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一位记者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看见一位放羊的小孩。
记者问道:“你的理想是什么?”
“放羊。”小孩答。
“羊喂大了干什么?”
“卖钱。”
“卖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小孩。”
“生小孩干什么?”
“放羊!”
记者感叹小孩的蒙昧与无知、生存环境的封闭与落后。每一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我们常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人活着要有点理想,或曰追求。别碌碌无为,别行尸走肉。
想起我们的课堂,想起即将跨越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如果问他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考上大学!”他们大多数人肯定会这样干脆地回答。
“考上大学干什么?”
“找一份好工作。”
“找工作干什么?”
“赚钱。”
“赚钱干什么?”
“结婚!买房!”
“结婚、买房干什么?”
“生个小孩。”
“生小孩干什么?”
“培养他,让他考个好大学!”
天哪,就此打住。我们不用再往下想了。如果把放羊娃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定会嘲笑、鄙夷,而对自己的“高考奋斗”油然而生优越感。殊不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对于他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责备高考学生的功利,就像放羊娃的蒙昧是封闭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一样,今天很多高考生的“去理想化”也是大环境造成的,是家长、是学校、是老师、是社会造成的。试想,我们拼命地把孩子们逼上高考独木桥,用大学、用工作引诱他们所谓的“奋斗”,所谓的“上进”,所谓的“目标”。没有了人生真正的快乐,真正的追求和方向。
上学时读书太少,惰于思考,随着光阴流逝,岁月沉淀,方感叹人生“追求”的含义,“奋斗”的价值。无奈身负老小,养家糊口,终日为生存而计。若别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
是什么?我不知如何回答。
“生存。”或许会这样回答。
我们谁都别笑话放羊娃。
因为我们都是放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