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过程控,给大伙儿简单总结过往的历程,这其中芝麻也参与其中。芝麻这种精英类粉丝跟传统的爱豆粉丝不一样的地方是目标明确,达到目标之前第一步就是构筑平台的思维。
在2010年左右,俺们分析看到面临的问题是选秀出身的处于音乐圈最低端,不管你什么作品,大众的思维觉得点击一下都嫌弃!!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当年2010年尚雯婕得到三个机会 一是,唱了23秒32年,往唱将方向走,二我们的歌 世博会主题曲 这首歌让芝麻们开了眼界,音乐可以这样做的,三造型方面运作得到时尚跨界的机会,包装上时尚洋气。很重要一个目标是去草根化。
2010-2011年 魔和IN的发表 主要走口碑路线,最起码得到一部分有识之士的精英们支持,那些人装聋作哑,那么就暴力营销,那会儿芝麻战火四开。对华语音乐有很大影响力的三大乐评人,尚雯婕那年得到李老师的乐评,真是尚雯婕的一大贵人,李老师的乐评一出,封了国内多少杂音。这就是话语权,再加上老外乐评人。暴击之下,尚雯婕占了一席之地!!
2012年不断遭到围剿,按照东方卫视一些关注尚雯婕的人而言,尚雯婕杀开一条血路。
2012年最后的赞歌发表
另外尚雯婕的LIVE也是一大特色,多方邀请尚雯婕参与表演。2012年给尚雯婕支持的平台越来越多,俺们2012年讨论最多的就是平台合作,尚雯婕一切都准备好了,缺少一个平台破局。2012年的时候俺们讨论尚雯婕强化电子标签,当初在贴吧讨论的时候,其他家粉丝嘲笑这种想法,俺们当年对90后芝麻说电子乐评人靠你们了!!
2013年尚雯婕跟我是歌手合作,第一次提出了我是电子创作人这样的概念,在今年的我是歌手的分析中提到,湖南卫视是这么多卫视中最扶持国内歌手的一家平台,老抱港台大腿的是江苏卫视。就算这样,湖南卫视也是55分,2013年所有芝麻调动起来的一年,当芝麻团结一致的时候,能量也是相当大的!!