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善堂吧 关注:9贴子:25
  • 0回复贴,共1

酝酿从心,雕琢从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朋友向我抱怨:“贺林,你出玉雕作品的速度太慢了。你看其他工作室几天就能出一件。”我笑笑跟朋友说:“我可以一天出两件新作品,你要吗?”
朋友义正严辞的说:“一天两件?我不要!玉必须精雕细刻,出那么快肯定粗制滥造。”我说要是机器工,一天出个成百上千件都没问题,就问你要不要。
“那我更不要了!”朋友惊诧的说。

做这么多年玉雕收藏,我慢慢发现一个道理。把璞玉快点雕出来不是目标,甚至把璞玉雕的好看都不是目的。
把玉雕刻成心中的样子才是追求。感动不了自己的玉雕作品,又怎么能感动别人。
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出件心仪的玉雕作品,基本已经成为尚善堂玉雕艺术空间的常态。酝酿一件玉雕作品,就像酿一坛好酒。

佳作如陈酿,都需要时光的雕刻与沉淀。越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往往越是“难产”。从心出发的构思,就是为了从新雕琢。
玉雕的“新”,在我看来,首先要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旧”。玉石并不是激进思维的试验田,恰恰是经典文化的传承之所。
我们每天都在大谈玉文化,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的深入探索传统文化而非浅尝辄止。我们每天都在大谈玉雕创新,又有多少人把传统经典这壶陈酿品出了滋味。
买料易料,快速的复制产品套现,玉雕的意义又何在?

用心把深埋已久的传统文化宝藏挖掘出来,精致的展现在璞玉上,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和求新的过程,因为我们缺失传统经典太久了。
所以我跟那位朋友讲,精雕细刻只是玉雕的基本功,时间主要花在了“酝酿”二字。千方百计的深入到传统文化中,再千方百计的走出来,带着精华与心得施之于玉。
这是一个漫长,但绝不可省略的过程,因为这是真正体现玉雕核心价值的所在。
雕刻以手,酝酿以心,玉雕不负。

《灵猴献福》
作者 郭万龙

一块璞玉,可雄伟大气,亦可精致灵秀。都需要我们用心酝酿,细腻雕琢。

酝酿的目的,是根据璞玉的特点,构思出独特的设计。上天赐予我们的籽料,寸玉皆有故事。

所以皮色上的两块“黑”,正好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楚楚灵动,与你对视。我的好友,年轻的玉雕大师郭万龙让这双眼睛,活了起来。

在指尖灵动的猴子,慢慢爬进心田。这是玉雕的趣味所在,你总能酝酿出一坛充满生命活力的好酒,好好品。


1楼2017-10-18 14: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