么都是仁宗玩剩下的,神宗除了一堆党争什么也没搞成,你非要说缓解财政危机么,仁宗也让文彦博去做事了,把财政危机的锅都给仁宗?别忘中间还夹着个英宗的五年呢。
最关键的,他用的真是仁宗的原班人马啊,就连王安石也在仁宗朝当了二十多年官,更别说旧党了,他自己选拔的官员都是什么货色啊?最后他还得把旧党叫回来给自己擦屁股,实在是一手好牌被打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